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的血糖和血钾水平,以探讨儿童Ⅰ型糖尿病低钾血症、血糖及HbA1C水平与酮症的关系及低钾血症对酮症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89例Ⅰ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DKA组与非DKA组血钾、血糖及HbA1C水平的差别,分析DKA组中低钾血症对酮症酸中毒治疗的影响.结果 1995年~2006年本院新诊断Ⅰ型糖尿病患儿中入院时DKA为48例,在所有患儿中占54%(48/89例);DKA组血糖、HbA1C明显高于非DKA组,其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P<0.01);DKA组血钾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非DKA组(P<0.05),其中DKA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62.5%(30例),DKA组正常血钾血占37.5%(18例);DKA正常血钾组血酮纠正时间明显短于DKA低钾组(t=5.24,P<0.01).结论 儿童Ⅰ型糖尿病DKA发生率与血糖及HbA1C水平有关;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及酮症有关;低钾血症可能影响酮症的纠正速度.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代谢并发症,若有多种并发症,救治较为困难。现将2004年11月113我院成功救治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梗塞昏迷8天的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一定的方法总结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护理措施、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抽取60例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合皮下胰岛素注射;观察组采用安装上胰岛素泵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平衡下降,有效纠正代谢紊乱。治疗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酮症酸中毒(DKA)的病历,总结其经验教训。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所有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历,分析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结果2年间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7例,其发病率为0.4%,均未进行正规产检,无糖尿病家族史,占GDM的3.9%,足月活产1例,早产1例,围产儿死亡5例,1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儿安全,应积极诊治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分解产生酮体,导致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引起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程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014年7月7日我科对1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了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DKA患者10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情况、病情相关指标、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h、24h内胰岛素用量及平均日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酮体消失、酸中毒纠正、血糖恢复正常、pH值恢复、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Na、肌酐、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K、CO2-C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疗DKA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胰岛素用量,促进患者健康,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可能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伴随的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改变,为危重症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收治的〈14岁危重症患儿为危重症组,以入住PICU时的2次静脉血糖均≤6.1 mmol.L-1为正常血糖亚组,均〉6.1 mmol.L-1为高血糖亚组;以同期健康查体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期间危重症组血糖〈4.0 mmo.lL-1或2次血糖〉10.0 mmo.lL-1的患儿退出观察。以入住PICU当日(0 d)、3 d和5 d为观察时点,测定血糖、皮质醇、生长激素(GH)、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1、IL-6及血脂水平。结果正常血糖亚组10例,高血糖亚组53例,对照组15例进入分析。①高血糖亚组入住PICU 0 d的血糖水平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②高血糖亚组各观察时点皮质醇、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亚组和对照组;GH和IGF-1水平与正常血糖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糖亚组和正常血糖亚组0 d、3 d和5 d Hs-CRP水平呈升高趋势,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d高血糖亚组IL-6、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亚组和对照组;3 d和5 d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糖亚组。④高血糖亚组死亡8/53例(15.1%),死亡患儿0 d血糖、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存活患儿。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与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有关;可伴随细胞因子和脂质代谢的异常。血糖、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较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儿童失神癫痫(CAE)的治疗和预后,为CAE的合理用药和评价远期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市3家医院为研究CAE易感基因收集的CAE患儿的治疗用药、疗效及预后进行随访。CAE诊断标准参考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并制定了统一的CAE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CAE的选药原则进行治疗,评估CAE患儿的远期预后。结果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ILAECAE诊断标准的患儿339例,其中296例符合本研究制定的CAE纳入标准。296例患儿中有56例患儿因失访未得到远期预后随访结果,有随访结果者240例(81.1%),其中男94例(39.2%),女146例(60.8%)。失神发作起病年龄为3岁3个月至12岁,其中4~8岁174例(72.5%)。39例(16.2%)有热性惊厥史,18例(7.5%)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和(或)癫痫家族史,5例(2.1%)有失神癫痫家族史。失神癫痫发作频率为每日5~50次,其中每日发作10~30次占80%。出现失神持续状态1例。伴全面强直一阵挛发作12例(5.0%)。所有患儿发作期EEG均表现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波爆发,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首选丙戊酸234例,其中217例(92.7%)于服药后3d至6个月发作完全控制,15例加用另一种药物(其中氯硝西泮7例、硝西泮4例及拉莫三嗪4例)后发作控制,余2例单用丙戊酸2年后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首选拉莫三嗪4例,其中3例发作控制,1例服药1年发作未控制,改用丙戊酸1周后发作控制。2例首选托吡酯治疗,其中1例发作控制,1例服药5个月效果不明显,改用丙戊酸2个月后发作控制。240例患儿随访时间为2~7年,158例(65.8%)已停用抗癫痫药物,其中停药1年以上者96例,停药后均无复发;82例尚未停用抗癫痫药物患儿中,80?  相似文献   

9.
