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护士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总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女性常模(P<0.01);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统计指标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影响日益严重,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护士本人也需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学习自我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医专2006级169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但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症状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②女生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6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③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评估.结果 (1)与中国常模比较: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上均显示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上不同文化程度服刑人员间在统计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强迫、抑郁因子上不同文化程度服刑人员间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 对江苏省江阴和张家港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企业和集贸市场等地抽取的1 097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097名流动人口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18.O%;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3省区正常人群(P<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正常人群(P<0.01);典型外向和典型内向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外向组流动人口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内向组流动人口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高神经质和典型高精神质流动人口9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1);典型低神经质组除恐怖因子外,其他8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1);典型低精神质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5);流动人口心理正常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心理异常者(P<0.01);高社会支持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3省区常模(P<0.01),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5);低社会支持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8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1).结论 流动人口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曲海英  沙珍萍  张臻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95-2296,230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女性配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3名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女性配偶进行测量,并与普通病人女性配偶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女性配偶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得分与SCL-90总均分、恐怖、抑郁、焦虑等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消极应对得分与SCL-90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女性配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采用心理测量工具对广东海洋大学部分HBsAg阳性新生和毕业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项因子分,新生高于全国常模,毕业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4项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毕业班学生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新生(P<0.01),毕业班HBsAg阳性女生精神病性因子均分高于男生(P<0.05).[结论]HBsAg阳性大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毕业班女生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问题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7.
陈苏赣  张旭 《中国校医》2009,23(6):642-643
目的探讨高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对瓮安县高三15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国内中学生常模比较。结果高三男生的精神病性因子均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的抑郁、焦虑、男生恐怖因子均分与国内中学生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瓮安县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正常,但也隐藏心理健康危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周静  田梅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00-1702
目的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中文版90项症状清单对某三甲医院22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与正常人的90项症状清单的统计指标结果相比较,临床护理人员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阴性项目数、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强迫因子、躯体化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9.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护士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医院护士600名,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应激水平和应对方式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中的焦虑、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常模水平(P<0.01);护士SCL-90问卷总均分与工作环境满意度得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护士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颜丹  潘英  汪枫  黄文才  卿晟  赵家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23-2524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开展性健康教育、性病咨询和对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性病患者对性病的认知状况、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的认同与需求、症状自评量评(SCL-90)的9个基本症状因子.[结果]性病患者SCL-90的得分与常模比较,其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P<0.01).性病患者中有焦虑、抑郁和强迫心理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人数比例最小的是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性病患者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除了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无显著差异性外,其余因子的均分干预组都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所有因子的均分都低于2分.[结论]性病患者存在着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高度重视对他们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行循证团体心理干预寻找理论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临床科室护士1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82%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筛查阳性,比中国常模高(χ2=4.36,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解决问题型的压力应对方式均与SCL-90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7、-0.38、-0.24、-0.40,均P<0.01);自责型及幻想型的压力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P=0.00;r=0.26,P=0.02);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三维度均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44、0.26,均P<0.01),求助型应对方式与支持利用度显著正相关(r=0.32,P=0.00),而退避型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显示负相关(r=-0.28,P=0.02)。结论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程度与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尤其是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及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主观支持程度能显著预测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方式,了解海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付方式。结果海员人群在出海前阶段,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中学历海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初中学历海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组(P0.01),不同年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出海年限的增加,海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离婚海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已婚和未婚组,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组心理健康水平无差异(P0.05)。海员各种心理症状与自责、幻想、恐怖、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海员情绪与行为密切相关,对年龄偏大、长期密集出海、家庭出现矛盾的海员应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赵君英 《中国校医》2014,(6):401-403,407
目的研究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气质类型与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陈会昌气质测验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量袁对474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除躯体化因子外,SCL-90其余8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胆汁质和抑郁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特质应对方式在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的气质类型、特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引导护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7.
1104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量化评估2009年某部入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新兵心理干预和心理素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量表组成调查问卷,对1104名新兵进行团体心理测试。结果 (1)1104名新兵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2000年新兵常模(P〈0.01)。与2004年国内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常模,抑郁、偏执、敌对性因子分及SCL-90总分显著低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或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状态、特质焦虑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与国内军人常模比较,EPQ-P、EPQ-N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EPQ-E、EPQ-L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均〈0.01)。(2)EPQ-E、EPQ-L、成熟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成熟性和混合性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总分、EPQ-P、EPQ-N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3)对新兵SCL-90总分有显著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EPQ-N、状态焦虑、退避、掩饰性、自责和社会支持利用度(P均〈0.01)。结论 2009年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新兵心理健康受个性、状态-特质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干部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干部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的问卷随机对保定市5所综合性医院干部病房5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干部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及精神病性3项因子方面,都高于一般人群(P〈0.05);其他6项因子方面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干部病房护士心理压力高于一般人群,心理状况差于普通人群,是承受高压力人群。管理者鼓励护士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将有利于改善及缓解护士心理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刘杨  郭成 《中国健康教育》2012,(10):843-845,855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法,对1143名来自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和谐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144.24±47.96)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29.96±38.76)分;其中男性教师得分(145.12±51.49)分高于女性教师(143.49±44.78)分;不同学段中初中教师得分最高(148.23±52.68)分;对于自身教学水平中评价为"比较差"的教师得分最高(162.85±54.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其偏相关系数(R=0.347、R=0.419、R=0.465、R=0.478)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低且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地域、性别,教学学段有关。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应得到进一步关注,加强教师心理键康状况对提高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60名临床实习生进行检测,同时分别选取135名医生及630名非医学实习生作为工作倦怠程度的对照组。结果①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程度均明显比非医学实习生严重(P〈0.01),而与医生比较则只有自我成就感倦怠程度高(P〈0.01),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的倦怠程度明显较低(P〈0.05);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样本相比,除了恐怖因子均分明显较高,焦虑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分都明显较低(P〈0.01);而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了躯体化和敌意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的均分都明显较高(P〈0.05)。②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应重视消除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情绪,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