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主纳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临床应用存在某些具体观点不够清晰的问题,如什么情况考虑以治肾来治疗呼吸异常的疾病?此时如何治肾?拟就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的重新审视,条理化并试图归纳总结出"肾主纳气"具体临床应用准则,为该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为阴阳水火之宅,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肾主骨,可见肾在人体脏腑器官中的重要地位。而西医肾移植患者及捐肾者捐肾后长期存活给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经典理论却带来了质疑和思考。本文详细阐述了广义中医肾与狭义西医肾的区别,并应用演绎法探讨了中医肾与移植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肾不纳气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择30例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简称肾不纳气组),30例脾虚湿盛型COPD患者作为证型对照组(简称脾虚湿盛组),另外选择30例非COPD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简称非COPD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含量,并分析GR与病程、肺功能、血清皮质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不纳气组GR的含量显著低于脾虚湿盛组与正常组(P0.05),而脾虚湿盛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R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VC,1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之比(FEV1%)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皮质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中GR含量显著降低,且与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呈同步下降趋势,可能与患者病情反复加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并下调GR的水平有关。GR含量的下降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疗效,进而导致患者气道炎症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4.
参蛤纳气口服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贾守宁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810000)关键词参蛤纳气口服液多糖中图分类号R284.5参蛤纳气口服液是以党参、蛤蚧、陈皮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培元,补肺肾,纳气归根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相似文献   

5.
赵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56-3357
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属于中医的一个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喘证、哮证、痰饮、肺胀等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呼吸功能的异常。1肾不纳气的由来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功能是由肺所主,称为肺主呼吸之气。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其中呼气主要依赖肺气的宣发作  相似文献   

6.
中医“肾”的时间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 :肾在全身脏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肾藏精 ,内寓真阴真阳 ,主生殖 ,生长发育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为“先天之本”。近年来 ,随着时间生物医学的长足发展 ,人们也从时间医学角度对中医的肾进行了研究 ,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 中医肾的生理节律1.1 “肾气通于冬”的研究 “肾气通于冬”是中医学时脏相应理论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 ,肾的功能当在冬季增强 ,即肾主闭藏精气的功能应当在冬季旺盛 ,相应地使肾主精气消耗减少 ,因此在生殖方面应表现为冬季生殖机能减弱[1] 。促间质细胞素(LH)、睾酮 (T)是男…  相似文献   

7.
补肾纳气为中医常用治法,历代医家在该法使用方面各具特色,对临床补肾治喘有重要启示.当代将补肾纳气法主要运用于哮喘缓解期、发作期及持续状态,取得良好效果.据研究,补肾治喘的机理主要在于:抑制变态反应;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高气道反应性;改善肺功能;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8.
潘梦晨  王东方 《中医学报》2019,34(2):266-269
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床遣方用药当重视"补肾固本,益气通窍"之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2):266-269
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床遣方用药当重视"补肾固本,益气通窍"之法。  相似文献   

10.
肾位于腰部,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水、纳气之功,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现就“肾主耳”的理论作如下探讨:1肾主耳的生理基础肾与耳的联系是多途径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脉相连。《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肾虚,许多人往往会与性能力降低联系起来。而补肾,也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壮阳”,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当然,不能否认肾与性功能是撇不开干系的。肾的主要功能就是藏精、纳气,一旦肾的精气不足,很容易造成举而不坚,导致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肾不纳气,则易出现早泄、滑精等。但也并非所有的性功能障碍都由肾虚引起。比如说“肝郁”,也会让你“性趣”索然。另外,温热、气滞血瘀等也会对这方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肾者,胃之关"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意指二者在水液代谢中的联系,肾为至阴之脏,主水,水从胃入,而从肾出,故为肾关.本人在临床上体会到:肾为胃官,两者相互联系.肾为水火之脏,职司封藏,内守真阴真阳,亦畏燥热;而胃为纳谷之官,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喜润恶燥,故有"先天之阴阳藏于肾,后天之阴阳本于胃"之说,两者生理相关、病理相及.肾胃相关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肾治胃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诸多胃病如胃痛、痞满、呕吐等,其病虽在胃,其本在肾,当从肾论治,通过调肾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治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要:本文论述了生理状态下肾和水的关系,在"肾主纳气"的基础上提出了"肾主纳水"的新观点,从肾阳虚衰、肾阴亏损、肾气不固的病理基础上阐释痰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文献资料,阐述从肾治痰的思路,增补现行〈方剂学〉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肺肾相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出了肺肾之间经脉相连。在生理功能上,肺肾两脏相互联系,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肾共同调节呼吸运动。在病理上,肺肾两脏亦相互影响,《素问·水热穴论》在论述水肿时提及"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表明肺肾功能失调时可表现水液代谢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医"肾应冬"生理机制与褪黑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肾应冬”是中医"五脏应时"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摘除松果体,探索SD大鼠松果体褪黑素(MT)、血清MT和下丘脑-垂体-睾丸轴MT冬夏变化规律.结果:松果体MT冬高夏低,血清MT和下丘脑-垂体-睾丸轴MT也存在冬高夏低趋势.松果体摘除组血清MT和下丘脑-垂体-睾丸轴MT明显降低.结论:①松果体、血清、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MT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节律.②中医"肾应冬"即肾所主的生殖功能在冬至减弱,在夏至增强的趋势与松果体、血清、下丘脑-垂体-睾丸轴MT的季节性变化对性腺轴功能的调节有关.③中医"肾应冬"生理机制与松果体、血清、下丘脑-垂体-睾丸轴MT变化的相关性,是通过对光敏感的松果体MT介导的,肾应冬生理机制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笔者1994年8月~1999年7月,应用自拟纳气汤(后制成胶囊),治疗尘肺4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中,男43例,女3例,年龄48~66岁,平均58岁。职业:水泥厂工人22例,猪鬃加工厂工人12例,采煤工人6例,翻砂、铸造工人6例。病程7~12年,平均9.5年。频发上呼吸道感染46例,并发支气管炎22例,肺炎18例,肺气肿6例,肺性脑病2例,肺癌1例。1.2 病例选择 依据西医关于尘肺诊断标准,确诊为尘肺;中医辨证属于脾肺气虚,肾不纳气,本虚标实证。1.3 临床表现 咳嗽痰喘日久,形瘦神惫,胸闷胀满,呼吸困难,气不得续,动则益甚,胸…  相似文献   

17.
肾虚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泛指因人体内肾的精气阴阳不足而导致的多个系统的病症。根据肾中精气阴阳的偏盛偏衰,肾虚应包括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阴肾阳两虚、肾阴虚火旺等不同的表现。在临床上,肾虚也可简要地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两种。肾虚的主要表现是:耳鸣耳聋、发脱枯悴、齿摇稀疏、腰背酸痛、小腿软、足跟痛、性机能失常、尺脉弱等。  相似文献   

18.
整理归纳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古代文献中关于"骨痹"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并检索现代文献中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病因病机的认识,阐释骨质疏松症理论研究源流。  相似文献   

19.
肾之脏象学说与病理生理新进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医脏象学说中关于肾主水、肾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等的描述,高度概括了西医有关肾脏的泌尿,清除度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及内分泌等主要功能,揭示了中西医学之间内涵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自宋代钱乙提出"肾主虚,无实也",学者对于肾实证便很少提及,以致肾实证在临床上未被充分认识,对其病因、病机阐述不明,临床疗效不佳.根据当今时代特点,研究发现肾实证在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古籍,基于肝主疏泄理论对肾实证进行探析,认识到肝主疏泄对肾主闭藏及肝失疏泄与肾实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肝主疏泄调控着肾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