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常规IVF-ET受精失败后补救ICSI和短时受精后补救ICSI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常规IVF中受精失败的20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26个周期行短时受精后补救ICSI,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补救的2PN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分别为85.28%,13.64%,29.63%,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0.27%,5%,15.79%(P〈0.01)。结论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补救ICSI的2PN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高,能更好的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half—ICSI与常规长时受精三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5个非男性因素导致原发不孕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128个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A1组:112个短时IVF受精周期,A2组:16个早期补救ICSI周期),B组65个hal-ICSI周期,C组512个常规长时受精周期。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不同病因、促排卵方案及卵巢功能、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对A1、A2两组患者的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B组较A、C组不孕年限长,获卵数多,正常受精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3PN率明显低于短时受精组(P〈0.05),而1PN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对原发不孕患者是一种较为合理而安全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能否改善辅助生殖治疗的结局。方法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精卵共培养4h后脱颗粒观察,如排出第二极体的卵母细胞数目少于总MⅡ期卵母细胞数目的 30%以下或全部未见第二极体者,再继续观察2个小时,如果仍然没有改变,实施早期补救ICSI。结果 226个IVF周期中有17个周期实施了早期补救ICSI,补救率为7.52%(17/226),早期补救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6.15%(6/13);同时进行的85个常规ICSI周期的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为44.0%(33/75)。结论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完全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同常规ICSI没有差别,可有效减少周期取消率,改善辅助生殖治疗的结局,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期和短时受精5h后部分(1/3-1/2)脱颗粒细胞组(C组)72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即刻剥除部分卵子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在确保受精的情况下剩余卵母细胞保留自体卵周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提高常规IVF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常规IVF总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行IVF的周期进行早期观察可对受精障碍(完全不受精和受精率〈30%)尽早发现并行早期补救ICSI可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本文通过对常规过夜受精、常规早期观察和有受精障碍高危因素行选择性早期观察的IVF周期进行效果比较,探讨选择性早期观察的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中心2009年5月至11月共506个IVF周期进行阶段性分组,7月至9月的188个周期行常规早期观察,余318个周期中42个行选择性早期观察。结果常规过夜受精与早期观察组的不受精及低受精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3.6%,6.2%和7.8%,13.5%),早期观察后补行ICSI受精可以挽救完全不受精周期的卵子,并获得妊娠机会(临床妊娠率33.3%),减少取消周期。对低受精率组则可以提高卵子利用率,增加取卵周期的累计妊娠率。而选择性早期观察受精障碍发生率更高(14.3%),与常规过夜组(3.6%)及常规早期观察组(6.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早期观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现受精障碍的病例并及时补救ICSI挽救卵子,降低取消周期,同时可以提高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但选择性的早期观察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同时减少人为干扰,保证卵子的正常受精途径,更好的保障下一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取卵日仅获单卵周期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两种受精方式对的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92个获单卵周期进行比较,分析了在年龄、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的情况下ICSI和IVF的结局。就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精液质量时,ICSI和IVF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年龄、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时,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1.6%和12.2%,明显高于IVF组的69.8%和4.7%。不同年龄组,当精子正常时,ICSI组和IVF组受精率和卵裂率无统计学差别,但妊娠率在前者高;精子未达正常标准时,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IVF组。结论精子质量对选用ICSI还是IVF是重要影响因素,未迭正常标准的精子选用ICSI更好。总体说来,对于获单卵周期,ICSI似乎是更好的受精方式。这次结果也为我们在自然周期选择何种受精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PCOS不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06年4月在本中心行IVF-ET或ICSI的PCOS患者资料回顾分析。A组为PCOS患者29周期,B组(对照组)为同期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55周期。结果A组获卵数、胚胎数显著多于B组(P〈0.01),OHSS发生率和移植取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年龄、促排卵药总量、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不孕年限、HCG日E2水平、刺激时间、受精率、妊娠率、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COS患者行IVF/ICSI-ET治疗时Gn用量少,获卵数多,胚胎数多,但优质胚胎率低;OHSS发生高危,取消移植率高;临床妊娠率、受精率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无显著差异。