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耳病变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继发于几种内耳疾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情况,进一步了解BPPV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53例前庭神经炎、90例突发性聋(包括伴眩晕的突发性聋)、381例梅尼埃病BPPV等的发病情况,并与同期183例原发性BPPV比较。结果4种内耳疾病后可以出现BPPV,分别是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和Bell麻痹。前庭神经炎后出现BPPV为9.4%(5/53);突发性聋后出现BPPV为38.9%(35/90);梅尼埃病后出现BPPV为0.3%(1/381);1例Bell麻痹后出现BPPV。其中外半规管BPPV5例;后半规管37例,其中1例后半规管BPPV在复位过程中出现同侧前半规管BPPV。管结石症39例,外半规管嵴顶结石症3例。内耳病变后出现BPPV在发病后半年内出现者占75.0%(27/36)。继发性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都可1、2次就诊后治愈。结论内耳病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和梅尼埃病后可以出现BPPV。这种类型的BPPV主要表现为后半规管管结石,偶见外半规管嵴帽结石。原发性BPPV与内耳病变后出现的BPPV手法复位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机械辅助耳石检查复位治疗仪(TRV耳石治疗仪)对初诊为BPPV的病例进行耳石检查和复位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前庭功能室2012—04—01—2012—07—01间使用TRV耳石治疗仪检查治疗的初诊为BPPV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1~3个月。结果:504例初诊为BPPV的患者中,3例因为患者未完成检查排除,顺利完成检查治疗的有501例患者,其中男162例,女339例;年龄10-86岁(52.8±14.0岁)。其中检查阳性的169例(33.73%),阴性332例(66.27%)。169例阳性患者中,单个半规管受累135例,占阳性患者的79.89%(左水平半规管17例,左上半规管4例,左后半规管29例,右水平半规管23例,右上半规管4例,右后半规管58例);两个以上半规管受累25例(14.80%)。主观BPPV9例(5.33%),其中右后半规管5例,左后半规管3例,右水平半规管1例。332例阴性病例中,病史不典型的163例,病史典型的169例检查阴性的患者中,之前做过手法复位的有14例,检查前症状已经好转的有3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其中因为症状缓解不满意而再次就诊的患者中检查结果阴性的10例,检查阳性10例患者中耳石症所涉半规管不同于初诊的为6例,耳石症所涉半规管与初诊相同的4例,复发率为2.37%。再次复位后均好转未复发。结论:对于初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通过TRV耳石治疗仪检查确诊为BPPV的比率为34%,对确诊的BPPV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尤其适合诊断治疗复杂的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的BPPV。因其费用偏高,临床上易与手法复位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随头位变化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发作,该病分为后半规管型、外半规管型、上半规管型及多半规管.其中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其次为外半规管BPPVo外半规管BPPV根据发病机制、原理、眼震方向等有多种分类方法.近年来外半规管BPPV的手法复位逐渐被熟悉,但一些患者复位后效果不佳,如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部分患者行常规手法复位后发作性眩晕仍然存在.我们将这部分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类型归结为难治型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本文主要围绕外半规管BPPV的概念及分类、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复位方法,尤其对于难治型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的复位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的自限性外周性眩晕,在所有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病理机制主要有两种,来自椭圆囊的耳石颗粒落人半规管,结石主要位于半规管内,偶尔可见结石黏附于壶腹嵴,前者为管结石症,后者为壶腹嵴结石症。国内还没有完整的BPPV流行病学资料,目前的数据主要根据德国的一项研究,女性多于男性,1年的BPPV的发生率为1.6%,在眩晕门诊中占患者的20%-30%,发作期平均为2周,1年的复发率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占所有眩晕疾病的17.0%~52.2%。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部达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并伴有眼震。病因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是由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黏附于壶腹嵴并随体位改变而引起。目前对BPPV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治疗,即耳石复位法。我科于2010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80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慢性咳嗽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分析2009—10—2012—12期间400例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行体位试验检查。结果:后半规管BPPV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3.4%,水平半规管BPPV治疗成功率为83.0%。在400例BPPV患者中随访到372例,一次治疗成功的复诊患者中,有35例复位治疗好转后又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再次行手法复位仍取得良好效果。追问病史,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控制咳嗽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结论:BPPV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咳嗽所致的头部震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结果(1)后半规管BPPV94例(71.8%),随机分组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各47例。(2)水平半规管BPPV29例(22.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6例,另13例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换为水平向地性9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3)前半规管BPPV6例(4.6%),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4)混合型BPPV2例(1.5%),行上述相应半规管的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5.5%(112/131),3个月后92.4%(121/131)。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2例患者在坐位及平躺位见方向向患侧的水平自发持续性眼震,甩头试验健侧阳性,平卧侧头试验双侧均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平躺后头部向患侧连续转360°时分别出现2个眼震消失点和2个眼震最强点,给予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偶可表现为持续性眩晕发作,其病因为壶腹嵴帽耳石症,临床表现与耳石重力因素和水平半规管空间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2例患者在坐位及平躺位见方向向患侧的水平自发持续性眼震,甩头试验健侧阳性,平卧侧头试验双侧均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平躺后头部向患侧连续转360°时分别出现2个眼震消失点和2个眼震最强点,给予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偶可表现为持续性眩晕发作,其病因为壶腹嵴帽耳石症,临床表现与耳石重力因素和水平半规管空间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作比较。