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征波动与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26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入室时(T0)、静脉泵注10 min时(T1)及术中30 min(T2)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术后意识状态[谵妄评定方法(CAM-CR)]、谵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T1的HR、MAP高于对照组,T2的HR、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M-CR评分低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外周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86例,性别不限,年龄66~70岁,BMI 19~23(kg/m2),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于全麻后、切皮前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对照组在实施外周神经阻滞时未应用超声引导。记录阻滞前(T1)、阻滞后10 min(T2)、切皮时(T3)、术毕(T4)时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统计神经阻滞时间;观察穿刺并发症和麻醉苏醒后的不良反应;评价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T2、T3时,2组患者的HR、MAP均逐渐升高,并于T4时降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穿刺并发症和麻醉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探讨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阻滞对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单纯臂丛神经阻滞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ICBN阻滞,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阻滞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相关指标和镇痛效果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阻滞完善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组内T0相比,观察组T1、T2时间点SBP、DBP、HR均升高,对照组T1、T2、T3、T4时间点SBP、DBP、HR均升高,但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T4、T5、T6血清IL-6、IL-...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案,而研究组采用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方案,比较两组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拔管时(T3)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T1、T2和T3,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波动幅度均小于常规组(P <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少于常规组,其苏醒时间短于常规组(P <0.05);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20.00%)(P <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少其术中舒芬太尼,缩短苏醒时间,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静脉麻醉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性别不限,年龄61~79岁,体质量45~80 kg;伤后至入院时间1~8 h, 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麻醉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诱导前(T0)、术毕拔管时(T1)、出麻醉恢复室时(T2)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观察组患者睁眼、拔管,以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2组患者T1、T2时的HR均下降,CVP均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静脉麻醉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对麻醉苏醒期患者的HR、CVP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胸腔镜手术中两种阻滞方式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气分析指标、氧化应激及疼痛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30 min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手术结束20 min的PaO2、SpO2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开始30 min(P<0.05),PaCO2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开始30 min(P<0.05),且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的PaO2、Sp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胸肌神经阻滞(PECS)对维持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安全性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6例,年龄38~47岁,BMI 19~23 kg/m2。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麻联合PECS。记录麻醉前(T0)、诱导即刻(T1)、麻醉维持即刻(T2)、术毕即刻(T3)患者的HR、MAP;统计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T2时,2组患者的HR、MAP均逐渐降低,并于T3时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的HR、MAP均高于对照组,2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S用于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妇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谵妄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凭静脉麻醉行日间妇科手术患者118例,年龄18~65岁,体质量40~80 kg, ASA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静脉注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在麻醉诱导中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液量、尿量,以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评价患者入PACU时(T0)、入PACU后10 min(T1)、出PACU时(T2)的疼痛VAS评分、苏醒质量Steward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统计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及谵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苏醒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平县妇幼保健院2019-03—2021-06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分级I~Ⅱ级。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静吸复合组和静脉麻醉组。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诱导前(T0)、拔管时(T3)时的SBP、 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T1)、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T2)时2组患者的SBP、 DBP、HR较T0、T3时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静脉麻醉组,术后24 h和72 h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行高龄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随机选取拟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高龄患者90例,分为联合组与IINB组各45例。联合组在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时采用硬腰联合麻醉;IIN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IINB)。记录两组患者在两组麻醉前(T1)、麻醉后20 min(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以及术后2 h、12 h和24 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T2较T1MAP、HR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2,MAP、HR的差异显著(P<0.05)。IINB组术中以及术后2h、12h和24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联合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费用和术后并发症,IINB组均低于联合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联合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为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有效、精确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复合全麻在腰椎骨折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则应用超声引导下RL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30 min(T2)、切皮手术1 h(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拔管后30 min、术后4、12、24 h时,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调查并记录两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低剂量七氟醚与羟考酮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山西省晋城大医院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择期手术94例患者,根据手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2组均以及低剂量七氟醚吸入维持,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盐酸羟考酮;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统计2组患者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至自行睁眼)和清醒时间(自行指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术后1、6、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2组患者诱导后(T1)、拔管后(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麻醉前和术后第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苏醒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评分(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2的MAP和心率均升高,SpO2降低;观察组T1、T2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各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77%)低于对照组(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剂量七氟醚联合羟考酮有助于维持体腹腔镜腹股沟疝患者血流动力稳定,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全身炎症状态,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均行腹股沟疝手术,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麻药物(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术后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躁动评分(PAED)评估2组患儿躁动发生及严重程度。 结果观察组入室后(T0)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T1)、术毕时(T2)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6、12和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单纯全麻(G组)或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GP组),全麻用药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术中麻醉用药量、停药-苏醒时间、停药-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评分。结果 GP组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G组(P0.01),停药-苏醒时间、停药-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G组(P0.01),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可减轻手术及疼痛等应激因素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并减少全麻用药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择期在全麻联合TPVB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50例,男58例,女92例,年龄19~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麻醉诱导前30 min, TEAS组于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进行TEAS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敷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记录穴位刺激前(T0)、胸椎旁神经阻滞后10 min(T1)、切皮即刻(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和术后30 min(T6)的HR、SBP、DBP、MAP和BIS。记录术中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循环抑制发生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不同阻滞方式用于全麻患者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术毕入住PACU,A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采用腰方肌阻滞。比较2组患者术后4 h(T0)、8 h(T1)、12 h(T2)、24 h(T3)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T1、T2、T3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T0时间点逐渐降低,且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及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腰方肌阻滞的镇痛效果更佳,而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颈臂丛神经阻滞下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90例,年龄30~48岁,BMI 20~27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组(D组)和颈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45例。分别于皮肤切开(T1)、骨折复位(T2)、缝皮(T3)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第1天(T5)采集患者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T1、T2、T3的VAS评分和T1、T3时间点的HR、MAP,T1、T2、T3时间点的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C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高于D组,D组患者T2时间点的HR、MAP均明显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间点C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T5时间点2组患者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T0时间点,C组T5时间点IL-6水平高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单孔腹腔镜小儿疝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麻单孔腹腔镜疝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注纳布啡0.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拔除喉罩及在PACU停留时间。检测切皮前(T1)、切皮时(T2)、腹腔镜镜头固定后(T3)、手术结束时(T4),以及转入PACU时(T5)的HR和MAP。采用FLACC法评分评估患儿苏醒时及术后2、4、8、12 h的疼痛程度。统计需行挽救性镇痛的例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的拔除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MAP、HR的水平,术后12 h的FLACC评分,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患儿苏醒即刻,术后2 h、4 h及8 h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需追加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17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镇痛的方法,实验组57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与术后镇痛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6 h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启动次数及药物的使用剂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术后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的自控静脉镇痛启动次数以及药物的使用剂量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较实验组更早恢复自主呼吸,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根治手术,可显著减少患者疼痛及术后麻醉药量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