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2.
叶竞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
目的 以临床资料验证SRK T公式和SRK Ⅱ公式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43例(43眼)高度近视(眼轴长度≥26.0 mm)白内障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眼按眼轴长度分为两组:A组(25眼)眼轴长度<29.0 mm,B组(18眼)眼轴长度≥29.0 mm.分组比较采用SRK T和SRK Ⅱ公式分别计算的平均绝对预测屈光误差值及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间的相差幅度及分布.结果 分别以SRK T和 SRK Ⅱ公式计算预测眼屈光度数,平均绝对预测屈光误差值在A组分别为(1.33±0.67)D和(1.40±0.5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分别为 (0.84±0.65)D和(1.42±0.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采用SRK T和 SRK Ⅱ公式分别计算的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相差≤±0.5 D者为84%;B组经SRK T和 SRK Ⅱ公式分别计算的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相差≥±2.0 D者为61.11%.结论 对于眼轴长度≥29.0 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眼,SRK T公式更适用,其结果 的准确性优于SRK Ⅱ公式. 相似文献
3.
叶竞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427-430
目的以临床资料验证SRK-T公式和SRK-Ⅱ公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43例(43眼)高度近视(眼轴长度≥26.0 mm)白内障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眼按眼轴长度分为两组:A组(25眼)眼轴长度<29.0 mm,B组(18眼)眼轴长度≥29.0 mm。分组比较采用SRK-T和SRK-Ⅱ公式分别计算的平均绝对预测屈光误差值及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间的相差幅度及分布。结果分别以SRK-T和SRK-Ⅱ公式计算预测眼屈光度数,平均绝对预测屈光误差值在A组分别为(1.33±0.67)D和(1.40±0.5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分别为(0.84±0.65)D和(1.42±0.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采用SRK-T和SRK-Ⅱ公式分别计算的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相差≤±0.5 D者为84%;B组经SRK-T和SRK-Ⅱ公式分别计算的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相差≥±2.0 D者为61.11%。结论对于眼轴长度≥29.0 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眼,SRK-T公式更适用,其结果的准确性优于SRK-Ⅱ公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法碎核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眼轴极长(>30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54只眼)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平均眼轴长(31.35±1.20)mm(30.04~35.12mm),平均人工晶状体屈光度(4.03±2.92)D(-4~+8D)。结果术后最佳视力(含矫正):术后1d≥0.3者占35.2%,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为48.1%、59.3%及64.8%;其中术后第1天≥0.5者占13.0%,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为31.5%、42.6%及46.3%。结论通过小切口行手法碎核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眼轴极长的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使用两种不同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40例60眼,采用MI60人工晶体19例31眼为A组,MA60MA人工晶状体21例29眼为B组,对比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1),2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房深度增加值大于B组(P<0.05).2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采用MI60人工晶体相较于MA60MA人工晶体能够维持更深的前房深度,减少后囊膜皱褶和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对玻璃体视网膜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对43只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记录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4者12眼(28%),0.1~0.4者28眼(6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gbag及Rayner 620H两种不同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内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方法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A组)患者共22例(30只眼)选择Bigbag人工晶状体,对照组(B组)选择Rayner620H人工晶状体共20例(30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观察患者眼轴、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厚度、后囊膜皱褶和后发障发生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眼科专用A超测量术前及术后两组眼轴长度,两组术后各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眼均行OCT检查,A组患者各时期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各时期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3)术后3个月内观察A、B两组患者后囊膜皱褶,A组患者均未见后囊膜皱褶,B组共5只眼出现后囊膜皱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术后3个月内后发障,A、B两组患者之间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igbag人工晶状体较稳定,Bigbag人工晶状体较Rayner 620H人工晶状体更适合于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6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前眼轴长度30.12~35.76mm,平均为32.45mm。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无后囊破裂发生。植入屈光度数为-1.0~-6.0D,术后1周,2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2共20眼(76.9%),其中≥0.5者共8眼(30.77%)。2眼因严重的黄斑区网膜萎缩变性,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2眼(84.6%),〈±1.00D共14眼(53.8%)。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后囊膜皱褶6眼,后发性白内障7眼,5眼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发生,无眼压升高。4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中,1例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以进行屈光矫正,又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体的临床意义。在眼科显微手术中,作白内障常规囊外摘除的同时植入低度人工晶体。结果在46例白内障手术中,对11例高度近视患者作了 4D~ 8D的低度人工晶体植入,不但可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而且可降低眼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其中实验组40例(43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6 mm),植入IOL度数≤15 D;验光球镜(-5.50~-10.25)D,平均(-6.25±-0.25)D,柱镜(-1.25~4.25)D,平均(-2.75±-0.25)D.对照组39例(40眼)单纯散光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为22~24 mm),验光球镜(-0.25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探究后巩膜葡萄肿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57 例(63 眼)行白
