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锥形束cT已成为现代医疗中实现精确放疗的常规方法,建立一套常规的校准方法和质量保证程序是确保精确放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基于MR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中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为合成CT(synthetic CT,sCT)提供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的可行性。方法:以CT作为QA的金标准,进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体外实验:利用仿真人体模型检验CBCT的CT值的长期稳定性并建立CBCT的CT值-电子密度曲线。临床试验: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间于某院接受诊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Ca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于IGRT前3 d进行1.5T MR和CT扫描。基于患者的MR图像生成sCT图像后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和治疗。将患者的sCT、CT和CBCT图像进行基于黄金基准标志物(gold fiducial marker,GFM)的融合配准后,拷贝sCT放疗计划至CT和CBCT图像上并计算剂量分布,分别比较sCT和CT、sCT和CBCT的Gamma通过率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指标。采用SPSS 19...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型束CT(KV-CBCT)每次治疗前进行图像扫描可以很好的纠正摆位误差达到精确摆位的目的,但每次进行CBCT扫描同时和给病人带来了额外的照射剂量。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Elekta Synergy X线容积扫描系统(XVI)的扫描剂量。方法和材料:将粉末热释光(TLD)放置在拟人模体的体表和体中心及特定的感兴趣区域,采用XVI系统自带的扫描条件进行扫描。结果:胸部CBCT扫描条件下扫描剂量在0.8~1.43cGy,在机架角度转到270度的时候模体表面剂量比较大。锥形束CT扫描剂量和毫安秒(mAs)成线性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mageGuidedRadiotherapy,IGRT)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推广,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以其开放式架构,可直接获得三维图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IGRT开发和应用的热点技术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CBCT成像系统的组成与特点,重点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常用的去噪与重建算法的具体原理及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atphan模体在医用电子加速器锥形束CT(CBCT)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参照AAPM TG-142报告及医科达公司关于XVI系统的验收标准,结合实际工作与经验,对模体进行扫描并分析不同模块的图像质量,检测CT值均匀性、密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及空间线性距离等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结果 CT值均匀性偏差(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接受电子射野影像仪图像引导,研究组(n=35)接受锥形束CT图像引导。评价及对比两组的头脚摆位偏差、左右摆位偏差、前后摆位偏差、引导放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头脚摆位偏差、左右摆位偏差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前后摆位偏差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摆位时间、治疗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图像获取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放射性肺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电子射野影像仪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相比,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未明显延长放射治疗总时间,但可有效避免出现严重摆位偏差,从而进一步提升放疗准确性,且可降低放射性肺炎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医科达Synergy IGRT机载KV-CBCT校正胸部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治疗的胸部患者15例.每位患者在疗程中使用频率为7~20次的(Cone Beam CT,CBCT)扫描,共190次.采集的X射线容积图像(XⅥ)与计划图像的靶中心配准,获得靶中心x、y和z方向的平移误差和3个轴向的旋转误差,采用机载六维治疗床系统(HexaPODTMevo system)对误差进行校准,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结果 摆位误差在x、y和z轴上分别为(-0.43 ~0.35)cm、(-0.46 ~0.15)cm、(-0.23~0.40)cm和旋转轴上的分别为(-1.7 ~1.8)°、(-2.1 ~2.8)°、(-2.8~1.4)°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轴上分别为(-0.26 ~0.18)cm、(-0.24 ~0.25)cm、(-0.19~0.16)cm和旋转轴上的分别为(-0.6 ~0.8)°、(-0.9 ~0.9)°、(-1~0.7)°校正后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校正前.根据van Herk等摆位扩边公式Mptv =2.5Σ+0.7σ,计算得出X、Y、Z方向的Mptv值分别为X为0.36 cm Y为0.66 cm Z为0.45 cm.如果每次放射治疗均进行在线图像引导校正,在实际应用中Mptv值为X为0.23 cm Y为0.28 cm Z为0.20 cm.结论 通过CBCT对放疗摆位中出现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进行校正,可以缩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方法能减少该摆位误差,并有助于确定合适的临床靶区外放.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扩放(Margin),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受量,保护正常组织,降低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锥形束CT引导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在乳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位置精度保证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成断层图像,获得患者三维方向的摆位数据,直接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后得出两者间的误差数据,对误差予以校正后行精确治疗。结果:经锥形束CT扫描并校正后,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的位置误差值分别由(1.7±3.25)mm、(0.9±1.27)mm、(2.1±4.31)mm下降至(0.6±1.38)mm、(0.2±0.72)mm、(0.8±1.65)mm。结论:CBCT对于乳腺癌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扫描技术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方法:对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首次放疗前进行MV-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分别记录扫描图像相对于治疗计划图像靶中心点位置在左右、头脚、前后各方向上的偏移量,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对10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进行MV-CBCT扫描535次,平均误差分别为:左右(1.04±0.51)mm、头脚(1.81±0.79)mm、前后(1.93±0.95)mm。结论:使用MV-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快捷地检测和修正摆位误差,从而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摆位精度,为精确放疗技术的实施提供可靠保证,并为医生勾画靶区的外放边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载kV 级锥形束CT 的输出剂量及其稳定性.方法 用Unidos 剂量仪和0.6cc 电离室在空气中 对Synergy 机载的XVI kV 级锥形束CT 的空气比释动能、剂量输出稳定性、百分深度剂量进行测量.结果 拍片模式下XVI 空气比释动能随管电压呈二次方变化;空气比释动能随管电流和曝...  相似文献   

