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测定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国外已有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人末稍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型和Ⅱ型(PGⅠ和PGⅡ),用PGⅠ及PGⅡ的测值和PGⅠ/pGⅡ的比值预测胃癌和癌前病变。本研究是采用生物素、亲合素酶标的方法测定人末稍血中的PGⅠ和PGⅡ,并探讨用该方法预测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pGⅠ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组(包括胃粘膜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中的平均值最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息肉及其它病变者的均值偏高。各组中男女性别间均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GⅡ在胃癌组中的平均值最高,余者从高至低依次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和胃息肉及其它病变者。各组中男女性别间均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GⅠ/PGⅡ比值也是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的最低。以病理学诊断的胃癌和萎缩性胃炎(包括胃粘膜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标准,以pGⅠ/PGⅡ≤3.O检出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62.96%,特异度为62.00%,阳性预告值为47.22%,阴性预告值为75.61%,病理和胃蛋白酶原两种方法检查的一致率为62.31%,与胃镜检出的效果相接近。这种方法经济,便于基层应用,对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865例,其中浅表性胃炎患者339例作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患者318例作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患者208例作为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G-17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采用单纯取胃体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测定(RUT)法和幽门螺旋杆菌(HP)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HP值.对3组患者的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PGⅠ水平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的PGⅡ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的G-17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的PGR值小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R值小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GⅠ和PGR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9%、86.9%,特异度分别为73.6%、59.4%;PGⅠ、PGR和G-17检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分别为69.9%、70.8%、66.1%,特异度分别为49.8%、51.4%、64.2%.HP阳性患者的PG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HP阴性患者,PGR值小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 血清检测PG水平的方法在诊断胃癌时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是胃癌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血清PGⅠ、PGⅡ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190例正常人,103例胃癌,19例胃溃疡,64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胃出血,18例胃癌全胃切除,6例全胃切除术后无复发和17例全胃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样品PGⅠ、PGⅡ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患者PGⅠ略有升高而PGⅡ明显升高(P〈0.0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方法分别对27名胃癌患者和30名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者进行HP检测。结果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P<001)。早期胃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P<005)。肠型胃癌HP感染率明显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胃癌(P<001);非贲门部胃癌HP感染率高于贲门部胃癌(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老年人尤易患HP感染;支持HP感染→活动性胃炎→癌前期病变→胃癌的发生模式。  相似文献   

5.
MG7和PGC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相关抗原(MG7)和胃蛋白酶原C(PG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25例胃黏膜标本中MG7和PGC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G7-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为93.55%,由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胃癌,MG7-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P〈0.05)。PGC—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100%),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显著下降(6.45%),从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胃癌,PGC—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下降(P〈0.05)。②单独应用MG7和PGC诊断试验的灵敏度高;将MG7和PGC联合进行串联试验,提高了诊断胃癌的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①MG7抗原和PGC抗原两个指标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②MG7抗原和PGC抗原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可以用于胃癌的诊断和癌前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血清胃蛋白酶原异常居民胃粘膜变化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与我国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的关系及PG异常在人群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在对赞皇县1504名农村居民进行血清PG和HP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对受检居民进行了随访,并分析了受检后16~30个月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赞皇县居民血清PG水平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居民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女性居民,但男女居民中血清PG异常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2)和胃蛋白酶原C(PG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75例胃癌组织、20例萎缩性胃炎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AKT-2蛋白和PGC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胃癌、萎缩性胃炎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KT-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53/75)、38.9%(7/20)和26.7%(4/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P值分别为0.003和0.001),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19,0.017,0.027和0.030;胃癌、萎缩性胃炎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PG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75)、65.0%(13/20)和100.0%(15/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7和0.044;胃癌组织中AKT-2与PGC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297,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AKT-2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而胃癌组织中PGC的表达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因此,AKT-2的过表达及PGC的低表达在胃癌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对35岁~64岁自然人群共2940人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lgG抗体的测定.