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在败血症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败血症患者26例(败血症组)、局部感染患者23例(局部感染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外周血CD6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结果 败血症组治疗前外周血CD64表达为5.87±0.90,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的4.52±1.12和对照组的2.09 ± 0.59(P<0.01);败血症组抗生素治疗2周后外周血CD64表达水平为3.89±0.8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的CD64、CRP、N%和W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0.885、0.823和0.801,其中CD64面积与其他三个数据非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CD64取临界值为4.29时,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7.5%.均优于CRP的诊断价值.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败血症,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64、CD11b及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类型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细菌感染患者40例(细菌组),包括20例全血感染(全血组),20例局部感染(局部组);EB病毒感染患者20例(病毒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及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将107例住院新生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32例)、局部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33例),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败血症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8.3±2.8比4.6±2.4和2.5±0.6、(50.2±39.6) mg/L比(9.1±8.3) mg/L和(3.4±3.9) mg/L,P<0.01];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局部感染组CRP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曲线下面积为0.94,CRP曲线下面积为0.78,CD64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为4.63,将CD64指数阳性标准定为≥4.63,其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89.3%.结论 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与CRP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中性粒细胞CD11b、簇分化抗原64(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败血症患儿为新生儿败血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32例,轻症组68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分娩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NF-κB、CD11b、CD64水平对败血症患儿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NF-κB、CD11b、CD64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F-κB、CD11b、CD64水平单独诊断重症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低于三项指标联合诊断重症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三项指标单独诊断时的截断值分别为:17.65 mg/L、386.27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酶A蛋白(SAA)、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及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医院就诊的败血症新生儿40例,检测入院初及恢复期外周血SAA、CD64、PCT及CRP,选取同期非感染新生儿40例和健康新生儿4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败血症组新生儿SAA、CD64、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以SAA≥5.3 mg/L、CD64≥35MFI、PCT≥0.5μg/L、CRP≥8 mg/L为阳性标准,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5.71%、95.73%、94.42%、69.67%,特异性分别为80.00%、95.80%、84.69%、75.00%。结论 SAA、CD64及PCT均可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高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间α抑制蛋白(IαIP)和嗜中性粒细胞CD64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于本院新生儿科住院(住院时间≥7d)的132例患儿,按照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分别将其纳入败血症组(n=43),感染组(n=39)及非感染组(n=50)。所有患儿于入院6h,12h及24h内检测血清IαIP,嗜中性粒细胞CD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单独及联合检测IαIP,嗜中性粒细胞CD64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时是否合并窒息、基础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机械通气治疗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入院6h,12h及24h内血清IαIP值比较,败血症组较感染组、非感染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入院6h,12h及24h内CD64比较,败血症组较感染组、非感染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若以IαIP<167mg/L为阳性判断标准,则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6%,87.34%;若以CD64>3894/cell为阳性标准,则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4%,82.87%。结论联合检测IαIP,CD64,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Toll样受体(TLRs)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118例(感染组),并根据病原体种类,将感染组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6例)、病毒性肺炎组(24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及衣原体肺炎组(18例);同期选取儿科支气管哮喘非感染性肺炎患儿30例(非感染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健康组)。入院次日清晨或体检当天采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Toll样受体TLR2、TLR4、TLR7及TLR9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并对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TLR2、TLR4、TLR7及TLR9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及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4. 82±1. 55,5. 19±5. 34)>非感染组(2. 46±0. 99,0. 35±0. 13)>健康组(0. 99±0. 29,0. 23±0. 09);感染组中,细菌性肺炎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衣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CD64指数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及衣原体肺炎组(P<0. 05); 3组中性粒细胞TLR2、TLR4、TLR7及TLR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TLRs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组,非感染组TLRs水平高于健康组;CD64指数与TLR2、TLR4、TLR7呈正相关(r=0. 421、0. 355、0. 458,均P<0. 05)。结论感染性肺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及TLR2、TLR4、TLR7及TLR9表达增加,TLRs固有免疫调节在感染性肺炎患儿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在重症肺炎儿童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重症肺炎患儿和46例普通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47例正常儿童血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要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均低于同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组、重症病毒性肺炎组、重症支原体肺炎组、重症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组和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可能在儿童重症肺炎的演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1例住院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以了解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81例本院住院患儿,根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分为感染性疾病组(68例)和非感染性疾病组(13例).根据WBC、中性粒细胞分类及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等将感染性疾病组分为3组,其中细菌性感染组27例,病毒性感染组18例,支原体感染组23例,测定外周血WBC、C反应蛋白及CD6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淋巴细胞CD6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组与非感染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性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D64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儿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与C反应蛋白、WBC数量呈正相关,测定外周血CD64可用于细菌性感染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比例对小儿败血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确诊为败血症的患儿58例为观察组,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37例)和细菌培养阴性组(21例);另选择无感染患儿37例为对照组,探讨患者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对小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组患儿CD64、PCT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D64联合的诊断效能较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PCT和CD64进行败血症的诊断效能。