对于PCOS患者,IVF/ICSI-ET可以有效助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受精失败(包括全卵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于30%)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339个周期。根据受精率情况分为全卵受精失败组(A组)82例,受精障碍组(B组,受精率〈30%)116例与受精正常组(C组,受精率〉30%)1141例进行比较,分析三组的女方年龄、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子成熟率、不孕原因等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子成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明原因性不孕比率明显高于C组,原发不孕并伴有男方因素患者受精失败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不明原因性不孕、原发不孕并伴有男方精子因素包括少、弱、畸精子症,精子功能缺陷等的患者在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时存在较大受精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短时受精后观察第二极体及受精失败后早补救ICSI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5年5月第一次行常规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受精后3h是否剥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分为第二极体观察组(605例),非第二极体观察组(217例),分析两组的数据;并对比受精失败组与同期ICSI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短时受精后第二极体观察对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P0.05),2)受精失败组的基础LH水平、成熟卵率明显低于正常受精组(P0.05),3)对比低受精组、完全受精失败组与常规ICSI周期,分析后发现完全受精失败组的成熟卵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明显低于低受精失败组和常规ICSI组(P0.05),正常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时受精后剥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联合补救ICSI能有效的避免受精失败并减少ICSI率,患者的基础LH水平及获卵的成熟度可能会影响受精及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及受精失败后应用补救性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总结1999年5月-2009年5月,在我中心行常规IVF患者中,受精完全失败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5月,因受精完全失败行补救性ICSI后的临床结局。结果1999年至2009年5月,我中心共行常规IVF8359个周期,其中,受精完全失败232个周期,发生率为2.78%。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共184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资料完整,对其中115个周期共838个MII期卵子行补救性ICSI,其受精率、卵裂率与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1.0%、93.78%和51.79%;临床妊娠率为11%,获得活产儿5个。结论补救性ICSI能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和卵裂率,降低周期取消率,但并没有明显增加活产儿出生数,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首次IVF治疗影响其受精率的因素。方法将44个首次行IVF方案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根据受精率高低划分为受精率高组(A组28例,受精率〉50%)和受精率低组(B组16例,受精率≤50%),比较2组之间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成熟卵母细胞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及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在年龄、基础FSH、启动Gn数、用药时间、总Gn用量、获得卵细胞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A组不孕时间短于B组,且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比率较B组高,获得的优质胚胎率也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5);A组临床妊娠率为32%,高于B组的14.28%。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应综合分析年龄、不孕时间及获卵数来判断受精方式,不要盲目扩大ICSI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本中心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病例,探讨half-ICSI的指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行half-ICSI的112个周期,按适应症分三组,A组为男方中度少弱畸精子症,B组为前次IVF受精失败或低下(30%),C组为不明原因不孕,以同期常规IVF治疗的1377个周期为对照,分别比较三组中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受精率30%)情况的比例,以及half-ICSI的效果。结果 half-ICSI的112个周期共获卵1633个,行IVF766个卵,受精率为54.7%,其中完全不受精27个周期,受精低下(30%)11个周期,行ICSI部分867个卵,MII765个,受精645个,受精率84.3%,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9.4%(其中IVF完全不受精者临床妊娠率为32.0%)。112个周期有38个周期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发生率为33.9%(38/112),其中A组发生率31.8%,B组50.0%,C组30.8%。对照组发生受精失败或低下率为7.0%(96/1377),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在同一治疗周期中行half-ICSI可明显减少因不受精无胚胎移植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妊娠率,又因有IVF胚胎移植,可减少ICSI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_ET)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80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口服避孕药+短方案(A组)和长方案(B组)治疗,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长方案组相比口服避孕药+短方案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无显著变化(P〉0.05),但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显著减少,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口服避孕药+短方案进行超促排卵可以提高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This work wa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evaluate retrospectively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ovulation induction by menotrophins and that of 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in the treatment of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These