当地居民感染率为49%并与胃粘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中感染率仅为19%,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升至40%,在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则为63%.肠上皮化生或异型性增生病人中感染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低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饮水类型、教育因素有关,与年龄、家庭人口未见明显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型和Ⅱ型含量均高于感染阴性者,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叶正宝 《抗癌》2004,(1):8-9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在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各种致病因子可能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的阶段。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联合糖类抗原CA199、糖蛋白抗原CA125、糖脂类抗原CA242、糖类抗原CA724、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血清(均经胃镜取材,病理活检确诊)、6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血清(经胃镜确诊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间的数值变化以及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的差异.结果:胃癌组和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肿瘤标志物PGⅠ、PGⅠ/PGⅡ和CA199、CA125、CA724、CA242及CEA检测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各单一指标检测,胃蛋白酶原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5.6%,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PGⅠ、PGⅠ/PGⅡ比值、CA199、CA125、CA724、CA242及CEA单一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7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胃癌早期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免疫组化法(ABC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30例胃癌,30例癌前病变,3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胃癌组HP的阳性率为467%,癌前病变组为767%,胃炎组为70%,胃癌组的HP阳性率低于癌前病变组和慢性胃炎组,胃癌组的EGF和EGFR表达明显强于其它两组,癌前病变组的EGFR表达强于胃炎组(P<001)。另外,HP阳性组的EGFR阳性表达强于HP阴性组(P<0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有关,HP感染可能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EGF和EGFR在胃癌有很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MG7-Ag和胃蛋白酶原(PG)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胃蛋白酶原A和C含量,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s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有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sMG7Ag含量最高。sPGA含量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依次降低,sPGC浓度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有升高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sPGA/sPGC比值依次下降,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血清MG7-Ag、PGA、PG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32.26%,64.52%;联合检测阳性率MG7-Ag+PGA=70.97%,MG7-Ag+PGC=87.10%.PGA+PGC:70.97%,MG7-Ag+PGA+PGC=93.55%(P〈0.05)。结论:血清MG7-Ag、PGA、PGC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判定疗效之用。  相似文献   

13.
用5-5'二硫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测定了85例老年慢性单纯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全血,胃窦和胃癌组织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neReductaseGR)的活性。结果表明老年胃癌患者全血中该酶的活性明显升高(P<0.005);胃癌组织中其活性却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细胞内GR活性降低致氧自由基水平增加,可能是引起细胞衰老及癌变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为延缓机体衰老及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告了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一组随机人群共3252人的胃粘膜病变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含量的关系。当地居民血清PGⅠ含量较高,当胃粘膜萎缩范围较广,特别是累及胃体时才有较显著的下降。PGⅡ含量与胃粘膜萎缩肠化的程度和范围呈正相关,是影响PGⅠ/Ⅱ比值的主要因紊。PGⅠ/Ⅱ比值随病变进展呈梯度下降趋势,由浅表性胃炎的9.1下降到异型性增生的5.4和胃癌的3.8。即使在相同病变条件下,PGⅠ/Ⅱ比值与病变范围呈负相关。因此,PGⅠ/Ⅱ比值可做为胃镜检查的辅助诊断和对当地人群不同胃粘膜病变随访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仲生  梁湛聪  谢礼雄  王养梅 《癌症》2000,19(6):575-578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相关性胃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行探讨胃癌的发生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正常人(normal subjects,NS)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hro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西宁胃癌高发区Hp菌株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青海省西宁胃癌高发区 ,幽门螺杆菌 (Hp)特异性蛋白CagA、VacA、UreA及UreB的阳性率 ,及其与该地区患者胃镜大体诊断和病理诊断间的关系。方法 行胃镜检查时 ,内镜下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并进行CLO、WS及WesternBlot检测 ,判断其Hp的感染情况。通过WesternBlot的方法判断患者感染的Hp中CagA、VacA、UreA及UreB的情况。 结果 在内镜大体诊断的比较中 ,UreA的阳性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明显低于胃、球部溃疡和复合溃疡组 ,亦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组。而UreB的阳性率在胃、球部溃疡及胃溃疡中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有显著性差异。UreB在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胃癌组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组 ,且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显著升高。CagA、VacA在不同内镜诊断或病理诊断的标本中的阳性率无差异。结论 西宁胃癌高发区Hp菌株的UreA可能与患者发生较严重的胃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有关 ,而UreB可能对胃的严重病变 (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有益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病人的胃排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99mTc标记717树脂制备符合生理条件的固体实验餐,通过γ显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病人进行胃半排空时间测定(GET1/2)。结果显示胃窦癌和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GET1/2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GET1/2延长可能是胃癌的促发因素,应把中、重度慢性生胃炎病人作为胃癌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8.
