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饲置管深度与食物反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建梅 《护理与康复》2008,7(5):376-377
目的探讨鼻饲置管深度与食物反流关系。方法95例需长期鼻饲老年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置管深度为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距离,观察组置管深度较对照组延长10 cm。结果观察组食物反流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置管深度,能减少鼻饲时食物反流。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我们收治1例老年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鼻息肉患者,对其实行鼻饲管置管喂养。现将鼻饲管置管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置管时机与置管深度对胃肠减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8例胃肠手术行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时机与置管深度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术前置管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插管顺利,成功率高,达到有效引流目的;5例患者选择合适时机术中置管,且在术者直视或探查引导下进行置管,置管成功率及有效率较高;3例术后置管患者中,1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再次置管成功,1例患者反应较差造成二次手术.结论:最好选择术前置管,确需术中置管者应选择适合时机,尽量避免术后麻醉未恢复情况下插管;插管深度55~70 cm可达到有效减压.采取适合时机置管及合理的插管深度进行胃肠减压,能够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及其存活质量逐年提高,从而使其生后的肠道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关注。一般来说,经口喂养是最好的营养途径,但对于吸吮、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的早产儿则需要管饲喂养,鼻饲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喂养方法,而对早产儿鼻饲管长度的测量方法教科书没有明确描述,临床上一直沿用成人的“发际-剑突”测量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按此测量法留置的胃管往往达不到胃体内,以致一部分患儿有胃残留抽不出,使胃食道反流、呕吐、腹胀等喂养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增多,针对这一问题,我科自2004年开始对“发际-剑突”、“发际-脐”、“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脐”3种测量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一种测量方法与胃管插入深度均适宜早产儿的最佳测量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晓俊 《全科护理》2014,(14):1312-1313
对36例常规方法插管困难的病人改用导丝引导胃管置入法,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成功率达100%,病人无不适与痛苦。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对于病情危重存在消化道功能、吞咽功能障碍而影响进食的病人常采用鼻饲法提供病人必需的食物、药物、水分及营养液,以保证其营养素的摄取.常规的鼻饲方法是操作者位于病人近侧鼻腔实施置管.经笔者观察发现,在置管过程中常发生因插管时阻力过大而导致鼻饲管扭曲折叠,增加病人痛苦.鉴此,我科采用改进后的鼻饲管置管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科昏迷病人,因长期不能进食,一般通过鼻饲供给营养、药物和水分,须留置胃管并每周更换,但这类病人经常伴有舌根后坠,坠向后方的舌根堵塞了口咽部通道,且痰多,插入胃管难度较大,易使胃管盘在口腔或折在口咽部。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简单且插管成功率高的方法,在临床使用中通常能一次插管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鼻饲置管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使用一次性硅橡胃管对昏迷患者进行鼻饲置管,如在置管过程中胃管经鼻腔卷曲入口腔或置管到咽喉部以后拔出为置管失败。结果10例置管失败患者中,3例出现打喷嚏、剧烈咳嗽,3例胃管反折在食管内,2例误入气管而拔出,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无法置入。8例经更换导丝胃管、改变体位、调整置入角度等方法后均再次置管成功,其余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多次尝试均置管失败。结论患者病情、操作者经验不足、患者家属的反应以及胃管的选择都会对置管结果产生影响,加强护士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利于置管操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李克荣  ) 《全科护理》2014,(11):1024-1024
鼻饲管置管是一项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胃管可以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注入药物和水分,又可行胃肠减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大多采用硅胶胃管,其前端及侧面均开孔,柔韧有余而硬度不足,置管时至会厌处易打折,尤其是吞咽障碍或不配合的病人极易导致置管不顺利甚至置管困难,从而反复插管引起病人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增加病人痛苦。我科自2010年3月以来采用内置导丝协助鼻饲管置管,成功率为98%,明显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减轻了病人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欢  杨蓉 《护理研究》2007,21(10):2638-2640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鼻饲管位置验证方法及其各种方法局限性的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陈福梅  宋宁宁  汤金霞 《全科护理》2008,6(23):2136-2136
针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由于喉头水肿、插胃管困难者,我们采用导丝协助置胃管,取得较好效果。1用物及方法 常规鼻饲置管用物,单腔静脉穿刺包内导丝一根。病人取去枕平卧住,头稍后仰,将导丝从硅胶胃管的第3个侧孔内插入,充分润滑胃管及导丝20cm-30cm,右手捏紧胃管及导丝,使其衔接紧密,轻轻插入10cm-15cm,  相似文献   

14.
体外震波碎五术(ESWL)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有许多优点。但对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尚不理想。一些学者通过实践发现ESWL粉碎输尿管结石景否成功,取决于结石周围是否存在一个“扩张腔”或有无液体。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后行ESWL术,术中配合生理盐水导管内滴注治疗输尿管结石33例,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病例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2岁,全部病例均为首次ESWL治疗,均为一侧输尿管单个结五。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输尿管中段结石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PICC置管体外长度测量的精确性,提高导管到位的精确度。方法:对200例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肘上PICC导管置入的患者按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以肘横纹处为测量起点,采取一字法,测量出PICC导管置入长度;改进组在肘横纹处划一2 cm长的细线,以此为测量的起始点,其余方法同对照组,比较两组PICC导管头端的到位率。结果:改进组导管到位的精确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肘横纹处体外标记为测量的起始点,结合一字法测量,能提高PICC导管体外测量的准确度,导管头端的到位率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欢  杨蓉 《护理研究》2007,21(29):2638-2640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鼻饲管位置验证方法及其各种方法局限性的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3月我科发生2例患者鼻饲后出现意外,使病情加重恶化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78岁。因大面积脑梗死,于2002年1月20日入院,入院后经降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抗感染等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但仍意识不清,全身瘫痪,反复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2年 1~ 3月我科发生 2例患者鼻饲后出现意外 ,使病情加重恶化的情况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 ,男 ,78岁。因大面积脑梗死 ,于 2 0 0 2年 1月2 0日入院 ,入院后经降颅压 ,促进脑细胞代谢 ,抗感染等治疗 ,病情相对稳定 ,但仍意识不清 ,全身瘫痪 ,反复肺部感染 ,高烧 ,伴脓痰 ,并有 2次出现应激性溃疡、血便。住院 2个月后渐消瘦成衰竭状。 2 0 0 2年 3月 18日下午 3时家属探视 ,带来参汤 ,并自行胃管注入 ,10min后 ,患者出现口唇紫绀 ,呼吸微弱 ,口角有少许黄色液体流出 ,立即人工呼吸及负压吸引。观察胃管刻度未变 ,使用开…  相似文献   

19.
高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32-2334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或者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法,对照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摄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及置于最适位置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观察组置入最适位置36例,成功率92.31%,置入上腔静脉39例,成功率90.70%;对照组置入最适位置12例,成功率38.71%,置入上腔静脉31例,成功率72.09%。观察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及最适深度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785,4.5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8.43±3.20),(50.46±3.20)cm,与实际置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4,1.509;P〉0.05)。结论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方法准确,可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流质食物、营养、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广泛运用于临床,现就鼻饲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