PCT、CD64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有助于小儿败血症的诊断,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评价CD64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浊度法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11.10±5.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976±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5,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175±0.801)和真菌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780±0.896)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12例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CD64指数(12.981±4.525)明显高于治疗后(7.754±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2,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以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败血症为严重感染组,应用免疫色谱法进行PCT,C反应蛋白监测,对比分析1周后3组新生儿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一般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X^2=6.5117,P〈0.05);与一般感染组相比,严重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X^2=3.4361,P〈0.05);治疗1周后,一般感染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严重感染组,两纽PCT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CT:t=9.1083,P〈0.05;hsCRP:t=7.4728,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应首选PCT监测方法,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9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取93例原发性肝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CD133和CD90表达。结果93例肝癌组织中,71例(76.3%)CD133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百分数为(6.4±3.3)%,64例(68.8%)CD90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百分数为(4.3+3.9)%,10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D133和CD90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TNM分期Ⅲ~Ⅳ期患者CD133和CD90阳性细胞百分数[(8.1±3.7)%,(5.7±4.2)%]显著高于Ⅰ~Ⅱ期[(4.1±2.3)%,(2.3±1.9)%](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级别增高,CD133和CD90的表达增多(P〈0.05);CD133和CD9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存在CD133和CD90阳性肝癌干细胞,其表达量与肝癌TNM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6例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A组)、34例RSV感染未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B组)及同期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及IL-1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A组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及IL-4水平高于感染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组外周血IFN-γ水平显著低于感染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组及感染B组外周血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外周血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患儿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798,P< 0.05),IL-12水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 黏附分子CD44在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中起一定作用,高表达CD44的患儿在感染RSV后患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CT、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住院73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感染程度分为二组即败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新生儿科30例同期无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的患儿同时进行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组PCT、hs-CRP、WBC、ESR四项目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中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阳性检出率为PCT(93.75%)>hs-CRP(81.2%)>血培养(46.8%)>WBC(34.3%)>ESR(28.1%);PCT、血培养败血症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WBC、ESR局部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均接近于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快速下降,hs-CRP结果抗生素治疗后下降缓慢。结论 hs-CRP可以作为新生儿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应用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0例为观察组,入选同期体检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层析法和免疫散射法检测两组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的PCT、CRP指标水平,比较两项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检测指标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的特异性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检测指标,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应用品管圈(QCC)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8月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未实施QCC活动的新生儿80例及新生儿工作室人员1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9-12月该院实施QCC活动的新生儿80例及新生儿工作室人员1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工作人员不规范行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工作室人员不良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规范操作,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CD4+/CD8+T细胞(CD4/CD8)比值对母婴传播婴幼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HIV阳性孕妇的115例3~11个月龄婴幼儿收集抗凝全血进行CD4+T细胞和HIV-1DNA检测。结果 115例婴幼儿中,检出HIV-1DNA 5例,检出率4.34%,且CD4+/CD8+T细胞比值均1.0。115例中CD4+%均25%。在110例HIV-1DNA阴性中有2例CD4+T细胞绝对数1 500细胞/μl。5例HIV-1DNA阳性中1例CD4+T细胞绝对数1 500细胞/μl,4例CD4+T细胞绝对数1 500细胞/μl。结论婴幼儿的CD4/CD8比值1.0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的有效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树荫  任淑红 《健康研究》2014,34(6):648-650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将735例孕妇按血糖监测结果分为正常组(632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11itus,GDM)组(92例)、糖尿病(Diabetes me11itus,DM)组(11例),再根据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分为治疗组31例(GDM20例,DM11例)、非治疗组72例,比较各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正常组、非治疗组、治疗组新生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逐渐升高,治疗组新生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糖值与孕妇产前血糖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危险性增加,即使经过系统治疗,产后也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血糖监测,及早发现并治疗新生儿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同时合并黄疸时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超高速成像方法对mE患儿进行DwI冠状位扫描,感兴趣区为左右两侧的豆状核、额叶深部白质及海马,后期处理为ADC值的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HIE组均为足月儿,共32例,轻、中、重度HIE患儿分别为12例、13例、7例。根据合并黄疸轻重程度再次分为无黄疸组8例,轻度黄疸5例,中度黄疸14例,重度黄疸5例;②无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的右侧豆状核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无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左侧豆状核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③在进行右侧海马的ADC值比较中,无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轻度黄疽与中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④在进行左侧海马ADC值比较中,无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轻度黄疸与中度黄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轻度黄疸与重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⑤各部位ADC值与黄疸之间无相关性(均P〉O.01),即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ADC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早期进行DwI扫描,黄疸对HIE患儿的DWI信号无影响,可用于早期鉴别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