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方法对一起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家庭聚集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索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家庭成员8人中,5例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WBC和PLT呈进行性下降,病例在发病前均无蜱叮咬史,但4例均有临床诊断病例血液接触史,经山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4例患者的血样均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阳性。外环境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标本中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次家庭聚集性病例疑为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感染来源,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例患者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史,并对其居家周围的宿主动物(鼠、羊、犬)和蜱进行监测,对采集到的鼠形动物肝、脾标本和蜱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特异核酸,对采集到的鼠形动物血清和羊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SFTSV抗体。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病例乙可以确诊为SFTS新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例无蜱接触史,很可能是在护理期间接触病例甲的分泌物被感染;患者同村居民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而且该村家畜和野生动物(鼠)携带蜱,提示该村可能存在SFTSV的疫源地。结论 SFTS可以经接触传播,密切接触者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乏力、PLT和WBC减少,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1]。 SFTS 属于高度散发型疾病,目前疾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蜱叮咬史[2]。2015年6—7月山东省烟台市传染病医院收治3例SFTS 患者,3人为父子关系,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现将该疫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新出现的由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肝肾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报告病死率约10%。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以及传播媒介、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对舟山市枸杞岛SFTS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媒介蜱监测,采集患者血清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舟山市枸杞岛一对老年夫妇先后出现发热、腹泻、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经核酸检测确诊为SFTS,1例有蜱叮咬史;密切接触者和媒介蜱的SFTSV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分离自1例患者的病毒核苷酸序列与我国岱山病毒株(ZJ2013-06)以及我国宁波病毒株(Rodent01/NB/CHN/2014)和日本病毒株(SPL097A/Japan)的同源性为98.8%~99.9%,而与岱山主要流行株、淮阳山及河南省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4.0%~96.0%。结论首次证实舟山市枸杞岛存在SFTS流行,病例与蜱叮咬传播有关,疫情是否因候鸟迁徙扩散SFTSV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1例发热、腹泻,同时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居住在丘陵山区,居住地区有适宜蜱生存的环境,家中饲养的狗有媒介寄生蜱,潜伏期内有野外作业史,虽无明确的蜱叮咬史,但有帮狗徒手抓灭蜱的习惯。病例血样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SFTS病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目前尚没有SFTS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该病由蜱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所致[1].浙江省于2011年也发现并确诊了首例SFTSV感染病例[2].2012年5月14日,象山县CDC接到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接到报告后,象山县CDC及时对该患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血清经宁波市CDC检测和浙江省CDC复测,呈SFTSV核酸阳性,5月15日该患者被诊断为宁波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确诊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丽水市一例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为SFTSV感染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患者进行个案调查、病毒实验室检测,对患者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生物监测,对当地接触者进行血清学筛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腹泻、意识障碍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血常规显示外周血小板减少(最低5×109/L),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最高75 mg/L),红细胞降低(最低1.07×1012/L),白细胞降低(最低1.80×109/L);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经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野外作业史和蜱虫叮咬史,但活动地区的蜱检测SFTSV核酸阴性。采集患者家属及周边居民的血液标本32份,检测SFTSV抗体,发现血清学阳性1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该患者确诊为丽水市首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染来源高度怀疑为当地蜱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1-2],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而死亡.2010年5月,中国CDC在湖北、河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血液中分离到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山林地区,呈高度散发.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有蜱叮咬史.该病的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2009-2011年辽宁省8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病原,探讨新布尼亚病毒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动物宿主及传播媒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09-2011年辽宁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液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IgM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鼠肺SFTSV抗原,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鼠肺、蜱悬液、细胞阳性分离物的SFTSV核酸,采用VERO-E6细胞对患者血液及脾悬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进行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 大连、丹东、抚顺、铁岭均检出SFTSV的IgM抗体阳性;103份中检出20份鼠肺SFTSV抗原阳性,但SFTSV核酸检测均阴性;20组中1组蜱悬液SFTSV核酸检测阳性并分离出SFTSV病毒;148份中有26份急性期血液样本经VERO-E6细胞分离出现细胞病变,经鉴定为SFTSV病毒,并对M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论 新布尼亚病毒是辽宁省4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病原,未检出可能的自然界中的动物宿主鼠类携带SFTSV核酸,蜱可能是其传播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湖北省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在湖北省随州、黄冈、武汉市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监测点, 培训全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感染科医生, 开展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査, 采集血样检测和分离病毒, 在高发地区开展健康人群和家畜抗体水平调查及媒介蜱监测。