11.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MVCT影像质量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MVCT的影像质量。方法用CatPhan600体模测量测试MVCT值均匀性和线性、影像噪声、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和几何精确性,分析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MVCT影像CT值成线性分布,但是和参考CT值有一定的差别,均匀性较好,空间分辨率为4Lp/cm,低对比度分辨率差于诊断CT和锥形束CT,但可以满足图像引导的要求,几何准确性较好,图像无明显形变发生。结论MVCT影像质量不如常规诊断CT,但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治疗中的影像引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X刀的物理参数测量及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院用现有直线加速器开展X刀的经验 ,叙述了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及结果 ,讨论了质量保证的有关问题。物理参数的测量值均达到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瓦里安Eclipse DX治疗计划系统(TPS)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以保证临床放疗的稳定性,提高放疗实施的准确性和精度。方法:从瓦里安Eclipse DX TPS系统文档、用户培训、验收、常规QA和QC、患者治疗计划的检查等方面分析确认QA和QC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方法。结果:得出了瓦里安EclipseDX TPS QA和QC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方法。结论:作为TPS QA和QC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对各级放射治疗单位TPS OA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技术和临床应用的自然延伸,是一种在精确图像引导下的大剂量低分次的放射治疗方法。体部伽玛刀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放疗设备,把伽玛射束治疗从头部延伸至体部。在近15年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中,体部伽玛刀沿用了传统的体部框架定位模式,由于缺少足够定位精度,限制了其作为SBRT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开始应用于体部伽玛刀,将为体部伽玛刀SBRT规范治疗开启崭新一页。本文介绍了体部伽玛刀图像引导定位的原理、方法、试验和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高风险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是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和持久的医疗设备之一,对其进行安全质量检测和风险控制非常必要。本作业方法适用于成人、儿童型治疗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风险评估和质量检测,可用于呼吸机引进验收中的质量检测、维修后的质量确认、使用中的巡查检测,报废中的质量评估等临床工程保障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保证辐射受照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探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检定过程影响因素,计算线性和不同能响刻度因子,确定不同类别照射群体所使用的刻度因子。方法依据标准JJG 593-2006,设计2种方案进行系统检定。方案1:已筛选退火后的探测器片放于有机玻璃平衡板中,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方案2:将探测器片放于剂量计盒中,置于与方案1相同位置,予γ射线照射和窄谱过滤X射线照射。计算线性和刻度因子。结果直接照射探测器片与将探测器片放于剂量计壳中照射刻度因子差异以及不同辐射能量响应刻度因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检定时应严格控制平衡条件,带剂量计盒平衡。对于放射诊断照射群体,应用低能量刻度因子;对于放射治疗照射群体,应用γ射线照射的刻度因子。2种刻度因子的使用,使监测数据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普通多螺旋CT上实现4D—CT重建,研究中采用VC++程序设计语言和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基于Cine扫描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利用本系统,根据体表轮廓和肺组织的体积变化确定CT图像在呼吸周期中的相位,按相位分组排序后,实现4D—CT重建,其重建过程不依赖于外在的呼吸监测装置、不受Ct机本身的软硬件限制,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50例为观察组(轻,中,重分别为15,23,12例),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对照组,于出生后,3,7天分别取血清,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并于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结果:HIE患儿生后3天NSE均升高,以中,重度增高明显,与临床分度一致,以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重度HIE患儿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而轻,中度HIE患儿头颅CT与临床分度不完全一致。结论:血清NSE测定是早期诊断HIE及判断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有效指标,1周内头颅CT检查结合血清NSE测定能更好地帮助HI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Lung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has been reported to reduce lung cancer–specific and overall mortality, although the cost-effectiveness, optimal start age, and screening interval remain unclear.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among heavy smokers in China by incorporating start age and screening interval.MethodsA Markov state-transition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 lung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China. The evaluated screening strategies were based on a screening start age of 50-74 years and a screening interval of once or annually.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validated, while cost parameters were derived from databases of local medical insurance bureaus. A societal perspective was adopted. The outputs of the model included costs, 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 and lung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with future costs and outcomes discounted by 5%. A currency exchange rate of 1 CNY=0.1557 USD is applicable.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 was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screening strategies relative to nonscreening.ResultsThe proposed model suggested that screening led to a gain of 0.001-0.042 QALYs per person as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in the nonscreening cohort. Meanwhile, one-time and annual screenings were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s in lung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of 0.004%-1.171% and 6.189%-15.819%, respectively. The ICER ranged from 119,974.08 to 614,167.75 CNY per QALY gained relative to nonscreening. Us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reshold of 212,676 CNY per QALY gained, annual screening from a start age of 55 years and one-time screening from the age of 65 years can be considered as cost-effective in China. Deterministic and 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conducted.ConclusionsThis economic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a population-bas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China for heavy smokers using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cost-effective for annual screening of smokers aged 55-74 years and one-time screening of those aged 65-74 years. Moreover, annual lung cancer screening should be promoted in China to realize the benefits of a guideline-recommended screening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