目的:及时发现并治疗合并有急性胰腺炎(AP)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DKA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56%的DKA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10%的DKA患者同时合并有AP。而且,92%的血清淀粉酶升高的DKA患者中甘油三酯(TG)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合并有AP的DKA患者TG水平升高更加明显。结论临床医生需重视DKA患者的高淀粉酶血症,同时合并存在的AP能否得到及时的诊治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小儿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合并21三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1岁1个月,于2003年9月2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发热就诊。体温37.8~38.6℃,无寒颤及抽搐,大便4~5次/日,黄色稀水样便,有时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抗炎、对症治疗,3天后呕吐症状控制,但仍发热,并出现咳嗽流涕。辅助检查:“血气分析呈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血糖高,尿糖 ,尿酮体 ”,补充诊断“糖尿病1型合并酮症酸中毒”,予“纠酸、扩容、加强抗感染及胰岛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体温有所下降,血糖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癫痫患儿服用VPA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变化,了解VPA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儿童65例为对照组,设置未服VPA治疗的癫痫患儿65例为Ⅰ组,65例癫痫患儿经治疗VPA3个月后为Ⅱ组,已单服VPA治疗达6个月者65例为Ⅲ组。分别检测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3个月的患者(Ⅱ组),体重、体重指数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空腹血糖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的患者(Ⅲ组),体重、体重指数更为增高,但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3个月者下降(P〈0.05);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3个月者稍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抵抗指数三组间变化不大。治疗6个月的患者,食欲增加者有47例,而治疗前食欲增加者仅20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VPA可导致癫痫患儿食欲增加、除不存在胰岛素抵抗外,体重、血糖和高胰岛素水平在治疗3月后已可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CSI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3例诊断为CSID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3例患儿年龄1岁4个月至1岁7个月,单纯母乳喂养期间大便正常,断母乳改奶粉喂养、添加米糊、粥后开始腹泻,粪便为黄色稀水样、稀糊样,每天7-10次。入院查体均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例蔗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1(2.0%)、0.1(2.6%)和0.9(19.1%)mmol·L-1,并出现排黄色稀水样粪便;葡萄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1.5(30.6%)、2.3(65.7%)和4.4(107%)mmol·L-1,均未出现腹泻。3例患儿诊断CSID后停用蔗糖和淀粉类食物,1-2d后粪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疑诊CSID患儿,可根据典型的病史特点(断母乳后出现腹泻),回避蔗糖和淀粉类饮食后腹泻迅速缓解,蔗糖激发试验阳性可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与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对dxJL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效果。方法54例2-5岁患儿随机分为LTRA组(27例)和ICS组(27例)。LTRA组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4mg,睡前服用1次;ICS组患儿规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00-400μg,采用储雾罐辅助吸入。药物治疗3个月后继续随访观察15个月。结果LTRA组与ICS组比较.控制症状所需的平均天数为(8.31±3.69)d和(7.20±2.78)d;症状缓解率为92.6%和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的18个月LTRA组复发率(36.0%)显著高于ICM组(15.4%)。转化为典型哮喘者。LTRA组7例(28.0%),ICS组2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LTRA控制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ICS相当。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但接受LTRA治疗的患儿远期复发率或者转化为典型哮喘的比率高于ICS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血糖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中、重度HIE患儿给予10%葡萄糖液60ml/kg/日均匀输入,入院第2天进行血糖测定。结果:84例中、重度HIE患儿中,有34例血糖异常,其中低血糖16例,高血糖18例。重度HIE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HIE,尤其是重度HIE高血糖发生率较中度HIE高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中、重度HIE患儿治疗中应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血糖异常情况,及时调整葡萄糖输入速度,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是治疗HIE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乳酸性酸中毒(LA)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2至2013年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过程中发生LA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双标准曲线相对定量PCR法测定2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2例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乳酸均升高,例1患者血乳酸为4.0mmol/L、例2患者血乳酸最高达31.8mmol/L。例1患者停用替比夫定2个月后血乳酸恢复正常,例2患者及时行连续。肾J往替代治疗后病情改善。2例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测定显示DNA拷贝数较正常对照均减少,例2患者恢复期线粒体DNA拷贝数较急性期增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引起LA与线粒体损伤有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高度警惕L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岁以下婴幼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两岁以下婴幼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24例,其中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0例。