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GerdQ)调查7 15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GerdQ总分≥8分诊断为GERD。将胃镜检查诊断为BE的患者,根据胃镜下形态分为长节段BE (LSBE)组(n=27)和短节段BE (SSBE)组(n=65);并以贲门肠化(CIM)组(n=78)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内镜下齿状线位置及有无食管炎症。取各组食管活检标本,采用HE、AB及Giemsa 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结果内镜检查者中BE患者共92例,检出率1.29%。LSBE、SSBE和CIM组中GERD和食管炎发病率分别为92.59%、69.23%、41.03%和100.00%、78.46%、29.49%,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6.67%、24.62%和10.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SBE组肠上皮化生(IM)的发生率为74.07%,高于SSBE组的50.77%(P<0.05)。LSBE组和SSBE组Hp感染率分别为18.52%、21.54%,均显著低于CIM组的47.44%(P<0.05)。与CIM组比较,BE患者更易见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均P<0.05);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仅见于BE患者。结论 BE患者容易产生GERD和食管炎症状以及发生IM和不典型增生,其中LSBE患者更明显;BE患者的Hp感染率较低。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与BE诊断有关,其中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为BE患者特有。  相似文献   

2.
1概况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其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食管下段腺癌唯一公认的癌前病变是BE,BE发展到食管腺癌的年发病率为0.5%~1.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sus,BE)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BE作为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E)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近20年来,尤其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Barrett食管越来越受到关注。普遍认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如胃食管反流病),从正常食管发展到食管腺癌要经过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腺癌3个阶段,因此对Barrett食管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eal,BE)是由于反复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受损、单层柱状上皮进行修复的结果[1].其发生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0~50倍,内镜下诊断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2年4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30例患者的内镜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英  刘斌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9):807-809
近年来,美国和西欧国家的食管及胃食管连接处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被认为是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倍受关注。亦有研究发现,位置正常的胃食管连接处也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它是否也增加胃食管连接处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目前看法不一。本文旨在将BE和贲门肠上皮化生(Cardla intestinal metaplasia,CIM)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目前全世界被使用最频繁的药物之一,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滥用PPIs成为了全球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应用PPIs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一方面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另一方面却也增加了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本文就近年来长期应用PPIs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并发症Barrett食...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粘膜在修复过程中,食管贲门交界处齿状线2cm以上的上皮细胞被胃内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是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密切而作为癌前病变引起高度关注,其腺癌发生率较正常成人高30~50倍。本文回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患者33例,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短节段Barrett食管与贲门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与病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英  龚均  刘斌  张军  戴菲  万小龙  汪涛 《医学争鸣》2004,25(11):1009-1011
目的 :对比研究短节段Barrett食管 (SSBE)与贲门肠上皮化生 (CIM)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探讨它们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胃内炎症的关系 .方法 :对 32例SSBE和 4 1例CIM患者自食管远端、贲门、胃窦取 8块活检 ,经HE ,AB PAS ,AB HID及Giemsa染色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SSBE组平均年龄低于CIM组 (P <0 .0 1 ) .SSBE组异型增生、不完全肠化发生率分别为 1 2 .5 %和 6 5 .6 % ,均明显高于CIM组的 2 .4 %和1 9.5 % (P <0 .0 1 ,P <0 .0 1 ) .SSBE和CIM组在反流症状、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 (RE)症改变及组织学上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SSBE组HP感染及胃窦肠化发生率低于CIM组 (P <0 .0 5 ,P <0 .0 1 ) .结论 :内镜下疑诊SSBE时异型增生发生的危险性比CIM明显增高 ,提示它们具有不同的临床过程 .SSBE可能与GERD相关 ,而CIM可能与H .pylori相关性胃炎以及胃多灶性萎缩肠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k7和EpCAM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胃镜确诊BE,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7和EpCAM的表达。结果Ck7在BE中的柱状上皮和特殊肠化型上皮的杯状细胞胞质表达,阳性率为94.6%,与其它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pCAM在BE特殊肠化型的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胞质表达,阳性率为51.4%,与其它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CK7贲门柱状上皮胞质中有弱着色,3例EpCAM贲门腺体细胞中有弱表达,两者在食管鳞状上皮表达都为阴性。结论Ck7能鉴别活检组织柱状上皮的来源,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EpCAM特异性强,有助于发现特殊肠化型BE,对其转归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程望林  姜绍连  习建冬  史登平  张虹 《医学综述》2006,12(20):1272-1274
随着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食管癌发病率的增高,Barrett食管(BE)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B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内镜的诊断标准;病理诊断标准;随访和检测正在不断更新,2005年12月全国首届Barrett会议制定的诊疗共识,为BE的诊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余叶  黄朝辉  何桂红 《农垦医学》2006,28(2):152-153
Barrett食管(BE)特指食管末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取代的病理现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LID)的严重并发症。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食管鳞状细胞癌。由于BE位置结构的特殊性,临床上易漏诊、误诊。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26例BE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常见病,可引起严重症状并导致B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等并发症,近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但GERD发病机制及并发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机制仍未阐明,导致GERD诊治和并发症防治困难,国内研究更是欠缺。本项目通过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两大方面,在不同层次对GERD及其并发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机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BE)的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标准存在不同的观点,本研究旨在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定义BE,从而探讨国人中BE的诊断标准问题。方法以内镜下疑似B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前统一内镜下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和胃食管结合处内镜检查标志的判断标准。内镜下疑似BE是指胃食管结合处的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即鳞柱状上皮交界处与胃食管结合处分离。食道粘膜活检取材使用四象限活检法,病理标本使用H&E染色,观察柱状细胞和特殊肠化上皮,同时观察BE的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内镜下疑似BE者共209例,其中长段BE4例、短段BE205例;在209例内镜下疑似BE者中,食管远端共检出存在柱状上皮化生者171例;同时检出特殊肠上皮化生即病理发现杯状细胞者21例,检出率为10.0%(21/209);在21例特殊肠上皮化生患者中,长段BE1例、短段BE20例;仅1例发现不典型增生。结论BE的诊断需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可能以组织学上发现特殊肠化上皮为准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颜殷红 《中外医疗》2011,30(27):24-25
目的 评价以烧心、返流等症状为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券(RDQ)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门诊GERD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2例患者进行RDQ调查,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同时以胃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RDQ的诊断价值.结果 依据RDQ评分标准诊断的灵敏度(90.22%),特异度(62.77%),阳性预测值(79.92%),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差,易漏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结论 通过RDQ诊断GERD者与通过胃镜或24h食管pH检测诊断GERD者比较,对无警报症状的患者较高的诊断性,以及其具有的长远的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铁镛 《北京医学》2007,29(12):736-737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和论文铺天盖地.国内有些学者曾指出,GERD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裂孔疝(HH)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区别?过去的一些疾病是否可用GERD代替?我国有极丰富的临床资源,完全有条件对上述问题进行切磋、讨论及研究,提出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过去BE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可通过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肿瘤的顺序导致食管腺癌的发生,是目前已知导致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AC)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由于BE发病率的增高,导致了西方国家AC的发病率的迅速增高,AC成为现在西方国家食管肿瘤中的最主要病理类型之一翻。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非常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并发的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升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GERD食管炎→BE→异型增生→恶变是公认的EA发病过程,但其确切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基因的改变及异常表达造成食管上皮细胞增殖与分化失常有关。本文对此系列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 目前,诊断RE的金标准仍然是胃镜检查,通过镜检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食管糜烂、溃疡、狭窄、Barrett上皮和食管癌,并且可以除外是否存在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对于有并发症的GERD患者,内镜还可以提供镜下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