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肺癌患者IL-6与TNF-α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癌患者 36例和健康人 2 1人的血清IL 6和TNF α的含量。结果 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 6与TNF α的水平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2和P <0 .0 0 1 )。肺癌组不同病理类型 ,不同临床分期间血清中IL 6与TNF α的水平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 6与TNF α的水平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 ,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和IL-6的表达,探讨IL-17和IL-6与CRC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例CR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IL-17和IL-6的变化,分析IL-17和IL-6与CRC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56例CRC患者血清IL-17为96.43±21.15 ng/L,IL-6为139.53±27.84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为16.88±5.07 ng/L,IL-6为39.21±7.46 ng/L,P<0.01);IL-17和IL-6水平的上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明显相关(P<0.01).结论:CRC患者血清中IL-17和IL-6水平随着肿瘤的进展而明显上升,预示IL-17和IL-6直接或间接参与了CR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某些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为了解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以及它们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本文对一组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sIL-2R、IL-6和TNF-α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上皮来源相关抗原(CA72-4)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选取2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结肠息肉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并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CRP、CA72-4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的血清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P﹤0.001);年龄≥65岁、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腺癌、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年龄﹤65岁、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01);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IL-6、TNF-α的表达与癌症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38例癌症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空腹时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癌症疼痛患者外周血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健康人群和30例无疼痛的肿瘤患者两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疼痛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疼痛组(P〈0.05),吗啡治疗疼痛效果差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β、IL_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吗啡治疗疼痛效果好的患者(P〈0.05)。[结论]癌症疼痛患者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疼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高表达可能与吗啡止痛效果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IL-6和CRP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采用Log rank 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清VEGF、IL-6和CRp分别为(591±312)pg/ml、(13.2±3.7)pg/ml和(1.14±0.87)mg/d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1±210)pg/ml、(5.4±2.0)pg/ml和(0.39±0.35)mg/dl,其中VEGF和CR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VEGF水平分别为(638±387)pg/ml和(552±2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肿瘤<5 cm和肿瘤≥5 cm患者的VEGF表达分别为(538±275)pg/ml和(647±3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IL-6表达分别为(11.7±3.2)pg/ml和(15.2±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VEGF<591 pg/ml和≥591 pg/m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33/38)和73.2%(30/41),IL-6<13.2 pg/ml和≥13.2 pg/m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4/41)和76.3%(29/38),CRP<1.14 mg/dl和≥1.14 mg/dl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35/43)和77.8%(28/36).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VEGF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VEGF水平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2,OR=0.985;P=0.011,OR=0.976).结论 血清VEGF和IL-6表达具有性别差异,血清VEGF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志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28例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AS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CRP的含量.结果 活动期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含最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活动期AS患者的年龄较非活动期患者小、病程也较非活动期短.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浓度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即使在非活动期AS患者体内仍存在一系列免疫活动,故应在早期积极控制病情的进展,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活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其中初诊44例、完全缓解24例、难治复发12例,同期收集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初诊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明显升高(P<0.01).与初诊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难治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与其年龄、性别、FAB分型、肝肿大及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危险度分型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危险度分型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研究结直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预测结直肠癌中前哨淋巴结(SLN)概念的适用性及分布情况,并为进一步结直肠癌SLN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科1998年1月~2003年9月根治术后常规病理检测只有一个淋巴结转移的125例结直肠癌患者有关资料。其中男67例(53.3%),女58例(46.5%);平均年龄55.8岁(25~82岁)。结果:125例患者共计淋巴结1065枚,平均每例患者8.52枚(1~32枚)。单个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肠旁组淋巴结转移81例(64.8%),中间组淋巴结转移40例(32.0%),中央组淋巴结转移4例(3.2%)。非肠旁组织转移的“跳跃”转移44例(35.2%)。结论:大部分结直肠癌SLN分布于肠旁,但相当部分可出现“跳跃”现象。必须进行深入的前瞻性研究,探索理想的结直肠癌SLN示踪方法,全面研究结直肠癌SLN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一种少见类型,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欧美国家强。该病侵袭性强,发病机制至今仍尚未明确,但其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ENKTL尚无标准治疗指南,其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探索ENKTL的发病机制势在必行。本研究探讨ENKTL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67例ENKTL患者及26名正常人血清中的IL-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ENKTL患者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64.1±387.6)、(293.3±191.6)和(181.3±91.8)pg/mL;正常人血清中的IL-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 097.0±365.7)、(417.5±289.6)和(291.3±89.4)pg/mL。和正常人相比,ENKTL患者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5例ENKTL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162.7±10.3)和(125.2±7.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IL-6和TNF-α在ENKT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并且TNF-α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6例MM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进展期MM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缓解期MM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MM患者IL-6和TNF-α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9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hs-CRP和IL-8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hs-CRP和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NF-α、hs-CRP和IL-8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TNF-α、hs-CRP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术后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前焦虑状态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3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A)、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QLQ-C30)、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评估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根据HAMA评分将CRC患者分为三组:HAMA<7(无焦虑组)42人,7≤HAMA<14(可能焦虑组)30人,HAMA≥14(焦虑组)21人。用LUMIN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浆G-CSF、GM-CSF、IL-2、IL-6、IL-8、IL-10、IL-12p70、IL-13、IL-17A、IL-1β、MCP-1、TNF-α、IFN-γ水平。结果:无焦虑组和可能焦虑组、焦虑组的MUNSH、SES、QLQ-C30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焦虑组和焦虑组MUNSH、SES、QLQ-C30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RC患者的G-CSF、GM-CSF、IL-2、IL-6、IL-8、IL-10、IL-12p70、IL-1β、MCP-1、TNF-α、IFN-γ随HAMA分值的增高存在相似的倒“V”型变化趋势:细胞因子在HAMA<7组水平最低,在7≤HAMA<14组水平最高,在HAMA>14组较前者出现下降,但仍高于HAMA<7组(IL-1β除外)。G-CSF(P=0.017、IL-10(P=0.035)、IL-12p70(P=0.047)、IFN-γ(P=0.029)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焦虑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不同,可能焦虑组的结直肠癌患者同样需要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肝癌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 随机选取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共60例,依随机表对照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生理盐水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6天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6天后,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加速降低APACHEⅡ评分,促进肝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31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3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45例合并糖尿病,占14.4%。45例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1.1%,268例无糖尿病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EGF、IL-6、TNF-α的含量与肺癌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与肺癌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取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以及手术中肺癌及肺周围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同时进行该组患者肺癌复发和转移的观察。结果:TNF-α在肺癌组织与肺周边组织中含量无明显变化,EGF在癌组织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春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IL-6在肺组织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其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GF、IL-6的变化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关系,而TNF-α与本组患者的生存期似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I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多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某些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为了解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以及它们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本文对一组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sIL-2R、IL-6和TNF-α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的表达,以寻找1种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69例结直肠癌457枚区域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其MUC1的阳性表达率(淋巴结微转移率)为18.6%(61/328),DukesA、B和C期淋巴结微转移率分别是4.7%(3/64)、16.8%(28/167)和30.9%(30/97)。DukesA、B和C期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是4.7%(3/64)、16.8%(28/167)和70.4%(159/22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检查(P〈0.05),淋巴结微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随Dukes期别上升呈显著递增(P〈0.05)。1例DukesA期患者,9例B期患者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微转移,分期从DukesA或B期上调至C期。结论MUC1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有表达,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靠指标。检测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可更准确的对结直肠癌进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