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传统的腹膜透析液采用葡萄糖作为渗透剂,乳酸盐作为缓冲碱。这种高糖、高渗、低PH值、含葡萄糖降解产物(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s,GDPs)的腹膜透析液已经被证实是一种非生物相容性的透析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是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的之一,全球约25%-30%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1],且腹膜透析病例仍在逐年增加,每年的增长速度约7%.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炎发生率逐渐下降,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fluid,PDF)的生物相容性差所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失败成为目前腹膜透析急需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腹膜透析液主要选择葡萄糖作为渗透性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葡萄糖降解产物对腹膜间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是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病因、年龄、性别与选择血液透析和全部腹膜透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01/2004-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案统计室、血液净化中心及腹透中心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资料356例,血液透析患者307例,全部腹膜透析患者49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日本东丽公司,美国百特公司,德国费森-尤斯公司和贝朗公司的血液透析机,采用双醋酸纤维膜、血仿膜和合成膜;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肝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时血流量为200~28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患者透析频率及时间为每周两三次,每次4~4.5h。全部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解剖法置入腹膜透析导管,腹膜透析方法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外管连接方式为美国百特公司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使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分别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血尿素氮,肌酐(取患者第一次透析前清晨空腹采血所测数值)、透析的方式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其病因及其与年龄、性别、透析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透析患者3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2.0%),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0%),高血压肾病(13.2%),梗阻性肾病(9.0%);男女之比为1.87∶1,平均年龄为(51±16)岁。②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59±15),(50±16)岁,P<0.05]。86.2%的患者选择血液透析,13.4%选择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腹腹膜透析高于血液透析(P<0.01)。③结缔组织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年龄较小,狼疮平均年龄仅40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痛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较大,40岁以上患者约95.0%,平均年龄约60岁,与慢性肾炎、狼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首选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治疗糖尿病肾病(ESP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结合2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结果预防感染、预防低血糖发生是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重点。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病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PD)疗效肯定,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植管和PD技术的改进与提高,P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仍然存在多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如腹膜损伤和腹膜纤维化等[1].同时,作为居家操作的治疗模式,社会、家庭、经济等非医学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PD患者的依从性、透析的充分性以及患者生存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长期预后的透析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PD作为初始肾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3年,记录3年内患者的生存、转血液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累积存活率及技术存活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的透析前危险因素,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100例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87.4%、76.7%,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开始时年龄(RR 1.042,95%CI1.012~1.073,P=0.006)、低血清白蛋白(RR 0.872,95%CI 0.800~0.950,P=0.002)及慢性心功能不全(RR 3.545,95%CI 1.336~9.409,P=0.011)可能是影响PD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D患者1年、2年、3年累积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0.8%、82.5%、65.5%,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时低血清白蛋白(RR0.932,95%CI 0.870~0.998,P=0.042)是PD患者掉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PD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和技术存活率,影响PD患者生存率的透析前因素可能有年龄、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影响PD患者技术存活率的透析前因素主要为低血清白蛋白血症。透析前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的PD患者的长期预后不佳,重视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治疗方式之一,尽管可以利用自身腹膜作为生物透析膜,从而清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但透析人群的年死亡率仍然...  相似文献   

8.
张宏涛  杨雨  王志奎 《临床荟萃》2022,37(6):556-559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终末期肾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步增加。大约20%的血液透析患者和10%~20%的PD患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并与高死亡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PD患者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9.
