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原发癌及骨转移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SCE)率和微核(micronuclei,MN)率的研究,来探讨细胞癌变中DNA的变化.方法 检测正常人、原发癌和骨转移癌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微核率,并比较结果.结果 有原发肿瘤的患者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微核率增高,而骨转移瘤患者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微核率与无转移瘤患者比较,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骨转移瘤患者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微核水平损伤严重,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微核率能敏感反映DNA的损伤情况,故此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微核率检测被用作快速检测环境中诱变、致癌因素的灵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SCE和两种遗传标记,分析特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外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法检测技术、银染方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测定44例蒙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核仁组织区(NOR)的活性和人白细胞抗原(A位点抗原和 B位点抗原分布频率).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正常组、患者组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活性比正常人群低;病例组 HLA的A9,A30,B5,B12抗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染色体不稳定性在无精子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无精子症患者40人为实验组及正常的育龄男性3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染色体脆性位点(FRA)、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计算染色体FRA、SCE及MN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RA、SCE和MN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A、SCE和MN发生率可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染色体不稳定性。方法: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常规培养,GTG显带分析染色体畸变,Brdu法分化染色分析SCE改变。结论;子宫内膜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增高,提示其染色体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表明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形成受一些物理和生物因素的影响。有报告指出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种系之间乃至同种系的不同个体存在差异。年龄也能明显地影响体外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和SCE率。但个体的生理变化是否影响染色体损伤的敏感性却尚不了解。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雌性体内的某些激素,如孕激素、雌激素的水平变化显著,本研究旨在了解孕妇和妊娠黄鹿  相似文献   

6.
棉酚为男性抗生育的有效药物,国内外学者已从生殖生理、药物毒性毒理和遗传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有报道,口服棉酚后,大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小鼠服棉酚后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简称SCE)亦无变化。但用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敏感实验,对棉酚进行检测则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棉酚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SCE频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食管癌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用建立肿瘤细胞系,癌旁粘膜原代培养和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分析食管癌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提示在食管癌中经常改变的染色体和染色体区域是1p、2p、3、11p、12p和Y染色体丢失;以及对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脆性部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TC199培养基,对37例喉癌、鼻腔鼻窦癌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癌症患者淋巴细胞自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平阳霉素(博莱霉素)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别是11.73%、23.68‰、23.97%及47.16‰;对照组正常人淋巴细胞自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平阳霉素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别是1.95%、6.15‰、5.45%及15.85‰。两组上述各率彼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喉癌及鼻腔鼻窦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存在着染色体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形成的相关性,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打下基础。方法对30例NOA患者及20例已经生育的男性,按照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频率。结果实验组SCE频率为8.39±1.58%;对照组为5.17±0.53%,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NOA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增高,表明其染色体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反映DNA损伤和遗传不稳定性的敏感指标,SCE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和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它在诱变和肿瘤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此外,SCE技术为深入研究染色体分子结构、DNA复制、损伤和修复、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周期等重要的基础问题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罕见的综合征 (例 :Bloom综合征 Fan-coni贫血 )及各种肿瘤 (例如 :卵巢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等 )都证明了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同时有学者认为利用淋巴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可以预测肿瘤的发生。因此我们检测了遗传性乳腺癌 ( HBC)患者及其健康血缘亲属 ( HBR)淋巴细胞中染色体畸变 ( CA)和姐妹染色体交换 ( SCE)的发生频率 ,以此评估此细胞遗传学标记在高发风险女性个体中可能的意义。被检对象为 69名妇女 ,其中 1 1名为乳腺癌患者 ,年龄为 1 9~ 85岁。 36名为这些患者的血缘亲属 ( HBR) ,2 2名为几代中无肿瘤发…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病的特点是能产生DNA的抗体,染色体不稳定,DNA修复机能较弱;在这种病人的血清中有能导致正常人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断裂因子。现在对这种因子和SCE形成的机理还不太了解。只知道它与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有关,并知道O_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也与这因子有关。对遗传损伤较敏感的一些疾病测定了SCE的频率,结果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38例大厂矿井下矿工、40例井上工作人员和27例非矿区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情况,发现井下矿工的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井上工作人员及非矿区正常人,微核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合矿区肺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认为井下矿工长期接触的生产性粉尘中可能存在一些致癌物质,导致机体细胞遗传物质受到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观察14例胃癌患者和14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SCE和染色体畸变,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微核率,SCE频率和染色体对畸变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认为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SCE频率分析是研究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引起人类遗传物质损伤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指标,研究了香烟烟雾水溶物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烟烟雾水溶物引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数的增加,证明香烟烟雾水溶物具有诱发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观察分析驻守昆仑山高原环境官兵的遗传学损伤。方法选择驻守昆仑高原一年20~25岁的官兵60例(观察组),选择驻守乌鲁木齐一年20~25岁的官兵60例(对照组),染色体的培养,标本全部统一编号,双盲法阅片,每例分析200个M1期细胞,统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微核率和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SCE)。结果观察组的染色体总畸变、细胞畸变率和倒位频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个体分布中,染色体畸变数在2个以上的个体,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细胞微核率0.58‰±0.56‰,对照组的细胞微核率0.051‰±0.048‰。淋巴细胞微核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SCE频率为10.56±0.98/细胞,分布范围在9.9~10.7/细胞,对照组SCE频率为4.6±0.47/细胞,分布范围在4.3~7.1/细胞,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昆仑高原的特殊环境对官兵的遗传学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建议搞好高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声诊断在产科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诊断超声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外的大量工作基本上是离体实验、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则利用计划生育的特殊条件,率先开展了临床研究,为国际诊断超声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超声波的遗传学效应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遗传学效应是其安全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细胞水平的遗传学效应染色体畸变率(CAR)、微核率(MR)、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是目前公认的反映细胞水平DNA损伤的最佳指标。Macintosh1970年报道超声波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众…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突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1984年起分别以C57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公认的诱变剂环磷酰胺(CPP)诱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微核(MN)升高作指标,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实验,已筛选出部分补气药或相关物以及各种人参的有效成分或单体具有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运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分析,来作为检测人类遗传性损伤的方法。自BrdU 染色技术用于检测姊妹染色单体差异以来,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的分析已成为遗传毒理学检测系统的一部分,而作为DNA 损伤的更为敏感的指标。目前极少报导正常人的SCE 比率,同时在研究的个体中SCE 频率有大量的变异,这可能是由于许多未知的环境和/或体质性因素影响的缘故。可能影响细胞遗传学损伤比率的两个遗传因素,则是个体的年龄和性别。在所研究的100例个体中,男性69人,年龄18~65岁(平均36.4岁),女性31人,年龄  相似文献   

20.
HBsAg携带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与SC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3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频率和姐妹染色体单体互换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BsAg携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体互换频率均同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并结合文献资料,对HBV感染导致的染色何不稳定性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