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妇教所吸毒人员性传播疾病及乙肝、丙肝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吸毒者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6月以后新收入广东省某劳教所的女性吸毒人员进行淋球菌,衣原体,梅毒,HIV,乙肝及丙肝检测。结果:在采集到的249份宫颈阴道标本中,4.0%的标本检测到衣原体,2.4%培养到淋球菌。显微镜直接镜检结果,念珠菌、阴道毛滴虫及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线索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3.2%,1.6%和12.9%。300份血标本中,30.7%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3.3%血清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快速法)。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60%,丙肝抗体的阳性率为30.7%。结论:梅毒、HIV及乙肝、丙肝在女性吸毒人员中的感染率很高,这是防治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汕头市女性性罪错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的上升速度已远远超出了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其他性病,而胎传梅毒也已成为儿童STD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梅毒的危害性日益严重,女性性罪错人群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为了解梅毒在女性性罪错人群中流行病学特征,更好地开展对梅毒的防治工作,我们于2000~2004年对汕头市收容场所的1405例女性性罪错人群进行了临床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现将有关的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汕头市收容场所2000~2004年被收容从事卖淫的1405例女性性罪错人群的检测资料,包括年份、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上海市金山区卖淫人员性传播疾病(STD)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8-2011年金山区各派出所强制送检的431例专职卖淫人员进行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艾滋病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卖淫人员均为外省市人,文化程度低,≤初中占92.80%。共检出STD患者127例,患病率为29.47%。其中梅毒居首位,感染率为21.81%,且以TRUST阴性和TPPA阳性率居多。淋病感染率为4.8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4.65%,尖锐湿疣感染率为0.70%,HIV感染率为0.23%。未检测到生殖器疱疹患者。结论 卖淫人员STD感染率高,尤其是梅毒。HIV感染在本地区卖淫人员中开始崭露头角,应加强对其主动监测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遵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哨点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调查分析2010-2013年遵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调查的1 600人中,确认HIV抗体阳性31例(1.94%),梅毒抗体阳性167例(10.44%),丙肝抗体阳性5例(0.31%),三种性病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1.38%,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干预覆盖率为15.06%,不同年份干预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D人群非婚性行为频繁,近3个月与暗娼或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占调查人数的31.62%。结论遵义市STD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发生非婚性行为比例高,增加了性病传播的危险;应加强对STD人群的干预工作力度,努力减少性传播疾病在STD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建湖县农村地区出国务工返乡人员STD/HIV感染情况、危险行为,为实施农民工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目标人群作STD/HIV监测,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目标人群的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自愿咨询检测,STD患病史、求医行为、是否接触宣传工作等.结果:在被调查的409人中,36-45岁为主占55.5%,初中文化占72.25%,梅毒、HIV、丙肝感染率分别为7.1%、0.7%、4.4%.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传播知识的比例分别为62.1%、50.1%,每次用安全套、自愿HIV检测、接触健康教育措施1条以上人员总体较低,比例分别为31.3%、55.3%和21.5%.结论:只有通过综合措施,针对性地强化高危行为的认知,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才能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在出国务工人员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输血和手术患者血清学检查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本院住院患者手术、输血前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评价本地区梅毒感染状况,为本地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住院患者手术前和输血前常规做RPR、HIV、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原4项检查,RPR阳性筛选,TPPA确诊。结果3年20 889例受检病人中共查出梅毒感染者165人,阳性率为0.79%,以18~50岁者居多,女性高于男性,个体业主、美容美发、娱乐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梅毒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全国艾滋病重点防治地区,加强性病控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性罪错妇女五种性传播疾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地区高危人群中STD流行情况,我科于1993年~1995年对收容的性罪错妇女进行调查,并作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1993年7月~1995年12月北京地区收容的性罪错妇女581例,年龄15~50岁,性伴1~30个不等,其中23例有涉外性关系。二、调查方法 我科负责科研设计并制定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序、性活动初始年龄、性伴数、STD史、避孕方式、妊娠生育史等。调查时做常规妇科检查及STD体检。三、实验方法 每例均作淋病、梅毒、衣原体感染、HIV抗体检查,按标准方法取材…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性罪错人员(简称学员)性传播疾病(STD)发病情况,我所于2001年共收容学员541人。其中女性308人,男性233人,对541名学员进行了STD发病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2 861例性罪错妇女性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1991年~2001年深圳市收容教育所性罪错妇女性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深圳市性罪错妇女性病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并整理深圳市收容教育所1991年.2001年性罪错妇女性病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61名性罪错妇女中,共检出性病4303例,患病率33.46%。其中尖锐湿疣1552例(占12.06%);淋病1337例(占10.40%);梅毒696例(占5.41%);非淋菌性阴道炎240例(占1.87%);滴虫性阴道炎217例(占1.69%);霉菌性阴道炎177例(占1.38%);生殖器疱疹47例(占0.37%);HIV阳性6例(占0.05%)。结论:性罪错妇女的性病患病率高,是性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劳教场所吸毒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感染状况及特点,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对新收容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静脉抽血,分别检测HIV抗体、HBV五项标志物、HCV抗体及RPR抗体。结果:在1201例吸毒劳教人员中,HIV抗体阳性32例(占2.66%);HBV五项标志物阳性810例(占67.44%);HCV抗体阳性984例(占81.93%);RPR阳性148例(占12.32%)。