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痰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痰饮病治法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是论述痰饮病的专篇,篇中的痰饮病又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痰与饮不同,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治疗上应有区别.但篇中所论述的"痰饮病"实为重在饮病,且偏于寒饮,总因阳气衰微,水饮停聚体内局部脏腑经络而致病,其已成为一个病名,不能分开论之.既然是讨论治法问题,那就有必要对痰饮形成之病因病机及表现之症状特点有一定的认识,才可进行系统有效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饮证最早见于《内经》,载有水饮、积饮、溢饮等。《金匮要略》首次提出痰饮病,并对其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阐述最详,该篇将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大类。此外,痰饮还散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胸痹心痛短气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呕吐哕下利病》等篇章。《金匮》虽然痰饮混称,但重在论述饮证。其治疗主要有以下十法。  相似文献   

5.
杨苗  张喜莲 《环球中医药》2012,5(2):133-134
小儿咳嗽、喘息多系感受风热之邪,邪气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闭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喘息等肺气闭塞的证侯.喘息反复,内有伏痰宿根,痰热相结,阻于气道发为哮喘.<金匮要略>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痰饮咳嗽病>两篇提出以痰饮为主证的病症,以及如何辨证施治,对中医儿科临床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金匮要略上述两篇的学习,结合儿科临床验案2则做出总结.治疗该病时需抓主证,把握治病时机以及可按病机病因辨证论治,并在治疗过程中需谨慎用药,准确把握患儿病情,酌情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雪旗 《河北中医》2008,30(5):536-537
痰饮病的治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首先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现笔者就自己的理解浅谈如下. 1 痰饮的涵义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条提出"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明确了四饮的分类.故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温药和之适用于广义的痰饮还是狭义的痰饮,医家们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主要指痰饮、水气、咳嗽上气及湿病等病篇的内容,因其皆为肺脾肾三焦所主的津液代谢出现障碍而致的病证.<金匮要略>在该类病证的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思路,各病的辨治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笔者即试图揭示这种规律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痰饮病治则对肺病咳喘的辨治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述痰饮病的脉因证治,极为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后世医家论治痰饮病,莫不奉为圭臬。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论痰饮,全宗《金匮》痰饮篇;喻嘉言《医门法律》论痰饮,对仲景方论推崇备至;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治痰饮,亦本《金匮》痰饮篇创立的原则而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笔者在肺系咳喘的治疗中,亦颇受启迪,宗其治则,灵活化裁,屡获效验。兹结合临床,将痰饮病治则对肺系咳喘的辨治意义作如下探讨。1痰饮是肺病咳喘的基本病理因素《金匮》痰饮篇把痰饮与咳嗽合为一篇,显然昭示后人:痰饮是咳喘…  相似文献   

9.
射干麻黄汤     
正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笔者常用于治疗痰热黏滞,气机不利型肺癌。肺癌突出表现是咳嗽气急,喉中痰鸣,甚至连续咳喘,痰黏难出,涕泣俱下,胸痛,痰中带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数。射干麻黄汤具有化痰利咽,清肺降气之功,与小青龙汤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枝、芍药、甘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  相似文献   

10.
刘媛  魏军平 《北京中医药》2014,(10):750-75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句,通常被认为是论治痰饮病的大法,后世论治痰饮也多以此为宗。提出原文此句所指之痰饮并非广义痰饮,而是"夫饮有四"中"四饮"之一的狭义痰饮的观点,并结合原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厚朴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古今医家对本方所治之认识尚未能全面展现张仲景病证方药环环紧扣的辨证论治思想.本文以仲景对疾病的认识为基点,结合《金匮要略》及《备急千金要方》两书,从肺胀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来重新解析厚朴麻黄汤所治病证之病机及其所具之治法.认为肺胀病是由外邪引起,以邪气壅盛阻碍肺气,令其...  相似文献   

12.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原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全方组成为:射干9 g,麻黄9 g,款冬花6 g,细辛3 g,紫菀6 g,五味子3 g,半夏9 g,生姜9 g,大枣3枚.支气管哮喘是多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发病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本症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对射干麻黄汤治疗该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为论治痰饮病的专篇,该篇内容丰富,广泛涉及痰饮病的成因、主证、分类、证治及预后,可谓《金匮要略》中几个大篇之一,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笔者从事《金匮要略》教学以来,对本篇所涉及痰饮之脉象一直在探索,尤其对教材把第13条肺饮不弦与第14条其脉平也之因均解释为病尚轻浅不能  相似文献   

14.
厚朴麻黄汤源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其配伍着重于通调肺道、温化痰饮,对于慢性喘息性肺系疾病急性发作期之咳、痰、喘、闷等症状有快速缓解作用.笔者通过整理临床运用厚朴麻黄汤治疗慢性喘息性肺系疾病急性发作期的典型病例3则,分析该方在治疗此类疾病过程中的辨证思路及加减用药.最终得出结论:厚朴麻黄汤对于慢性喘息性肺系疾病急性发作期出现的肺道壅闭症状,具有开通肺道、恢复肺气正常升降功能的作用,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吉赓诊治痰饮咳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黄吉赓教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尤其对痰饮咳嗽的诊治,颇有心得。现介绍如下。善用泽漆《本经》记载:泽漆味辛、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肺、大肠、小肠经,功能为行水退肿,消痰散结,解毒止痒。《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原方中取泽漆、半夏化痰利水,但张仲景却未曾用泽漆汤治疗痰饮证。黄师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用泽漆治疗痰饮咳嗽,认为:泽漆适于久咳病邪入里,正虚夹有痰饮,证见咳嗽,痰量多,痰色为白色泡沫或白粘或夹少量微黄,痰易咳出,病属虚、…  相似文献   

16.
痰饮,早在《内经》中已有“水饮”、“积饮”、“溢饮”之谓,但以之为病名,乃起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并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专论。仲景按其饮在不同部位而出现的各种不同主证分为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该篇列方二十一首(包括附方),用药三十三味,对后世治疗痰饮病具有巨大指导意义。本文对其用药规律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厚朴麻黄汤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因其条文叙证过简,给临床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也各有心得。2 历代医家论述2 1 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咳而脉浮,则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经之表,乃邪在肺家气分之表也。故以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三味,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以戢心火而安胃。2 2 黄竹斋《金匮要略集注》:此方即小青龙汤之变方,治表邪不除而水寒射肺,乃表里寒…  相似文献   

18.
《金匮》对咳嗽、喘证、痰饮的治疗,分别在《肺痿·论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和《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两篇中论述最详。其治疗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温化痰饮法 《金匮》对痰和饮的治疗,常用温药以振肺之阳气,通调水道,固卫气以抗邪,助脾阳以运水湿,奋肾阳以化水气,使痰和饮无留滞之弊。温化痰饮法,即《金匮》谓“温药和之”之法。具有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的作用。根据脏腑病变之异.又分温通阳气、温补肾阳、温肺复气等法,来调整脾肾肺三脏的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中医"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论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气病源候论>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塞,故气上喘逆.<金匮要略>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述,用小青龙汤治疗"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逆……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等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痰饮病的治疗及其中方药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以《金匮要略》痰饮病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对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分析。结论:张仲景对痰饮病的论述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痰饮病篇的经方,临床运用广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