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57例先心病患儿围介入治疗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6例封堵成功,效果满意;余下1例因病变解剖部位特殊,试行多次均未成功,最后放弃介入治疗择期手术治疗.术中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3例伤口出血;4例体温升高(最高达39.3℃),经处理症状消失,全部患者安全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细心周到的术后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疾病介入性治疗的基本护理,了解和掌握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症状,针对具体问题介入患者在手术实施中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手术后,19名患儿均已痊愈出院,仅有1名患儿因术后感染继续留院观察治疗。结论医护人员要努力的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加强患儿的护理水平及质量,使患者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在预期内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既往外科手术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术后留有疤痕使患者留下终生痕迹。随着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及导管材料的日趋完善,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且创伤较小、安全性高。配合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理特点,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 全组病人介入治疗,只有1例因术后并发症(封堵器脱落)又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治愈,手术成功率是98.4%.结论 加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术后护理方案不同将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C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20.0%),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2.0%)高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汪小湘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54-3655
目的观察氯胺酮和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拟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遵守随机化的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SpO2、肢体活动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肢体活动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时麻醉方式的正确选择是确保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选择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患儿术中安静、术后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治疗组采用丙泊酚(静安)加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min和(95±6.2)min,术中SpO2的值分别维持为97%~100%和98%~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min,治疗组为(15±3.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麻醉后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7%;治疗组麻醉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选用丙泊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比用氯胺酮复合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清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83例,对其中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8例患儿及1例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归纳。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83%,1例患儿在介入治疗6个月后死亡,死亡原因为合并限制型的心肌病,死亡率为0.3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选择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较低,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救治,均可获得痊愈,规范手术操作与术前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9日至2017年3月2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全面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25.96±2.45)次/min、心率(86.38±1.87)次/min、不良事件发生率(3.33%)、FEV1/FVC(12.59±3.46)%、FEV1(0.62±0.02)L、FVC(30.51±7.73)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气胸预防、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儿的气胸及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中有1名患儿发生气胸,气胸发生率为0.55%,4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9%;对照组中有8名患儿发生气胸,气胸发生率为4.37%,20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9%;试验组气胸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气胸、感染等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气胸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26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介入治疗的配合与护理体会。为了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预防和(或)及时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术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要注意做好常规监护、饮食、心理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则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26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介入治疗的配合与护理体会。为了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预防和(或)及时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术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要注意做好常规监护、饮食、心理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则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郭浪  王菊蓉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85-1486
目的分析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气管插管护理、高浓度补钾、体温监测、感染预防、低血糖预防等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体重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体重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行加强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水平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64螺旋CT检查扫描的资料,并分析其检查前后护理过程。结果 3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心脏64排CT扫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成功完成小儿心脏CT扫描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俊英 《现代保健》2014,(22):118-121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冠心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64螺旋CT检查扫描的资料,并分析其检查前后护理过程。结果3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心脏64排CT扫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成功完成小儿心脏CT扫描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6月本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88例,随机分为系统护理模式组(n=94)和常规护理模式组(n=94)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Scale,SAQ)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系统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心绞痛疾病认知、稳定状态、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9.6%(9/9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27.7%(2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模式好。  相似文献   

19.
彭颖妮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83-1484
目的分析营养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0.42%,术后为12.50%;对照组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8.33%,术后为39.58%;试验组患儿营养不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护理前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各项营养指标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邑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病因素。方法选取五邑地区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相关指标调查。结果孕期未服用叶酸、家族遗传病史、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孕早期接受药物治疗为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五邑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病率与孕期未服用叶酸、家族遗传病史、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和孕早期接受药物治疗密切相关,临床上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进行预防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