two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87 couples undergoing 446 cycles of ovulation induction by menotrophins (group A) and 72 couples undergoing 108 cycles of IVF-ET (group B). A total of 30 and 20 pregnancies were achieved in groups A and B for a rate of 34 and 28% per patient, respectively. A similar cumulative pregnancy rate (CPR) was achieved for three cycles of ovulation induction (23%) and one cycle of IVF-ET (22%). The 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CLBR) in group A was 22% after three cycles and exceeded that of one IVF-ET cycle (17%). It is concluded that menotrophin treatment in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is highly beneficial and should precede an IVF attemp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男性不育与非男性不育患者中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ICSI治疗109个周期,将其分组:A组:男性不育73周期,包括射精组43个周期,手术抽吸精组30个周期,B组:非男性不育36周期,均为射精组。结果①A组:手术抽吸精组中女方年龄、平均获卵数与B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射精组与手术抽吸精组: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妊娠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中移植(ET)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与A组相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ICSI仍是治疗男性因素的首要指证;②取精方式对妊娠率无影响;③对非男性因素,能获得较高的受精率,有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Maturation arrest of human oocytes as a cause of infertility: case repor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turation arrest of human oocytes may occur at various stages of the cell cycle. A total failure of human oocytes to complete meiosis is rarely observed during assisted conception cycles. We describe here a case series of infertile couples for whom all oocytes repeatedly failed to mature during IVF/ICSI. Eight couples, all presenting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underwent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followed by oocyte retrieval and IVF/ICSI. The oocytes were stripped of cumulus cells prior to the ICSI procedure and their maturity status was defined. In each couple, oocyte maturation was repeatedly arrested at the germinal vesicle (GV) (n = 1), metaphase I (MI) (n = 4) and metaphase II (MII) (n = 3) stage. Oocyte maturation arrest may be the cause of infertility in some couples previously classified as having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The recognition of oocyte maturation arrest as a specific medical condi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yet poorly defined entity currently known as 'oocyte factor'. The cellular and genetic mechanisms causing oocyte maturation arrest should be the subject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因女性不孕进行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共422周期,以女方HBsAg阳性而男方HBsAg阴性为A组:HBV携带组共81个周期;双方均HBsAg阴性为B组:正常对照组共341个周期。比较两组的IVFET治疗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Gn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无差异的情况下,其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总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HBV携带者行IVF-ET助孕治疗对妊娠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补充脱氢表雄酮(DHEA)后卵巢储备指标及体外受精结局的变化。方法纳入50名前次IVF—ET治疗失败,证明是卵巢低反应,并再次要求IVF—ET治疗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单因素自身对照研究。入选患者接受DHEA75mg/日,至少治疗3个月后,每个患者采用与前一周期相同的卵巢刺激方案和FSH起始剂量促排卵。比较DHEA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三天AFC数量、FSH、抑制素B、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等卵巢储备指标;比较前后周期血清雌二醇(E2)峰值、HCG日〉15mm卵泡数量、回收卵母细胞和MII卵母细胞的数量、胚胎的数量和质量等治疗反应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等体外受精周期结局差异。结果50例患者DHEA治疗前后AFC数量显著增加(P〈0.05),月经第3天FSH、抑制素B和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补充DHEA后,卵巢刺激反应得到了显著改善,E2峰值水平、〉15mm的卵泡数量、获卵数、MII的卵子数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后受精率相似(分别为67±42%和72±30%,P〉0.05),可移植胚胎数量显著增加,由平均数量0.85个增至2.0个(P〈0.05),可移植胚胎的优胚率由26%增至47%,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反应不良取消周期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使用DHEA后周期妊娠率为30%,活产率为20%。50例患者对DHEA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充DHEA后可以增加胚胎数量,改善胚胎质量,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卵巢低反应体外受精结局。其改善结局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2—10mm的窦卵泡闭锁,增加AFC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