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为防治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我科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1例腹膜炎住院患者共151例次感染中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结果 15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阳性98例次,培养阳性率64.9%。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13.2%, 其中单纯2种及以上G+菌感染3例次(15%);单纯2种G-菌感染1例次(5%);G+菌和G-菌混合感染6例次(30%);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9例次(45%),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6例次(30%);单纯2种真菌感染1例次(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55%、头孢唑啉4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美罗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庆大霉素76.9%、头孢他啶 69.2%。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治愈的15例次继续腹膜透析(75%),4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改永久血液透析(20%),1例死亡(5%)。结论本腹膜透析中心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由G+菌和G-菌混合感染、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多重感染性腹膜炎G+菌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G-菌敏感抗生素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参考。对于真菌性腹膜炎或难治性腹膜炎,需及时行拔除腹膜透析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菌谱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2例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致病菌培养阳性17例(77.3%),其中,G+菌感染6例(27.3%),真菌5例(22.7%),G-菌4例(18.2%),多重感染2例(9.1%);阴性5例(22.7%)。G+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11例治愈,5例死亡,6例改血液透析。多重感染及真菌感染合计7例,其中6例死亡或退出腹膜透析治疗,显示其难治程度更高。结论真菌感染及多重感染仍是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退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伟  廖蕴华  薛超  杨桢华  黄燕林 《广东医学》2007,28(8):1292-1294
目的 探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 腹透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每个月1/28患者(0.5次/患者/年),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营养状况好、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71.4%)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哌拉西林(71.4%)及庆大霉素(44.4%)耐药率较高.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有关,加强透析患者管理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大部分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首次PDA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我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患者资料.将上述时间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患者定义为腹膜炎组,从未发生过腹膜炎患者定义为非腹膜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多因素分析首次PD...  相似文献   

5.
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腹膜透析置管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将1年内发生两次或以上感染性腹膜炎定义为频发腹膜炎(1组),1年内仅发生1次腹膜炎的病例(2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差异,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组16例,发生感染性腹膜炎44例次,2组45例,发生感染性腹膜炎53例次.与2组相比,1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有水肿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血红蛋白(P≤0.05)和血浆白蛋白(P≤0.01)明显降低,病原学检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无效拔管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年龄、置管手术方式、腹膜炎发生距开始腹膜透析时间、腹膜炎发生诱因、伴有呼吸用难症状例次、血清肌酐、尿素、钙、无机磷、外周血白细胞、腹膜透出液白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血红蛋白<70g/L(OR 0.135,P≤0.01)和血浆白蛋白<30 g/L(OR0.181,P≤0.05)为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结论 与发生单次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相比,频发腹膜炎腹膜透析患者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率较高,营养不良和容量负荷过重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这些因素可能与患者拔管率高、预后差有关.较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腹腔内源性感染可能有助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次数,将1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者定义为频发组,1年内发生1次者定义为单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频发组患者26例,单发组患者27例。频发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比例低于单发组(P<0.05),慢性胃炎、依从性差、发病24 h内未接受治疗和抗感染疗程不足的比例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末次透出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重耐药菌和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胃炎、多重耐药菌、抗感染疗程不足、末次透出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血尿素氮偏低是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慢性胃炎,合理规范抗感染治疗对预防和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2015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状态、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开始PD时血清清蛋白水平,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患者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为随访起点,结局事件为首次发生腹膜炎,随访至患者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死亡或研究终点(2015-12-31)。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HR=2.566,95%CI(1.421,4.635)〕、体质指数〔HR=1.954,95%CI(1.220,3.128)〕、吸烟状态〔HR=1.659,95%CI(1.052,2.618)〕、血清清蛋白〔HR=2.024,95%CI(1.246,3.286)〕是PD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男性、高体质指数、有吸烟史、低清蛋白血症的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从而为腹膜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结果 在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27例,阳性率为5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51.85%),革兰氏阴性菌12例(44.44%),真菌1例(3.7%).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 本腹透中心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登记管理的100例腹膜透析(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高RDW组(RDW≥13.6%)和低RDW组(RDW<1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透析龄、性别、原发病、身体质量指数、是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PDAP)、实验室指标(残余肾功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校正血钙、血磷、血镁、血钾、血清铁、铁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RDW);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PDA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RDW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5,95%CI:1.478~4.807,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提示,高RDW组发生PDAP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RDW组(Log Rank=3.969,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PD患者发生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41,RDW最佳截断值为14.5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91%。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F-PDA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并规律随访的101例腹膜炎患者资料,包括年龄、透析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钙...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在我国首次腹膜透析以来,腹透技术已日臻成熟。