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促进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6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2组心理状态评分、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8.71%(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能有效疏导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进行早期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可缓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病例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12—2022-06安阳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73例患者。根据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36例)和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组(观察组,37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48 h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术后疼痛程度,并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肛肠病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行硬膜外麻醉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肛肠病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可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共情护理对结直肠癌化疗期间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共情护理,比较2组患者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及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C)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BAI、B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I、B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系统性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11—2022-12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术期健康教育方法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系统性健康教育组(观察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后临床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进半流食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时静止及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系统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护理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8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等。结果: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抑郁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其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绝经后女性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10月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14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分为ERAS组(n=70)与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ERAS组采用ERAS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ERAS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恶心呕吐评分>2分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阴道、腹腔穿刺孔、盆腔)、感染(盆腔、泌尿系统、肺部)、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肺)、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近4年间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全麻,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术毕观察组患者MAP、HR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24 h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时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保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早期疼痛,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HAMA评分、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期间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HAMA评分和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围术期心理和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依据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76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和疼痛护理干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改善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措施应用率。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的VAS评分及镇痛措施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和缓解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6例需要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胸外科围术期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环境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SMH)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睡眠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睡眠状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7%)显著高于对照组(73.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76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肛瘘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肛瘘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排尿功能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白天排尿、夜间排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白天排尿、夜间排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排尿功能恢复,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阶段叙事疗法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2022年收治的78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9例。常规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阶段叙事疗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心理弹性(CD-RISC)以及应对方式(MCM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回避和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三阶段叙事疗法可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划性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便利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计划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组抑郁、焦虑、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87%,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基于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舒适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儿手术及住院情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护理前、麻醉前、术后1、3、7 d的焦虑、抑郁水平以及疼痛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前及术后1、3、7 d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对照组患儿术后1、3、7 d的SAS、SDS、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前及术后1、3、7 d的SAS、SDS、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有利于减轻其疼痛程度和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围术期正性暗示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PH手术的81例环状痔患者,将围术期行常规护理的41例作为对照组,将联合正性暗示护理的4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围术期正性暗示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