外伤后均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改良GCS评分为3~8分,其中5分以下6例,5~8分18例;呕吐13例,瞳孔变化9例,抽搐或癫痫发作9例。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8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儿出院时疗效良好率66.7%(16/24),死亡率16.7%(4/24);出院后12个月疗效良好率达70.8%(17/24),死亡率达20.8%(5/24)。入院时GCS改良评分与出院后GOS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两岁以下婴幼儿有其特有的生理特点,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呕吐、癫痫发作等全身症状严重,对失血敏感,治疗有其特殊性,积极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窒息早产儿高血糖和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回顾性的选择2004年6月-2007年4月间住院的40例窒息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儿均进行了动态血糖检测及颅脑CT检查,其中20例为高血糖组,20例为正常血糖组。同时随机选择20例高血糖窒息足月儿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各组患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以探讨窒息早产儿所致高血糖和脑损伤的关系。结果在20例高血糖组窒息早产儿中,有15例发生了脑损伤;而20例正常血糖组窒息早产儿中有8例发生了脑损伤,窒息早产儿高血糖组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χ^2=6.186,P〈0.05)。另外,通过对比高血糖组窒息早产儿和高血糖组窒息足月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发现两组患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513,P〉0.05)。结论早产儿窒息后所致高血糖会提高颅内出血等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13-1214
目的 探讨小儿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发病特点、损伤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诊疗、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儿,均行头颅CT扫描,药物、功能锻炼、针灸,其中25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42例患儿:梗塞灶直径范围≤14mm;梗塞灶37例住于基底节区,5例位于脑叶;2月~2岁婴幼儿30例(71.4%),2岁~14岁小儿12例(28.6%)。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多发婴幼儿,基底节区常见,预后良好。小儿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脑的微循环障碍与受伤时的作用力所至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血管痉挛是该病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MOGAD)的MRI特征。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确诊MOGAD的10例患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5.9±2.4)岁。10例患儿治疗前行颅脑MR常规扫描,9例行全脊柱MR常规扫描,4例行眼眶MR常规扫描。观察指标:(1)记录MRI对MOGAD颅脑、脊髓和视神经病变的检出情况;(2)总结颅脑MOGAD病变分布位置、形态及信号特点;(3)观察脊髓MOGAD病变部位、脊髓有无肿胀,统计长节段脊髓MOGAD病变的患儿数量;(4)观察视神经病变部位、视神经有无肿胀;(5)将患儿末次随访时复查MRI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病变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前MRI显示:(1)颅脑病变10例,脊髓病变5例,视神经病变2例。(2)10例MOGAD颅脑病变均为多发,9例双侧、1例单侧。4例仅累及幕上,1例仅累及幕下,5例同时累及幕上和幕下。幕上病变位于皮层下白质7例,脑室周围白质7例,丘脑5例,基底节区4例,胼胝体2例,单侧皮质1例;幕下病变位于桥脑6例,同时累及小脑4例、中脑2例。病变均为非对称性。MOGAD病变形态均表现为无定形斑片状、斑点状,其中2例同时出现斑块样改变;2例病变DWI序列显示弥散受限。(3)MOGAD脊髓病变5例,均为单发、累及胸段脊髓的长节段脊髓病变,其中4例同时累及颈段脊髓,未发现腰段脊髓受累;2例出现脊髓肿胀。(4)MOGAD视神经病变2例,均为双侧,其中1例视神经全程受累、1例视神经前部受累,视交叉及视束均无受累。2例视神经均无肿胀。(5)10例患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8~29(12.9±5.8)个月。随访期间患儿定期复查MRI,均未见复发。末次随访MRI显示,2例患儿颅脑病变完全消失,1例脊髓病变完全消失,其余7例患儿颅脑、脊髓或视神经MOGAD病变范围均减小或病灶数均减少。结论 儿童MOGAD中,颅脑病变最常见,其次为脊髓和视神经;不同部位的MOGAD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儿童MOGAD的准确率,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中青年股骨头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我院自2001年2月~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16例中青年股骨头骨折病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3~54岁,平均(38.39±8.63)岁。Pipkin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1例;Ⅳ型3例。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10例,Kocher-Langenbock入路4例,Moore入路2例。骨块摘除3例,拉力螺钉固定13例,3例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病例中2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1例采用铆钉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40.1±8.56)月(25.1~50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无内固定失败,无接受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按照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优良率为(9/16)56.3%,中(3/16)18.7%,差(4/16)25%。4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内固定术后缺血性坏死,5例患者发生了异位骨化,1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运用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但股骨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对术后髋部功能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