72例胃癌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免疫印迹法3项检查检测72例胃癌,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正常对照;有2项阳性者为Hp感染,均呈阴性者为无Hp感染,免疫印迹法中IgG抗体阳性作为判断CagAIgG Hp感染的指标.[结果]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的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组CagAIgG Hp菌株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组CagAIgG Hp菌株感染率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胃癌CagAIgG Hp菌杆感染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与CagAIgG Hp菌株感染有关,特别是CagAIgG Hp菌株感染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定期随访CaagIgG Hp菌株感染患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和Hp-IgG的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早期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血清PGⅠ分别为(59.85±8.59)ng/ml、(72.19±9.89)ng/ml、(96.83±8.6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0.504,P<0.001);3组受试者PGⅡ分别为(23.19±2.45)ng/ml、(20.60±4.19)ng/ml、(16.52±3.3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0.085,P<0.001);3组受试者PGR分别为2.78±0.69、4.33±0.95、6.2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8.801,P<0.001);3组受试者G-17分别为(77.04±10.09)ng/ml、(64.69±7.22)ng/ml、(55.91±8.3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0.770,P<0.001);3组受试者Hp-IgG分别为(70.23±8.11)IU、(58.30±9.37)IU、(33.00±5.24)I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8.431,P<0.001)。早期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血清PGⅠ和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且早期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水平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患者(均P<0.05);早期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Ⅱ、G-17和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早期胃癌组患者PGⅡ、G-17和Hp-IgG水平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GⅠ诊断胃癌的临界值为73.11 ng/ml,敏感性为63.33%,特异性为83.33%,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血清PGⅡ诊断的临界值为19.55 ng/ml,敏感性为75.83%,特异性为72.22%,AUC为0.760;血清PGR诊断的临界值为4.60,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77.22%,AUC为0.816;血清G-17诊断的临界值为64.33 ng/ml,敏感性为64.17%,特异性为65.56%,AUC为0.631;血清Hp-IgG诊断的临界值为53.80 IU,敏感性为59.17%,特异性为75.00%,AUC为0.708;在最佳临界切点时,PGⅠ+Hp-IgG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9.17%,特异性为76.67%,AUC为0.754;PGR+Hp-IgG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8.33%,特异性为74.44%,AUC为0.798;G-17+Hp-IgG敏感性为71.67%,特异性为65.56%,AUC为0.718;五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72.22%,AUC为0.869。五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且五者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Z=1.848,P=0.032;Z=3.145,P=0.001;Z=1.688,P=0.046;Z=7.726,P<0.001;Z=4.931,P<0.001;Z=3.188,P=0.001;Z=1.783,P=0.037;Z=4.534,P<0.001)。结论血清PGⅠ、PGⅡ、PGR、G-17和IgG anti-Hp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于胃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MG7-Ag和胃蛋白酶原(PG)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胃蛋白酶原A和C含量,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s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有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sMG7Ag含量最高.sPGA含量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依次降低,sPGC浓度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痛组有升高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sPGA/sPGC比值依次下降,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血清MG7-Ag、PGA、PG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32.26%,64.52%;联合检测刚性率MG7-Ag PGA=70.97%,MG7-Ag PGC=87.10%,PGA PGC=70.97%,MG7-Ag PGA PGC=93.55%(P<0.05).结论:血清MG7-Ag、PGA、PGC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判定疗效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