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抗凝患者行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 顺序选择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抗凝患者(NB组)和非抗凝患者(CSEA组)各30例,抗凝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非抗凝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输液量、局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与手术,两种麻醉方法成功率均为100%。麻醉后,NB组患者比CSEA组患者的血压平稳(P<0.01);NB组无需应用升压药,CSEA组有7例静注盐酸麻黄碱;NB组术中平均输液量少于CSEA组[(878±68) mL vs (1226±269) mL,P<0.01];NB组、CSEA组患者每例使用罗哌卡因的量分别为150mg和15mg。NB组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并发症,CSEA组术后8例发生恶心呕吐,5例因尿潴留而导尿。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可以完全满足抗凝患者大隐静脉剥脱加高位结扎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2.
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适用于髋关节以下的下肢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胃肠道功能无影响,无脊麻后头痛,无术后恶心呕吐,不需要术后禁食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为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  相似文献   

4.
刘妃妃  王云 《北京医学》2018,(6):543-546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神经阻滞组(N组)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C组),每组20例.N组采用超声平面内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C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2组术中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2、4、6、12、24 h VAS评分及运动肌力分级,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N组患者麻醉后2h的VAS评分为0.10±0.31,C组为0.20±0.52,2组麻醉效果均可满足手术要求(P>0.05);N组感觉阻滞时间为(14.75±2.98)h,C组为(5.65±1.03)h,N组时间长于C组(P=0.003),且N组患者下肢运动肌力分级评分优于C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平面内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满足手术要求又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可自主活动,减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骨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进行60 min(T2)、手术进行9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MAP水平分别为(102.53±9.56)mmHg、(100.32±8.26)mmHg、(99.91±6.35)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92.10±8.73)mmHg、(88.74±7.42)mmHg、(89.07±6.28)mmHg,HR分别为(79.02±6.49)次/min、(80.19±7.42)次/min、(76.48±6.8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2.28±7.28)次/min、(93.42±5.83)次/min、(82.37±7.28)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25±1.08)min、(9.68±3.18)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78±0.49)min、(2.35±0.89)min,且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分别为(268.36±27.28)min、(245.37±30.2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5.23±22.37)min、(190.59±21.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h及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分别为(2.49±0.78)分、(3.09±0.9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1.13)分、(4.92±1.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更适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下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与阻滞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下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针对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针对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感觉阻滞时间。结果:基于不同方式作用下,实验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同时,基于不同时点,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下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用于单侧膝关节以下骨折患者的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2 mg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记录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操作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麻醉操作体位摆放、术后48 h疼痛强度、监测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进食的时间,术后24 h内出现并发症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A组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体位变动的疼痛。B组麻醉后15、30、45 min MAP显著低于麻醉前和A组(P<0.01)。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1),有更高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中、术后镇痛,并且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采用查随机数据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组患者给予连续隐神经阻滞麻醉,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均进行超声引导,置入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诱导后对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手术过程中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维持,手术结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补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下地时间、行走距离、住院时间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补救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隐神经阻滞有利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该麻醉方式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小腿、足部或膝关节外伤拟行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行患侧股神经和腘窝坐胃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定位穿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在穿刺点注入1.5%利多卡因,30 min内每5 min观察一次阻滞的效果。记录局麻药物起效时间,观察阻滞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超声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比传统阻滞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及追加隐神经阻滞后在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膝部以下手术患者60例,ASA 分级Ⅰ~Ⅲ级,年龄20~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 =30):A 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B 组则仅阻滞窝坐骨神经、股神经。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术毕(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及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 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起效时间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B 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要明显高于 A 组;且 A 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较 B 组明显延长(P <0.05);A 组满意度比 B 组显著提高(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若追加隐神经阻滞,则能缩短起效时间,镇痛更加完善,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坐骨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含10μg舒芬太尼的0.5%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为25 mL的0.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Ramsay镇静评分以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两组在麻醉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2±0.9)min]、感觉阻滞成功时间[(10.1±2.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6.7±2.0)min]较对照组[(5.3±1.1)min、(13.4±2.6)min、(8.9±3.1)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603.4±110.7)min]显著长于对照组[(524.6±10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坐骨神经阻滞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镇静深度,与罗哌卡因阻滞比较,起效更快,术后镇痛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26-13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50例择期膝部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75例。记录两组麻醉前5 min及麻醉后5、10、20、30、6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阻滞程度、麻醉效果等。结果观察期两组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麻醉后20、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麻醉前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20、30 min的收缩压及麻醉后20、30、60 min舒张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神经感觉阻滞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效果优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部以下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起效快,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更优,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颈横突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刺激仪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疼痛程度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前,2组病人IgG、IgM、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观察组IgG、IgM、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24 h,观察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2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55%(8/55),低于对照组的34.55%(19/5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负面影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冷冻加点式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01~2003-10对我科就诊的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施行大隐静脉手术65例共77条肢体,其中2002年5月后采用冷冻 点式剥脱术治疗30例37条肢体,显示较传统术式有一定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