结果:BPPV以女性多见,50~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60±1.19)s,46例(21.8%)无明显潜伏期;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S,持续时间〈60s者177例(83.8%),超过60s者34例(16.2%);后半规管受累189例(89.6%),水平半规管受累21例(10%),后半规管加水平半规管受累1例(0.4%)。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潜伏期分别为(1.89±1.33)s、(O.92±1.0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患者发病明显多于其他民族;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PPV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BPPV潜伏期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双温试验以及双温试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2005—2008年诊断明确的96例特发性BPPV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2例,在诊断明确后复位治疗前进行双温试验;第2组44例,在复位治疗后变位试验阴性后进行双温试验。以半规管轻瘫指数作为比较参数,χ^2检验比较2组半规管轻瘫异常的比例。结果:2组患者比较,除第1组年龄较第2组低,性别比例、受累半规管比例、侧别、病程、是否反复发作各个因素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双温试验的比较以半规管轻瘫作为比较参数,2组患者温度试验半规管轻瘫异常的比例进行χ^1检验(t=0.654,P〈0.05),2组半规管轻瘫出现的比例相似,管石复位前后温度试验异常出现的比例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温试验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庭系统存在广泛病变,飘动的耳石对内淋巴液的流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体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或继发性BPPV的临床资料,后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有效率为93.9%。3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取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明确诊断BPPV的患者90例,详细记录病史、伴随症状、既往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前庭功能检查,使用视频眼震图观察记录视动功能试验、冷热试验、水平滚转试验、变位试验等,计算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52.48±15.43)岁,男女比例为1∶2.1;耳鼻咽喉科首诊36例(40.0%)、神经内科首诊31例(34.4%)。②后半规管BPPV 51例(56.7%),水平半规管BPPV 18例(20.0%),上半规管BPPV 20例(22.2%),混合型BPPV 1例(1.1%)。③行前庭功能检查78例患者中有52例(66.7%)出现CP,当病史≤2周、2周〈病史≤1个月、1个月〈病史≤6个月、6个月〈病史≤5年、病史〉5年,CP所占比例分别为42.9%、61.5%、75.0%、84.2%、62.5%,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7例单侧BPPV患者中,患侧CP25例(32.5%),健侧CP11例(14.3%),双侧CP15例(19.5%)。④行纯音听力测试,67例BPPV患者(68耳)中有21例(21耳,30.9%)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BPPV是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伴有前庭功能异常和感音神经性聋,临床上应重视对BPPV患者前庭功能和听功能评价,以明确相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BPPV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通过常规神经耳科学检查、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确诊为BPPV。40例在发病10天内就诊,6N在发病1月内就诊,10例在5月内就诊,4例在6月以上就诊。采用Semont摆动手法、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对治疗1次无效者间隔7天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它方法治疗。完成冶疗后2周复查评定疗效。结果后半规管BPPV54例,22例采用Semont手法复位治疗,14例痊愈,4例改善,4例无效。4例无效改用Epley颗粒复位法。Epley颗粒复位法治疗36例,28例痊愈,4例改善,4例无效。6例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4例痊愈,2例无效。40例10天内就诊者治愈32例,8例改善。6例发病1月内就诊者治愈2例,改善4例。10例5月内就诊者4例痊愈,4例改善,2例无效。4例6月以上就诊者治疗3次均无效。46例治疗1次有效,4例患者治疗2次有效,4例患者治疗3次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效率高,BPPV治疗效果与发病至就诊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 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研究HSC 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441例诊断为BPPV患者中,46例(10.43%)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38例(82.61%)为单侧病变,5例(10.87%)患者合并同侧后半规管病变,3例(6.52%)为双侧病变。35例患者通过两种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11例患者仅通过滚转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25例患者眼震方向向地,13例患者眼震方向背地,3例患者眼震方向不固定,5例患者各种手法诱发出同一方向的眼震。29例患者在双侧手法中出现眼震,17例患者在一侧手法中出现眼震。结论HSC BPPV眼震为完全水平性且多为快相向地。通常受累耳在双侧手法中均可出现眼震,以向患侧为重。一侧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可同时受累。滚转试验在HSC BPPV检查中比Dix—Hallpike试验更加敏感。Dix—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BPPV患者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观察眩晕门诊及耳内科病房中心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10例突发性聋患者(包括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发病情况,并与同期183例原发性BPPV相比较。结果本组突发性聋病例并发BPPV为19.0%(40/210);40例患者均为高频感音神经性聋或平坦型感音神经性聋。本文40例继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出现时间均在突发性聋发病后t周内。继发性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数都于1~2次就诊后治愈。结论突发性聋继发的BPPV是临床常见的现象;继发于突聋的BPPV与原发性BPPV都是以后半规管BPPV多见,并与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可能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 对60例BPPV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相关发病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男、女性别比例为23%和77%,发病平均年龄(43.54±13.22)岁,40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