结果 2010年湖北省报告病例来自11个市(州)、32个县(区)和100个乡镇, 共报告188例, 其中死亡21例, 报告发病率为0.33/10万, 病死率为11.2%。流行病学调査显示, 病例报告地区为丘陵地带(海拔28~940m);报告发病时间为4—12月, 高峰在5—9月;病例年龄11?81(M=56)岁;农民占95.3%;病例发病前两周内均无外出史, 93.6%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工作, 64.2%有皮肤破损, 52.8%有明显蜱暴露史, 22.0%有明确蜱叮咬史。采集病例血液标本129例(68.6%), 87例(67.4%)Realtime-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阳性;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标本, 11份SFTSV中和抗体阳转或呈4倍增高;2例血标本分离到SFTSV。健康人群总抗体阳性率为3.8%, 犬、羊和牛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0%(6/11)、36.7%(2/3)和80.0%(4/5);草蜱、牛蜱、羊蜱PCR检测阳性。结论 湖北省SFTS疫区内人和家畜感染SFTSV。蜱可能是传播媒介, 人群劳作中皮肤破损、接触蜱或被蜱叮咬可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的感染性疾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达10%。目前已经证实其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该文就SFTS的临床特征、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研究和SFTSV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复制特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句容市发生的一例罕见病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结果 该病例系由蜱叮咬感染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密切接触者无发病.结论 句容市是新布尼亚病毒流行区域,医疗防疫人员应提高警惕加强该病种防控.  相似文献   

1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也称新布尼亚病毒,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重要病原,该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1],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我国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和江苏等省时有暴发流行疫情。在浙江省2011—2015年报告的SFTS 病例中,舟山市的病例约占到总病例数的60%以上,普陀区也有多例病例发生。为了解普陀海岛SFTSV感染状况和抗体分布特点,本研究对舟山市普陀区发病村与非发病村开展健康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SFT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中国首次报道的一种新发出血热,引起该症状的病原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进一步研究确定该病毒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1]。自2010以年来,中国河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浙江等地相继报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例,其中少数危重病例因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流行状况。方法在宁波市2家县级医院和2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监测哨点,采用卫生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个案调查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调查,对监测区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M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报告1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1例。156只蜱均未检测出携带新布尼亚病毒(SFTSV),检测健康人群血清265份,SFTSV抗体阳性率为6.14%;人群抗体阳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5株宁波分离株与日本、舟山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很小,序列相似性在96%以上。结论宁波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的流行地区,应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症状监测。  相似文献   

1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近年来已在中国十余省市发生了蜱叮咬感染该病毒病例,至数十人死亡。SFTSV病毒颗粒呈球形,主要分布在感染细胞的微粒体,表面有棘突,其基因组由大、中、小3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分别编码RNA聚合酶,病毒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感染后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等症状。本文综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学、所致疾病、感染和免疫应答以及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该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对症治疗和疾病预防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新发病例,该文从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及宿主、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该病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2日,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收治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样本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7月1日该患者被诊断为浙江省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确诊病例[1].为进一步明确疾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处置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一种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2011年3月16日Yu等[1]确定该种疾病以“蜱咬伤”为元凶,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烟台地区海拔低,植被覆盖丰富,是近年来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多发地区,烟台市传染病医院作为烟台地区发热伴小板减少综合征定点收治医院,负责对其的诊疗工作,现就该院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