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FTS组(n=54)在FT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n=54)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式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FTS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FT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FTS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FTS理念指导下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与应激反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营养状态,加快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单孔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快,达到了一定的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NRS)对腹腔镜根治手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为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进行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RS 2002<3分,不存在营养风险)与观察组(NRS 2002≥3,存在营养风险),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BMI、前白蛋白、总胆固醇及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病重率及60 d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量、输白蛋白量、手术前后体重差、术后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及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术前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相比,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多,近期疗效差。术前应充分纠正患者营养状况,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结合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8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按抽信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措施,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措施+术前口服营养补充肿瘤全营养配方倍康素TM。观察2组患者术后24 h的应激反应(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平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及空腹血糖)。同时分析2组患者术后第2天时血清蛋白水平、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平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结合术前应用倍康素TM可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术中转开腹时机对患者安全性及3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的43例患者纳入早期组,将切皮后1 h后中转开腹的32例患者纳入延迟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相关指标、肠道功能以(±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生存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延迟组(P<0.05);术后3个月MSKCC评分早期组各项评分均比延迟组高(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较延迟组(25.0%)低(P<0.05);早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100.0%、88.4%、72.1%)与延迟组(93.8%、81.3%、62.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手术可促进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促进结直肠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行壮医药线点灸止吐穴、谷线穴、脐环穴,连续3 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疼痛及疲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结直肠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于术后施以壮医药线点灸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普外一科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肠外营养组(PA组),EEN组40例,PA组42例。观察两组营养指标、临床指标、免疫指标、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EN组转铁蛋白(TF)、血清白蛋白(PA)、前白蛋白(ALB)水平均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体重下降情况、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补体水平外,EEN组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腹胀、高糖血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EEN的临床效果显著,既可提高康复情况,又可改善营养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排气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免疫功能(血清C3、C4、CD4~+、CD8~+、CD4~+/CD8~+、IgA、IgM、IgG)、应激反应(血清CRP、TNF-α、IL-6、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症状、感染及吻合口瘘等)。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C3、C4、CD4~+、CD4~+/CD8~+、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D8~+、CRP、TNF-α、IL-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改善状况、炎症指标和预后,探讨最佳营养支持模式。方法选择如皋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首次在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A)组,进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PA组在排气前使用全静脉营养疗法,EEN组自入院后就开始经口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在术后1 d进行EEN。用主观全面评价法(PG-SGA)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检测血清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以及应激炎症指标IL-6、CRP和TNF-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排气时间等预后指标以及出院时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共69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EEN组37例和PA组32例。EEN组患者的PG-SGA分数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术后第3、5天时均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5天时明显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时,EEN组IL-6、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后排气时间为(54.8±13.2)h,少于PA组的(68.8±15.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9,P0.01);EEN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7.87±1.3)分,高于PA组的(14.37±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5,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vs 15.62%,χ~2=0.351,P0.05)。结论早期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直径及切除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出血少、并发症少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其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近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2015年1月—2017年9月,140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70例(对照组),7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数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显示,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2.41±6.4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76.58±7.14)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2.9%(2/70)低于对照组5.7%(4/70,P0.05)。术后并发症为15.7%(11/70)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6/70,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更具优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支持与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效果。方法: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早期营养支持配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状况指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早期营养支持配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下中医药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疗效及价值。方法:63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施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术后加用理气中药外敷及相应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WBC、CRP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6.4±13.7)h明显短于对照组(67.6±14.3)h;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74.4±11.1)h明显短于对照组(85.4±13.4)h;治疗组住院时间(9.3±1.3)d,短于对照组(12.4±1.7)d(P 0.05);治疗组术后第3 d、7 d的WBC计数分别为(9.6±2.7)×10~9、(7.2±1.8)×10~9,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3.3)×10~9和(8.0±1.9)×10~9(P 0.05),CRP分别为(15.5±5.1)mg/L和(10.2±3.6)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7.4±6.9)mg/L和(15.2±4.5)mg/L(P 0.05);治疗组有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1例术后尿潴留,两组均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穴位按摩可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肠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进食及住院时间,并改善炎症,安全可行,在术后快速康复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根治性手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性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了解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69例大于等于8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限期性根治手术,其中26例接受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13例,女13例,平均(83.91±3.02)岁(80~90岁);43例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男29例,女14例,平均(83.70±3.43)岁(80~91岁)。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评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情况、手术病理分级(Dukes分期)、术中及术后血气分析变化、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间的ASA评分无显著差异(Ⅰ级5:8,Ⅱ级19:32,Ⅲ级2:3,P>0.05),伴随的合并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9/26,73.1%vs.26/43,60.5%,P>0.05)。腹腔镜组术中未出现高碳酸血症。术后24h与72h出现血气分析异常,分别为5人及2人,与开腹组的18人和7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恢复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2.27±0.46)dvs.(3.68±0.58)d](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开腹组[(14.55±7.21)dvs.(22.16±18.99)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6/26,23.1%vs.18/43,41.9%,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其中腹腔镜组死亡率3.85%,开腹组手术死亡率4.65%(P>0.05)。结论: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术后死亡率。因此,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FTS理念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日常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FTS理念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2—2021-02于平舆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肠外瘘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总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84例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肠外瘘(21.43%)。发生组患者中分破肠壁及引流管过硬的比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破肠壁、引流管过硬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肠外瘘与分破肠壁、引流管过硬有关。但尚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赋能教育对直肠癌术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联合赋能教育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存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中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便秘、食欲下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赋能教育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和创伤,有利于直肠癌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进行早期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可缓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后咀嚼口香糖对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的影响。选择上海长征医院普外科2012年3月—2014年10月行LSG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4h开始咀嚼口香糖,对照组则施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浆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第1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恶心、呕吐、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胃动素较对照组高(P0.05),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LSG术后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胃动素的升高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