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唇裂术后鼻部畸形的功能性整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昌年 《口腔医学》1997,17(2):97-98
唇裂术后鼻部畸形的功能性整复江苏省锡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石昌年上海市口腔医院(筹)颖丽整形美容医疗中心刘世动灬方捷敏单侧或双侧完全性唇裂手术整复后均留下明显鼻部畸形:鼻炎塌向患侧、患侧鼻翼外侧脚呈外斜状、鼻底凹陷、鼻小柱过短及鼻孔顶部低于健侧,致使鼻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完全性唇裂I期修复术同期矫正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5l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采用Millard I或Ⅱ式手术方法修复唇裂,同期对其鼻畸形进行初步矫正,包括:恢复患侧鼻翼脚的水平高度,使之与健侧对称;重建患侧鼻底形态;延长患侧的鼻小柱长度;恢复患侧鼻嵴和鼻孔大小;鼻外形均得到改善。结果所有患儿均随访36~48个月,患侧鼻翼外侧脚上提内移,鼻小柱变长。所有患儿均未明昆增加术后瘢痕,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患侧鼻翼发育障碍所致畸形加重。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均伴有较严晕的鼻畸形,在I期唇裂修复术同期矫正鼻畸形可以在不增加附加切口的情况下,获得更佳的畸形矫正疗效,患儿术后鼻部的美观和对称性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患侧鼻部的发育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应用口轮匝肌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减轻鼻部畸形。结论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满意的功能及形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旋转交叉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鼻唇畸形的疗效,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采用旋转交叉推进瓣进行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的患儿6例, 通过数码照片分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复诊时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孔面积等信息以评价该术式的疗效。本研究中6例患儿术前健患侧唇高比2∶1, 健患侧鼻孔高度比值约2∶1, 但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比却为1∶2~1∶3。术后健患侧唇高比近1∶1, 鼻孔形态对称、鼻唇沟形态对称、鼻堤形态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 未见明显切口不良愈合。旋转交叉推进瓣在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唇畸形整复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产生机制,采用相应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患侧鼻翼软骨充分松解后与健侧鼻软骨缝合悬吊固定,在同侧鼻前庭黏膜皱褶处采用"Z"成形术,在鼻小柱基部及患侧鼻翼外侧基部的皮下及肌层悬吊固定.纠正鼻翼塌陷、鼻尖过低、鼻小柱偏斜等畸形.结果 56例患者中,鼻翼塌陷矫正满意者占80%,基本满意占18%;鼻尖高度改善满意占78%,基本满意占18%;鼻孔形态对称性及宽度满意占46%,基本满意占44%.总体满意度为94.6%.结论 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时对患侧鼻翼软骨的充分松解游离是关键环节,患侧鼻前庭黏膜皱褶不仅影响鼻部形态甚至通气功能,还可能使鼻畸形的表现更显突出,因而对鼻前庭黏膜皱褶的矫正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矫正患侧鼻翼塌陷畸形方面有明显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合方法。方法:应用口轮匝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减轻鼻部畸形,结论: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满意的功能及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口轮匝肌解剖学的新概念和功能性唇裂整复术的手术步骤。根据作者的体会,粗略拟定了手术原则及其适应症。该术可以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和鼻翼平葡畸形。对于年幼患儿的单侧唇裂,通过该术可以达到恢复唇弓形态、减轻鼻部继发畸形的目的。对于年长患儿的唇裂修复不良,则可获较满意的鼻唇部功能及形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单侧三度唇裂(或唇腭裂)常伴有明显的鼻部畸形。这种鼻部畸形在患儿行唇裂修复时往往不能达到一期整复,原因是唇裂修复多在婴幼儿时施行,由于患儿年幼,鼻部尚在发育,不易施行广泛的鼻翼软骨整形手术。对鼻翼软骨的广泛分离和修整,据报道有可能影响鼻部的生长和发育,故单侧三度唇裂修复术后常伴有鼻部的继发畸形。单侧三度唇裂鼻部的畸形,是由于在胚胎第七周时,患侧上颌突与小球突未能达到预期的连合,造成或侧鼻底部的缺裂,而患侧鼻翼则附丽在上颌骨缺裂的门齿凹处。患侧上颌骨的不连合,在以后发育时则向外向后偏移,因而使患侧鼻翼也随之外展,并向下方塌陷,使患侧鼻孔扁平。由于鼻翼的外展,牵拉患侧鼻尖也向下前移位,使鼻小柱在患侧较健侧为短,因而使整个鼻尖部显得扁平而偏低(图1)。  相似文献   

9.
