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将CR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吻合口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带蒂袖状结肠”预防直肠癌前切吻合口漏、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11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带蒂袖状结肠组289例和传统组122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采用SAS8.1软件进行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盆腔感染率等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带蒂袖状结肠组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0.70%(2/289)、8.20%(10/12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70%(2/289)、13.10%(16/122);术后盆腔感染率分别为:0.35%(1/289)、6.56%(8/122),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500、28.716、12.688,P<0.01)。术后随访3~60个月,带蒂袖状结肠组随访率99.0%,死亡12例,生存率95.8%。传统组随访率98.3%,死亡9例,生存率92.6%。结论 “带蒂袖状结肠”套缝在结、直肠吻合口表面,增加了吻合口循环血量,促进了吻合口愈合,明显降低了结、直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ERAS干预。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评分、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RAS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将172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使用组82例和对照组90例。丹参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丹参注射液10~15d,平均12.4d。比较两组吻合口愈合的情况及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丹参组2.4%(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3.3%及3.7%,丹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吻合口愈合并抑制吻合口瘢痕的过度增生,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与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肠病手术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分别给予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患者术后整体护理,可提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进行早期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可缓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FTS理念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日常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FTS理念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早期预防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将92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造口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早期预防的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6.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患者皮炎严重程度分级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防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直肠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并降低皮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保留左结肠动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及预后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照组50例患者术中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出现3(6.00%)例患者吻合口出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1.0000);观察组未见吻合口漏现象,对照组出现5(10.0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2632,P=0.0218)。观察组术后复发、癌细胞转移、无瘤生存期(DFS)、2年总生存率(O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对于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有利于减少对吻合口血供的影响,从而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同时对患者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直肠癌且采用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其分为发生组20例和未发生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对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组血清MMP-9在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均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天、第5天明显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均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高于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单项检测。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双器械吻合用于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术后吻合口漏和腹腔引流液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接受TME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器械吻合联合TME组(观察组,n=60)和单器械吻合联合TME组(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吻合口漏发生情况,记录术后腹腔引流液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 d时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吻合口漏组的患者术后第3 d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器械吻合技术相比,双器械吻合技术用于TME有助于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中CRP水平对防治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吲哚菁绿显像在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利用电脑随机数随机选取因结直肠癌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共145例,其中应用吲哚菁绿染色的病人63例(ICG组),应用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82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口漏发生数量和因吻合口漏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对照组出现吻合口漏7例(左半切除术2人,右半结肠切除术1人,低位直肠切除术4人),1例因吻合口漏导致死亡。而ICG组仅有1例低位直肠切除术的病人出现了吻合口漏,无病人因吻合口漏导致死亡。两组病人在吻合口漏率发生上存在明显差异(f=2. 337,P 0. 05)。结论吲哚菁绿显像可以用于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手术技巧并评估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140例拟行结肠内旁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结肠内旁路组)以及同期收治的30例拟行回肠袢式造口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回肠造口组)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Dukes分期比较、吻合口漏发生情况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结肠内旁路组手术时间较回肠造口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高度和术后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内旁路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回肠造口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回肠造口组降低(P<0.05)。术后,结肠内旁路组明显低于回肠造口组(2.9% vs. 16.7%, χ2=5.522, P<0.05)。结肠内旁路组吻合口漏后引流时间和术后2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较回肠造口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将17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照组未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87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2.29%),对照组86例发生吻合口漏7例(8.14%)。两组相比,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病人,采用将2根引流管分别放在吻合口上、下方,以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和骶前引流物为指标,对吻合口漏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同时与33例吻合口漏患者采用单纯扩肛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双管引流病人吻合口漏的愈合时间为(10.3±2.3)天,比单纯扩肛病人的(14.6±5.1)天明显缩短(P<0.01)。结论 吻合口上下引流法可明显缩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肛覆膜支架预防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留置经肛覆膜支架分为支架组(n=59)与对照组(n=65),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变化、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5天、第7天,支架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2例(3.08%),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9%(2/59),对照组为4.6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住院总费用平均(66 528.5±3 573.2)元,对照组平均(65 684.0±3 500.9)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覆膜支架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肿瘤长径及距肛缘距离、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预防性回肠造瘘情况、吻合口漏、脾区游离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患者行结肠脾曲松解,占12.8%,使吻合口张力减小;观察组1例游离结肠脾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6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占12.8%;观察组中1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8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胆漏发生率17%;观察组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不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可更好地保障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减少术中游离脾区及回肠造瘘、吻合口漏的发生,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促进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6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2组心理状态评分、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8.71%(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能有效疏导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