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伴高度近视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分研究组(26 例共 28 眼,合
并后巩膜葡萄肿)和对照组(31 例共 35 眼,单纯白内障伴高度近视)。对比两组术前眼轴,术后 3 个月眼轴、中轴区晶状
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BCAV)、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人工晶状体囊袋偏心量
及倾斜角。结果 研究组术前及术后 3 个月眼轴长度、术后 3 个月BCAV、裸眼视力数值(logMAR)、MAE、水平及垂直
方向的倾斜角、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 0.05)。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巩膜葡萄肿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应关注
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伴有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 Toric IOL)及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高度近视伴有角膜散光的患眼54例(76眼),其中31例(38眼)联合植入Toric IOL及CTR(联合组),23例(38眼)单纯植入Toric IOL(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人工晶状体旋转度、残余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联合组术后UCVA(LogMA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4±0.15)vs.(0.46±0.25),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联合组散光分别为(0.38±0.31...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度近视眼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相对而言,高度近视专用人工晶状体保留光学区角膜组织完整性,其能保持屈光组织良好的光学特性,并且与其他普通人工晶状体比较,更加能接近术前的解剖结构,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和观察结果初步证明矫治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高度近视专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性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3例10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眼轴26.34—33.14mm),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 1.00D- 9.00D)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大于O.391只眼(84.3%),大于0.578只眼(72.2%)。术中5只眼(4.6%)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13只眼(12.0%),术后后囊膜混浊4只眼(3.7%)。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5月一2015年5月接收诊治的60例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就两个组别视力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视力改善情况<0.05(6.7%)、0.05~0.2(6.7%)、0.3~0.5(23.3%)、>0.5(60.0%)相较于对照组16.7%、20.0%、40.0%、23.3%显著更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次研究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随访6月~26月,平均17.6月.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8月收治48例(56眼)患者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评价该术式的效果.结果:本组眼轴26.5mm~32.8mm,平均29.2mm.术后55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3者46眼(82.14%).以视力≥0.5为标准,眼轴26.5mm~30mm组有13眼(40.06%),优于30mm组(4眼,16.67%,差异有显著性,x2=5.36,P〈0.05).本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有轻度角膜水肿13眼(23.2%),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眼(3.57%),急性迟发性葡萄膜炎1眼(1.78%).随访其内26眼(46.43%)发生后囊混浊,仅2眼(7.69%)需行Nd:YAG激光切开术,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但眼轴>30mm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方法 :对高度近视白内障 48例 ( 5 6眼 )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本组眼轴为 2 6.5 0mm~ 3 2 .80mm ,平均 2 9.2mm。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后视力 ,随防 6mon~ 2 6mon ,平均 17.6mon。结果 :术后 5 5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视力≥ 0 .3者 46眼 ( 82 .14% )。以视力≥ 0 .5为标准 ,眼轴 2 6.5mm~ 3 0mm组有 13眼 ( 40 .0 6% ) ,>3 0mm组有 4眼 ( 16.67% )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5 .3 6,P <0 .0 5 )本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早期有轻度角膜水肿 13眼 ( 2 3 .2 % ) ,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2眼 ( 3 .5 7% ) ,急性迟发性葡萄膜炎 1眼 ( 1.78% )。随访期内 2 6眼 ( 46.43 % )发生后囊混浊 ,仅 2眼 ( 7.69% )需行Nd :YAG激光切开术 ,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 ,但眼轴 >3 0mm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07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高度近视将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其中高度近视组104例(右104眼),对照组103例(右103眼)。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前房角、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角膜散光、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改善(P<0.05),但高度近视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值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未显著改变(P>0.05),但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厚度高度高改变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后前房深度、前房角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六角细胞均显著改善,且术后高度近视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