单侧唇裂整复同期矫治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整复同期矫治鼻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Millard法Ⅱ式整复110例单侧Ⅱ度以上唇裂.全层切开上唇后,潜行彻底分离鼻小柱及患侧鼻翼,术后用稍大于健侧鼻孔的鼻管固定患侧鼻孔.术前、术中、术后拍摄颌面部正位、侧位及鼻底位相片以备对照.术后最长追踪半年,最短2周.结果 110例患者除3例术后出现轻度感染外,其他患者通过相片对比,医患评价均感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整复同时矫治鼻畸形方法可行,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较好,较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纠正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新术式。方法 在回顾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中各种软骨悬吊、移植等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外鼻畸形的硬三角软骨支架的植入整复方法。结果 经15例临床病例的验证,该法可以较好地一次整复唇裂术后患侧鼻翼塌陷、鼻堤缺乏、鼻小柱偏斜等。结论 硬三角软骨支架植入能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翼塌陷畸形,术后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螺旋CT对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畸形鼻进行初步测量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应用Amira软件对30例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的畸形鼻定点,并进行线距及角度测量。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17个标记点共19项测量项目进行测量标记,并对其中7项指标进行了患、健侧比较。结果.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双侧鼻翼发育程度不一致,患侧较健侧发育不全;鼻尖位置偏健侧,导致患侧鼻尖下点到鼻翼基底点的距离大于健侧;鼻梁多偏斜,表现为骨性及软组织共同偏斜;鼻面角小于正常人;患侧鼻孔宽度较健侧大;鼻小柱向健侧偏斜;鼻孔不同程度不对称。结论:应用螺旋CT及重建、测量软件能精确测量外鼻。并可以明确外鼻的畸形程度,患、健侧组织不对称程度及评价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婴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术前鼻牙槽塑形术及唇裂修复术期间颌面部表面形貌发育变化情况。 方法临床征集2019—2021年间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收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筛选出10例纳入研究(6例男婴、4例女婴),首次就诊均为出生后2周内,即行术前鼻牙槽塑形术,约3个月龄时行唇裂修复手术;治疗期间连续定期应用3dMD面部三维系统进行颌面部表面扫描,术前矫治期内时间点选择以每隔2周为1个临床记录时间(即患儿出生后第2、4、6、8、10和12周),后续以唇裂修复手术后1周、术后6个月各为1个记录时间点,共计8个时间节点。每次收集唇腭裂患儿面部14个软组织标志点信息,并进一步分成唇部生长发育指标、鼻部生长发育指标和鼻部畸形发育指标三部分,并采用SPSS 19.0应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鼻翼长度(ac′-prn)由(18.5 ± 1.6)mm减小为(17.1 ± 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03,P = 0.003),鼻底宽度(sbal′-sn)由(20.5 ± 3.5)mm减小为(17.7 ± 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91,P = 0.004),鼻小柱高度(sn″-c′)由(1.8 ± 0.4)mm增加为(4.7 ± 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2,P = 0.003),矫治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唇裂修复术后1周,患侧指标鼻小柱高度(sn″-c′)由(4.7 ± 0.6)mm增加为(5.8 ± 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1,P = 0.008),唇高唇长增加,鼻底宽度及鼻翼长度减小,鼻小柱偏斜角度(∠α)由(29.0 ± 12.7)°减小为(5.3 ± 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34,P<0.001),健侧指标唇裂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修复术后6个月,健侧唇部和鼻部生长发育指标保持增长趋势,患侧指标则基本保持不变。 结论术前矫治期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鼻小柱高度逐渐增加、鼻翼形态改善明显,而患侧唇部和健侧鼻唇部生长发育未受限制,唇裂修复术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健患侧鼻唇三角区形态对称性提高,并于术后6个月可保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齿槽嵴裂植骨时对唇鼻畸形行同期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齿槽嵴裂植骨的同时,对唇部畸形进行解剖功能复位,在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鼻翼外侧基底部植入皮质骨,同时行鼻翼软骨悬吊,对鼻部畸形进行整复.结果:28例同期整复病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鼻部外观形态与健侧基本对称,鼻小柱支撑延长,鼻翼基底抬高效果稳定,鼻孔与健侧协调.结论:单侧齿槽嵴裂植骨与唇鼻畸形同期整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皮质骨植入对鼻畸形的矫治起到了支撑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用术前鼻模矫治(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鼻矫正术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行 PNM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为治疗组;对照组35例未行术前治疗。在矫正前(T0)、唇裂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月(T3)、术后1年(T4)分别拍摄鼻部照片,测量分析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小柱倾斜度的对称性的变化。