康萍 《天津护理》2012,20(3):161-161
腹膜透析(PD),尤其是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1]。由于PD具有居家的特点,简便安全,节约人力、财力,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将PD作为首选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腹膜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关系到PD开展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我科自2008年6月开始对需要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滤出液中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及腹腔微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PD治疗的患者85例,分为A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和B组[高浓度(2袋以上2.5%或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检测血生化指标,腹膜透析滤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18,IL-18)及mtDNA。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将mtDNA分别与临床参数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患者透析龄长于A组(t=-2.206,P=0.030),血白蛋白(Alb)低于A组(t=2.635,P=0.010),腹膜透析滤出液中IL-6(t=-4.835,P<0.001)、TNF-α(t=-6.557,P<0.001)、IL-1β(t=-2.395,P=0.019)、IL-18(t=-2.318,P=0.023)及游离mtDNA(t=-3.920,P<0.001)均高于A组。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IL-6(r=0.721,P<0.001)、TNF-α(r=0.418,P<0.001)、IL-1β(r=0.771,P<0.001)、IL-18(r=0.634,P<0.001)及透析龄(r=0.240,P=0.030)均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319,P=0.0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β=0.358,P=0.005)、长透析龄(β=0.292,P<0.001)及Alb降低(β=-0.272,P=0.027)是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PD患者腹膜及腹腔慢性微炎症状态相关。高浓度葡萄糖腹膜透析液、长透析龄及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其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逐年增多,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是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其透析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的预后远不如非糖尿病患者,血糖、营养状态、液体管理、腹膜炎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预后,控制血糖、良好营养状态、降低腹膜炎发生率、采用新型腹膜透析液及自动化腹膜透析技术可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了所有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的患者容量负荷状况,分析容量负荷与24小时超滤量、尿量等的关系.结果 2002年5月至7月间共58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 20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 (NDNESRD) 38例.两组患者年龄、身高、性别分布以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DNESRD 组体重、透析液糖浓度、糖总量、透析液总量、超滤量及总清除量均大于NDNESRD 组,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DNESRD 组水肿程度较NDNESRD 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DNESRD与NDNESRD两组患者均存在容量超负荷状况,DNESRD组尤为严重.腹膜透析患者应严格限制水盐的摄入,维持良好的水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对海军总医院肾内科1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居家行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无菌观念淡薄、操作不规范、居室环境污染、导管护理不佳、透析液对腹膜生物性能的影响及患者自身抵抗力差等是造成腹膜炎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人员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及家属进行再培训规范操作方法、严格要求透析环境、加强导管护理、合理应用新型透析液,加强饮食指导等,可以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透析液葡萄糖浓度高达1.5%~4.25%,每日腹膜从透析液中吸收大约100~200g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异常升高.长期持续性高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因此,对糖尿病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如何降低血糖是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但超滤衰竭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的主要的原因之一。为了对临床开展延缓超滤衰竭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腹膜超滤衰竭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认为低葡萄糖降解产物腹膜透析液、微小RNA、水通道蛋白激动剂、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物、抗氧化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雷帕霉素、己酮可可碱、舒拉明、沙利度胺、塞来昔布、苯磷硫胺等均可延缓腹膜超滤衰竭,可为临床干预超滤衰竭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段之一。腹膜透析通过向患者腹腔内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腹膜透析方法有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等。我院应用美国百特双联系统透析液实行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近2年腹膜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45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位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尿毒症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管移位是影响腹膜透析技术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观察统计了本院自1999年开展腹膜透析以来45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透析管的位置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腹膜透析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疾病患者越来越多[1]。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2]。当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时,需要往腹膜透析液里加药,如治疗不规范或不及时,则会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退出及其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液对于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腹膜透析可以有效地纠正尿毒症患者的部分生理异常。而在此治疗过程中,由于腹膜透析液的组成有别于人体的体液,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不相容性,其非生理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低pH、高糖、高渗、缓冲剂的组成等。这些因素可以导致腹膜细胞发生形态、功能的改变,腹膜透析效能降低,损害宿主的防御机制。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腹腔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近年来,通过对于腹膜透析时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形态与功能的研究,发现HPMC在腹腔局部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腹膜透析是一种终生维持的治疗手段。即利用腹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膜两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及透析液中溶质浓度,通过弥散及渗透原理,以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及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补充必要物质,不断交换新鲜透析液,反复透析达到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