结论:劳教场所吸毒类高危人群HCV抗体阳性和HBV五项标志物阳性率较高;梅毒阳性检出率次之;吸毒人群的HIV、HBV、HCV及梅毒合并感染比例较大;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快速增长的势头。面对劳教所HIV和梅毒感染的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所内宣传教育和防治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乙肝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某妇教所收容的1144名暗娼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乙肝两对半、HIV1+2抗体检测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梅毒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确证试验(TP-PA)进一步确证。结果暗娼人群HBV及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5.73%和29.26%,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海南省暗娼人群HBV感染率和梅毒感染率较高,增加了HIV的感染的可能性。提示暗娼是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向一般人群传播这些疾病的"桥梁人群",加强对暗娼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在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四种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混合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作者对近5年来就诊的356例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的356例患者均为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近5年来就诊的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4种STD病例,排除其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惠州市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梅毒的患病率。收集2004年4~9月和2005年4~9月一般人群(单位体检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吸毒人员(戒毒所戒毒者)的血清各800份,用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HIV初筛、梅毒血清学初筛和确证检测。三组人员的HIV感染率分别为0、0.75%和1.75%,梅毒的患病率分别为0.63%、8.75%和11.13%。HI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在高危人群中较严重,性病门诊HIV感染者中,经性接触感染的例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0年卫生部要求。术前备血患者须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以保证医患的安全,及时了解感染情况及社会感染率。为此,笔者对无锡地区863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梅毒血清学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现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德宏州(2014~2018)年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2014~2018)年间在德宏州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内常规收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个案和报表数据的上报、审核和汇总;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获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经整理后,使用构成比和率对效果指标和结果指标进行计算,使用趋势卡方检验对各年间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德宏州共分娩产妇106 843例,接受HIV检测的产妇106 816例,接受梅毒和HBV检测产妇106 813例,HIV、梅毒和HBV检测率为99.97%;HIV感染产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例99.63%(543/545),梅毒感染产妇治疗比例为98.71%(154/155),所娩婴儿预防治疗比例为97.18%(69/71),HBV暴露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比例为99.91%(3 407/3 410);HIV母婴传播率为1.48%,HBV母婴传播率为0.30%,8月龄~5岁儿童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98/10万,无先天梅毒病例报告。结论(2014~2018)年,德宏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效果良好,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消除认证指标要求。建议制定关于降低HIV暴露儿童死亡和失访情况及HBV母婴传播率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消除艾滋病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2008-2010年被德清县公安部门收押的568名性罪错人员进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与血液检测.273名女性人员中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农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17.58%,1.47%,4.76%;295名男性中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5.42%,0%,0.34%,均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性罪错人员特别是女性的梅毒患病率最高.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群进行性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对309例1988年1月~1989年12月在塞维利亚医学院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的新的男性同性恋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目的在于检测这组患者中有症状和无症状STD感染的患病率。在309例受检者中,108例是有症状者,占35%,另外201例(65%)是无症状来医院检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检者中,51例(17%)患有梅毒,其中17例为一期梅毒,8例为二期梅毒,另外26例是早期潜伏梅毒。淋球菌感染19例(6%);沙眼衣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艾滋病(AIDS)、乙肝、丙肝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由此造成的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输血是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的主要途径之一。截至2009年11月底,江苏省某县医疗机构检测出因输血感染HIV者116例。为了调查HIV合并感染乙肝、丙肝情况,我们从2009年10月26日至2010年1月10日,对116例因输血感染HIV签订过补偿协议的人群,进行了丙肝、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028名性罪错人员性病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性罪错人员的性病发病情况,寻找预防和控制性病流行的办法。方法:在1993-2001年对北海市某收教所的性罪错人员进行连续性的性病监测,并收集和分析所获得有关资料。结果:在1028名性罪错中,共检出性病180例,总检出率为17.5%,其中梅毒检出数最多,尖锐湿疣、淋病其次,并检出2例抗-HIV抗体阳性。结论:加强性罪错人群的性病监测,对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女性吸毒者936例梅毒和HI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女性吸毒人群梅毒和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5-2009年海南省戒毒所收容的936例女性吸毒者进行梅毒血清学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936份标本中发现梅毒感染者255例,感染率为27.24%(255/936),HIV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11%(1/936)。结论女性吸毒人群中梅毒感染率较高,HIV感染率处于低水平,但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吸毒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控制传染源,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