但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腹腔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尽管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是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仍然是影响腹膜透析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患者改为血液透析,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1]。腹膜炎可以造成技术失败、腹膜清除功能下降及腹膜硬化导致不能继续行腹膜透析[2]。同时它也可以使蛋白丢失增多,残余肾功能减退,占永久性CAPD失败原因的28 % [3]。1腹膜炎的发病机理腹腔主要的局部防御机制有[4]:(1)IgG和补体:它们是腹腔内主要的调理素,前者主要调理吞噬革兰氏阳性细菌,后者主要调整革兰氏阴性细菌。(2)各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为腹腔内主要的白细胞,是防御外来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效应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并可控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其他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间皮细胞等亦均起着不同的局部防御作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5]。如:(1)尿毒症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抵抗力下降。(2)腹透操作使腹腔与外界相通,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调查分析56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因、细菌学及细菌耐药情况。结果①引发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操作不严格(39.3%)和肠道感染(37.5%)。②本研究56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病例有37例次进行了细菌学培养,其中阳性35例次,阳性率达94.6%。所有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为28例次,占80%;革兰氏阴性菌为6例次,占17.1%;真菌1例,占2.9%。③在28例次革兰氏阳性菌的药敏试验中,红霉素(90.91%)、头孢唑林(85.71%)、青霉素(77.78%)为耐药率最高的三种抗生素,阿莫西林(0.0%)、替考拉宁(0.0%)、万古霉素(5.0%)为三种最敏感的抗生素。在6例次革兰氏阴性菌的药敏试验中,耐药率最高(100%)的有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唑林、青霉素,而敏感的抗生素则较多。④56例次病人经抗感染治疗后,49例次(87.5%)治愈,6例(10.7%)死亡,1例(1.8%)转为血液透析。结论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和及时治疗肠道感染是有效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防措施,病原菌的种类仍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未发现特殊耐药菌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致病菌谱及致病危险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内科收治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722例,分析PDAP患者临床数据及致病菌谱、耐药性情况;以同期未发生PDAP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PDAP的致病因素。结果发生PDAP454例次,其中革兰阳性菌267例次(58.8%),革兰阴性菌83例次(18.3%),真菌5例次(1.1%),培养阴性99例次(21.8%)。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50.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7.3%)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77.8%,头孢唑林钠耐药率47.6%,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未发现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中环丙沙星耐药率92.7%,头孢三代类耐药率32.8%,碳青霉烯类耐药率26.4%-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蛋白血症(OR=0.959,95%CI0.925~0.995,P=0.026)、高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OR=1.001,95%CI1.000~1.002,P=0.007)是腹膜透析患者PDAP的主要危险因素。真菌性腹膜炎患者均拔管转为永久性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PDAP以革兰阳性菌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低蛋白血症、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患者腹膜炎发生与低血钾的相关性。方法:进行规律随访的145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规律腹膜透析至少半年以上。根据是否合并有腹膜炎发生分为合并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最近一次随访血钾的检测结果。结果:合并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龄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低血钾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10.7%,合并组的低血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血钾与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有相关性,腹透患者合并低血钾者易致腹膜炎;同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在低血钾患者中肠源性杆菌监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章俊  王悦  梁秀洁  段娜  汤珣 《广东医学》2016,(4):602-605
目的:探讨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特征。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于珠江医院随访的至少发生过一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患者(114例次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和对照组67例患者(98例次普通腹膜炎),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腹膜炎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报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小(t=-0.218,P=0.008),收缩压(t=-2.245,P=0.027)、舒张压(t=-2.14,P=0.035)更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t=2.189,P=0.031),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增加(χ2=4.716,P=0.030),但对照组真菌分离率高于观察组( P=0.040);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达9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钠、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达97%。结论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的发生与年龄相对较小,容量负荷加重和低白蛋白血症相关;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需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发现真菌性腹膜炎需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4例)和对照组(11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肠源性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清蛋白(Al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合并糖尿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腹膜炎组患者共发生肠源性细菌感染27例次,其中最多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3例次,占48.2%),其次为粪肠球菌(5例次,占18.5%)。肠源性细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50.0%,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耐药率≤20.0%,未发现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Alb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为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肠源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且其耐药率高;对于存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高龄、Alb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推荐使用万古霉素联合丁胺卡那作为经验性初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治疗结果、预后及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为肺炎克雷伯菌PDAP的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4个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PDAP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比较肺炎克雷伯菌PDAP与大肠埃希菌PDAP,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技术失败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克雷伯菌PAD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4个腹膜透析中心586例患者发生1034例次PDAP,其中肺炎克雷伯菌PDAP 21例次,大肠埃希菌PDAP 98例次。肺炎克雷伯菌PDAP发生率为0.0048次/患者年。2014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PDAP发生率在0.0024~0.0124次/患者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后显示,肺炎克雷伯菌PDAP的技术失败率较大肠埃希菌PDAP更高(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透析龄是肺炎克雷伯菌PDAP当次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CI=1.011~1.158,P=0.023)。对肺炎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