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微环境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探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l4+单核细胞,加人rhGM-CSF和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imDCs,利用TNF-α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诱导为mDCs,mDCs与HCCs在Transwell 中共培养48 h,分别利用微吸管法、荧光偏振法和Transwell法研究细胞粘弹性、膜流动性和迁移能力.结果:与肝癌细胞(Hepa 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 共培养后,mDCs的粘弹性和膜流动性显著下降,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的损伤.结论:HCCs可能能够损伤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来影响其迁移能力,这可能是肿瘤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方式之一,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B1在c-myc基因和p450IA2基转染的基础上,转化体外原代大鼠肝上皮细胞的可能性及其部分分子机理,首先构建Xm-6/c-myc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Alexander细胞,免疫组化实验证明重组的c-myc基因可行肝细胞中表达,随后分别将c-myc和人p450IA2表达载体转染无血汪原代接着的新生Wistar大鼠肝细胞,结果发现p450IA2基因可代谢活化5n  相似文献   

3.
亚酸酸钠等五种化合物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B1在人c-myc基因和p450IA2基因转染的基础上,转化体外原代大鼠脉上皮细胞的可能性及其部分分子机理。首先构建Xm-6/c-myc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Alexander细胞,免疫组化实验证明重组的c-mvc基因可在肝细胞中表达。随后分别将c-myc和人p450IA2表达载体转染无血清原代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肝细胞,结果发现p450IA2基因可代谢活化5ng/ml的AFB1,并且在外源c-myc基因辅助下,诱导大鼠肝上皮细胞获得生长优势。其中随机挑选的1例在渡过长达4个月的“危机”期后,获得永生化生长能力。从CK-18和大鼠白蛋白的表达情况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明确了转化细胞来源于肝上皮细胞。核型分析、免疫组化和Northern杂交分析提示,大鼠肝上皮细胞转化与其基因组稳定性改变和TGFα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及抗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rboxymethyloxime of aflatoxin B1 (AFB1) was synthesized by refluxing AF B1 with carboxymethoxylamine hemihydrochloride for 4 hours in the presence of pyridine. AF B1-BSA (antigen) was made successfully by coupling AF B1-oxim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n the presence of a water soluble carbodiimide. The rabbits were immunized with the artificial immunogen which had been purified by dialysis. The titers of antisera were determined by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hich wa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The highest titer was 1:100,000.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由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1-人血清白蛋白(AFTB1-HSA)偶联物免疫BALB/c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能持续分泌抗AFTB1单克隆抗体(AFTB1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B5和2F1,接种BALB/c鼠腹腔均能诱产生含特异性抗体的腹水。  相似文献   

9.
10.
黄曲霉毒素B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12.
西咪替丁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7-18,24
目的探讨两咪替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两咪替丁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运用四氮唑盐法(MTT法)检测西咪替丁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每个药物浓度6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结果MTT法结果显示两咪替丁对HepG2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在浓度(500~3000)mg/L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一定范嗣内随着两咪替丁浓度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也增加,G.期的细胞数增多。结论体外实验中两咪替丁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14.
用鼠肝匀浆(S_9)代谢活化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研究它们对流感病毒在恒河猴肾细胞(LLC-MK_2)诱导干扰素-α/β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活化与未活化的黄曲霉毒素对干扰素诱生都有抑制作用。但代谢活化后,抑制作用增强,抑制作用的大小按B_1>G_1>B_2>G_2顺序排列,显示有结构-活性关系。而干扰素赋予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并不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1是强致癌物,我们采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苏浩  彭涛  黎乐群 《广西医学》2009,31(2):264-267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在霉变的食物当中普遍存在,是黄曲霉毒素中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高致死性肿瘤,而AFB1暴露被认为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AFB1加合物是AFB1暴露的主要分子生物标志物,反映了AFB1终致癌物与细胞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是靶分子受损后的直接产物及替代产物,并且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对AFB1加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毒素系列中毒性、危害性、污染性最大的一种,且分布广,对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食品原料及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国内外对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要求越来越高,新发展起来的快速分析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除了常规的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和应用外,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等新兴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具有创新意义的ELISA-TLC组合分析法也已初步建立,这些为实现快速筛查、现场快检,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同时也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就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控水平和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方法 采用先进的AgraQuantTM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和StatFax 3 0 3Plus酶标读数仪 ,联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 。结果 该方法与薄层层析法等各种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结论 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是目前测定黄曲霉毒素B1 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的南宁地区和桂林地区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暴露水平,探讨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南宁和桂林地区共165例HCC患者和95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