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提高人口素质十分裨益。方法对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满28W至产后7d内的670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亚地区2017年01-10月共检出围产儿出生缺陷42例,检出率约6.26‰。其中,男性3.39‰,女性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涯区1.57‰,吉阳区1.62‰,海棠区1.55‰和崖州区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4.68‰,城市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陷种类前6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腭裂、多指(趾)、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脑积水及先天性胆道闭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冒发热(服用感冒药)、接触有害毒物、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饮酒、吸烟、文化程度等是独立危险因素,而婚检、孕检、服用叶酸等则是保护性因素。结论三亚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城乡有别,但无性别和区域差异。而加强优生筛查,提倡婚检、孕检,减少孕期有害物质接触,杜绝吸烟、饮酒等对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取出生缺陷围产儿和健康围产儿各807例,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婚前参加体检,经常食用鱼虾肉蛋类、牛奶豆类食物等为出生缺陷的保护性因素;父母近亲结婚、家庭附近有污染、孕育期用药、孕育期接触有害物质、有生育畸形儿史、母亲吸烟饮酒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出生缺陷干预可从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加强孕期营养保健、指导孕期合理用药、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提倡婚前体检等方面综合入手。  相似文献   

3.
广西少数民族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危险度评价和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评价影响人口素质的各种诱因的危险度及规划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对广西2000年少数民族围产儿228例(包括出生缺陷儿63例和正常儿165例)的父母亲在孕前及孕期所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COXE扫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接触农药、母亲患地中海贫血、慢性病及妊娠合并症等4个因子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4.819、18.431、4.253和2.584。结论 母亲孕期接触农药、患地中海贫血、慢性病及妊娠合并症等是广西少数民族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较重要的危险因素;今后在广西对少数民族出生缺陷进行干预时可优生健康教育、加强地中海贫血筛查和高危孕妇孕期监测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广西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富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4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方法对富阳市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高,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前6位因素为其它类、多发畸形(2个以上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结论制定多方面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近十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为湖南省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湖南省53家医院进行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对其十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3年一2012年湖南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总共监测71407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总例数为12861例,发生率最低为2003年124.33/万,最高为2011年227.81/万,合计为180.11/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病种有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肾脏畸形;呈下降趋势的主要有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结论湖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井.心痛尤为突出:建议加强遗传优生健康教育.加强围产期保健,研究先心病诱发因素,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济源地区1996—200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了解济源地区围产儿素质的基本状况,探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率,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于1996年开始分别在本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开展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5年共监测围产儿7664例,占全市出生总数的39.68%。监测结果:围产儿死亡111例,死亡率14.48‰;出生缺陷10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83‰,共查出26种出生缺陷,其中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无脑儿、先天性脊柱裂、多指(趾)、唇裂合并裂。提示要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产前诊断项目和提高28孕周前诊断技术水平,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甘肃省张掖市出生缺陷及产前筛查现状,提出完善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张掖市1998.1~2013.1年出生缺陷情况,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与构成比及产前筛查现状。结果15036例围产儿中有257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6.62‰;围产儿死亡率5.42‰,缺陷儿死亡率175.42‰(是总围产儿死亡率的33倍)。前4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唇腭裂、外耳其他畸形。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共8个,包括早孕期发烧、病毒感染、GDM、妊娠高血压疾病、患其他病、服用抗生素、服用其他药、接触农药。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孕早期接触农药(OR=14.433)、感染病毒(OR=7.645)、服用其他药物(OR=6.686)及服用抗生素(0R=6.545)。结论1.降低出生缺陷,预防至关重要,重点推广一级预防: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积极应对出生缺陷儿的处理三级预防,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2.甘肃省张掖市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产前筛查率偏低,建立合理实用的产前筛查规范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4年浙江省瑞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2014年瑞安市各监测单位上报的413例出生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瑞安市分娩总数24 297例,其中出生缺陷413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7.00‰;413例出生缺陷中单发畸形389例,多发畸形24例,共439畸次,出生缺陷儿前3位的缺陷类型是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和多指并指(趾);出生缺陷与无出生缺陷围产儿间产妇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5),出生缺陷围产儿中20岁产妇比例较高。