结果:T0-T1、T1-T2,患者的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和鼻小柱偏斜度明显改善(P <0.05),在 T2-T3与 T3-T4,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修复鼻畸形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提高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二期整复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自1997年3月-2001年2月在本科求医的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中的78例,全部采用鼻小柱基部的飞鸟形切口进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术,进行鼻畸形的二期整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有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翼鼻底丰满,鼻尖高挺。结论:鼻小柱基部飞鸟形切口进路的患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二期整复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唇裂修复旋转推进法与三角瓣法术后鼻畸形改变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唇裂修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鼻畸形的改善,作者以仰头位面像为分析资料,随机抽取126例在该院由同一术者行唇裂修复的单侧唇裂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68例,旋转推进法58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4.7年。通过测量,对比健患侧鼻翼基部、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面积的对称情况以及鼻小柱偏斜情况,发现旋转推进法术后鼻畸形得到改善,但患侧鼻孔面积减小,使其鼻畸形二期修复更加困难;三角瓣法术后鼻畸形几乎无改善,但其造成患侧鼻孔面积过小的机会少,鼻畸形二期修复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7.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Ⅱ期整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材料与方法1.自 1998年 8月至今作者在门诊手术室对 3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进行Ⅱ期整复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年龄 13~ 2 9岁 ,平均 16岁。 15例术前曾行齿槽裂植骨修复术 ,2例曾行双重牙列修复术。图 1 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口  图 2 经患侧鼻翼基底的类“Y”型切口   2 .手术方法2 .1 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及鼻部浸润麻醉。2 .2 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开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 ,于鼻小柱与上唇皮肤交界处作一横切口 ,继沿鼻小柱两侧鼻孔内缘作隐蔽切口 ,健侧至鼻翼软骨内外侧脚交界处 ,患侧再向外延伸约 2~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隐性单侧唇裂的分类、个性化治疗方法及唇、鼻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单侧隐性唇裂患者,基于唇部亚解剖单位的畸形程度分类,根据分类行个性化治疗,对比术前及拆除缝线时唇、鼻部的对称性。结果 唇高及唇峰点处红唇厚度术后的对称性较术前均提升(P<0.01)。人中偏斜程度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P<0.01)。侧唇宽及唇峰至面中线的距离术后较术前不对称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1)。鼻翼切线角、鼻底宽度、鼻孔横宽、鼻孔高度术后的对称性较术前均提升(P<0.01)。鼻小柱的偏斜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P<0.01)。结论针对隐性唇裂采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获得了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隐性唇裂健、患侧唇峰在水平方向相对于面中线的对称性较难调整,需要继续探讨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评价。方法: 对2014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恢复情况,拍摄正面、仰视照片,测量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腔-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0.856±0.17,鼻孔高度对称比1.44±0.17,鼻小柱高度对称比1.62±0.48。结论: 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不仅能减少口腔-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有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前正畸治疗和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手术治疗.术前正畸可缩小鼻底裂隙间隙,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简单.后者有旋转推进法: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早期渡过平稳;唇裂裂缘黏膜瓣修复:在修复鼻底和恢复鼻底形态的同时,消灭了所有裸露创面,保留了所有可利用的组织,操作进一步简化,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下鼻甲黏膜瓣修复完全性唇裂鼻底裂隙:可有效地增加组织量、减少术区张力、保证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安全的闭合鼻底.术前的正畸治疗在中国还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的阶段,治疗效果还不稳定;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弥补传统整复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