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14d进行疗效判断。本组病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张秀云  王-X- 《泰山卫生》2009,33(1):22-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微泵注入尿激酶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基本方法之一。我院自2003年五月至2008年六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260例,均采用此方法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77例,女83例,平均41.6岁,左下肢168例,右下肢92例,其中30例在发病后24小时人院,213例在发病后1周内入院,17例在发病后7—10天入院,据调查本组病例是由于不同原因长时间卧床或活动较少形成,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多普勒超讨二维彩色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CDFI对68例急慢性DVT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与手术、X线造影和临床对照。结果急性DVT患者36例,慢性DVT患者32例。病变位于左下肢者44例(64.7%),右下肢者19例(27.9%),双下肢者5例(7.4%)。其中30例(44.2%)患者血栓位于下肢近端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膪静脉;10例(14.7%)患者位于下肢远端静脉。为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肠肌静脉丛,28例(41.2%)患者血栓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静脉。慢性DVT患者中有21例形成侧支循环。UVT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CDFI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做血栓定位、确定范围和判断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结论二维CDFI是一种简便、快捷、实时、安全、无创及全方位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CDFI对68例急慢性DVT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与手术、X线造影和临床对照.结果急性DVT患者36例,慢性DVT患者32例.病变位于左下肢者44例(64.7%),右下肢者19例(27.9%),双下肢者5例(7.4%).其中30例(44.2%)患者血栓位于下肢近端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10例(14.7%)患者位于下肢远端静脉,为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肠肌静脉丛,28例(41.2%)患者血栓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静脉.慢性DVT患者中有21例形成侧支循环.DVT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CDFI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做血栓定位、确定范围和判断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结论二维CDFI是一种简便、快捷、实时、安全、无创及全方位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接触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溶栓导管送入血栓内,直接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应用肝素、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观察临床症状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栓效果.结果18例病人痊愈6例(33.3%),显效10例(55.6%),有效2例(11.1%).结论尿激酶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彩色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体会,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普勒超声检查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观察管腔内径、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管腔内径扩张,不能被压瘪,血栓表现为均质低-无回声,血栓部位血流信号消失或充盈缺损,亚急性及慢性期血栓回声增强,血栓部位血流信号增多.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以动态观察其演变状态,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肢症状表现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47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结果:在单侧下肢症状的患者中,表现为疼痛与肿胀的患者血栓的可能性更大,在双侧下肢有症状的患者中,当两侧肢体症状不对称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大.结论:通过恶性肿瘤患者下肢不同症状表现来预测发生下肢血栓的可能性大小,可提高超声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田瑞丽 《现代保健》2012,(26):74-7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区分急性、慢性血栓以及管腔的彩色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左下肢血栓29例,右下肢血栓18例,以左下肢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实时、动态、无创、准确等优点,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创伤骨科下肢近端急性亚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创伤患者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下肢不同部位的血栓发生率及30d后的痊愈率。结果创伤患者下肢胫后及腓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最高,肌间静脉血栓经治疗后的痊愈率最低,与其他部位血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创伤骨科诊断下肢近端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一种无创、准确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静脉内径、管壁情况、栓塞程度,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全组病例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高于右下肢。治疗前后静脉的超声表现各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早期、无创、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以实时二维和加压探头观察,彩色血流显示和频谱多普勒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并辅以超声诊断性试验。结果:左下肢血栓48例,右下肢血栓24例,双下肢血栓6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54例,慢性下肢静脉血栓2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无创、特异性高,可对血栓的形成及其溶栓治疗过程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traumatic dee pvein thrombosis,T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T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urokinase,UK)行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UK行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研究过程中的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通过血管彩超了解血管再通情况。结果研究组及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0%,统计学结果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阿加曲班联合UK治疗急性TDVT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反搏仪防治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体外反搏仪进行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4%(1/61)和11.48%(7/61),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2%(59/61)和83.61%(51/6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体外反搏仪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慢性下肢关节疼痛、劳损等疾病患者下肢慢性疼痛以及血液循环改善中超声理疗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下肢关节疼痛、劳损等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超声理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四肢创伤合并皮肤组织缺失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前后创面面积(cm^2)、感染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d)和住院费用(元)。结果①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5,P=0.000);②在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单次腹腔注射CO170ml/kg,以CO中毒小鼠死亡率,被动回避性记忆能力,脑细胞膜和线粒体膜Ca^2 -Mg^2 ATP酶(Ca^2 -Mg^2 ATPase)活性和脑组织单腔氧化酶-B(MAO-B)活性的改变以及海马神经元细胞病理改变为指标,研究尼莫地平对急性CO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尼莫地平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变为指标。研究尼莫地平对急性CO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尼莫地平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CO中毒小鼠的死亡率,明显改善CO中毒小鼠下降的记忆能力。显著阻遏CO中毒小鼠脑细胞膜和线粒体膜Ca^2 -Mg^2 ATPase活性的病理性降低以及脑组织MAO-B活性的病理性升高,明显减轻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坏死;此治疗作用以尼莫地平15min内给予较为明显。结论 在急性CO中毒早期给予足量尼莫地平对急性CO中毒所致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年3月~2010年5月急诊科收治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患者47例临床抢救资料,其中24例患者在呼吸停止后5min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为对照组;23例患者在自主呼吸存在条件下,依据昏迷、发绀等临床症状以及呼吸监测指标,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为实验组;评价临床痊愈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0.8%、100%;实验组患者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82.5±10.5)h、(53.1±7.6)h;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为87.5%、60.7%;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6.7%、4.3%;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单次腹腔注射CO170ml/kg,以CO中毒小鼠死亡率,被动回避性记忆能力、脑细胞膜和线粒体膜Ca^2 Mg^2 -ATPase活力、脑组织单氨氧化酶B(MAO-B)活力、海马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为指标,研究FDP对急性CO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FDP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CO中毒小鼠的死亡率,明显改善CO中毒小鼠记忆能力的下降,显著阻遏CO中毒小鼠脑细胞膜和线粒体膜Ca^2 Mg^2 -ATPase活力的病理性降低以及脑组织MAO-B活力的病理性升高,并能一定程度避免海马神经元损。此治疗作用以CO中毒15min内给予FDP最为明显。结论 在急性CO中毒后早期给予足量FDP对急性CO中毒所致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31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2011年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131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以131I治疗,两组对象均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8%(55/70),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0%(72/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54/70),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和血小板Ⅰ~Ⅱ度下降,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骨痛加重,出现轻微恶心呕吐,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131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是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田卫红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19-1421
目的探讨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与对照组的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