结论出生缺陷的干预以预防为主,加强宣教及孕期保健,努力降低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地区流动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5年间嘉善县中医医院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围产儿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结果5年间出生缺陷围产儿共122例,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和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诊断以出生后诊断为主;5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和孕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产前筛查率和产前诊断率,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昆区2005年-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包头市昆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我区2005年~2008年在监测医院分娩的18311例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出生缺陷14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8.03‰,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缺陷、多指(趾);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围产儿发生缺陷的比率男性(9.48‰)高于女性(6.39‰)。结论从提高人们对婚检的认识入手提高婚前体检率,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大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残疾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出生缺陷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该地区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调查人员对孕期情况及妊娠结局逐一调查,并以出生缺陷儿为病例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拟孕妇女工作中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孕早期患病、服用/注射药物或接触化学物质均能增加患出生缺陷儿的风险性;夫妇患有先天性病史、孕妇怀过畸形儿或生育过先天性疾病儿均与生育出生缺陷儿关系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妇女工作中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和曾经怀过畸形儿者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每天坚持服用叶酸增补剂2个月以上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遗传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改善孕前/孕期不良工作环境、注意孕早期用药安全,提倡适当服用叶酸增补剂等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来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及其产前诊断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终止妊娠的5852例围生儿资料,对其中97例出生缺陷围生儿逐一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5.76/万,各系统缺陷中以神经管畸形发生率(27.34/万)最高,农村(102.14/万)显著高于城市(10.47/万)(P0.05),其它依次为脑积水、外耳畸形、唇腭裂、多(并)指(趾)、脐膨出;农村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P0.05);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神经管畸形、脑积水、脐膨出多数得到产前诊断,唇腭裂少数得到产前诊断;多(并)指(趾)、外耳畸形无1例得到产前诊断。结论加强围产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是预防出生缺陷围生儿的重要手段,控制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围生儿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供精人工授精子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评价应用冷冻精液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出生子代的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供精人工授精分娩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 2007年4月至2012年9月共监测12609周期,出生1745个子代,其中发生出生缺陷1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97‰。出生缺陷分类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唇腭裂,其他为双手多指畸形、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脑积水、婴儿局限性线状鱼鳞病、先天性白内障等。供精人工授精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卫生部发布一般人群发生率。结论冷冻精液行供精人工授精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发生率,冷冻精液行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掌握徐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9年徐州市开展助产的医疗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6年监测676 014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400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55‰,2004年~2009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15‰、3.36‰、3.64‰、3.97‰、3.09‰、3.86‰,总体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多并指(趾)、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唇裂、先天性脑积水。结论提倡婚检,定期产前检查,开展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筛查技术,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的优生优育意识,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围产儿出生缺陷5年的变化趋势,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2008年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32‰,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唇腭裂、多指与外耳畸形、神经管缺陷与马蹄内翻足、并趾(指)、先天性心脏病与肢体短缩,占出生缺陷总数的80.68%。出生缺陷发生与毒物接触、早孕感冒、服药等有关;25岁以后随产母年龄成正比;与性别、城乡无差异。结论大力实施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监测质量,减少缺陷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危险程度。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广西柳州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进行了环境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性有关的环境因素,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儿童与正常健康对照儿童178对。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中单纯唇裂53例,唇裂合并腭裂79例,单纯腭裂46例。多因素分析提示居住在农村(OR=2.35)、母亲孕前6个月或孕早期接触宠物(OR=4.46)、母亲孕前6个月或孕早期被动吸烟(OR=2.20)、先兆流产(OR=20.8)、母亲慢性病史(OR=31.84)、母亲出生缺陷家族史(OR=11.14)、父亲职业有害物理因素接触史(OR=4.62)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孕前6个月至孕早期补充叶酸(OR=0.30)、父亲文化程度高(OR=0.14)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根据研究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措施,提高孕前保健意识,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中山市出生缺陷的发生及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协助指导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做好今后出生缺陷监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2010年中山市各医院分娩的孕满28周~产后7天内出生的所有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其发生率、顺位及诊断依据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内中山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60.05/万,排位前五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地中海贫血、总唇腭裂。中山市户籍人口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顺位和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期保健管理,普及孕期产前筛查意识,提高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性用药等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