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酶糖基化作用与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非酶糖基化(nonenzymatic glycation.NEG),是以还原糖和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核酸为核心反应物,不需要酶催化的一类复杂反应,最终生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非酶糖基化反应又称为Maillard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酶糖基化作用及其终产物的广泛生理  相似文献   

2.
非酶糖基化与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酶糖基化(Non-enzymatic glycation,NEG)反应是在还原糖的羰基和蛋白质上的游离氨基进行非酶性缩合反应,而产生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会使蛋白质产生褐色、荧光和交联.此反应首见于食品化学工业上,是于1912年首次由法国人Louis Camille Maillard所提出,所以又称美拉德(Maillard)反应.长期存在于体内而又无法更新的蛋白质被糖化后,会促使各种老化疾病症状产生,如糖尿病的并发症、白内障、阿尔茨海默病(AD)、肺部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等等,因此,AGEs在糖尿病和老化现象所引发一些病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非酶糖基化致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非酶糖基化(NEG)致衰老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通过血清中高级糖基化反应终产物(AGE)含量测定、自主运动试验、避暗试验、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实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等检测NEG反应致衰老效应。结果正常衰老小鼠及D半乳糖、L葡萄糖处理的青年小鼠血清中AGE含量较高,分别为(621±184)、(587±170)及(575±136)U/ml,青年对照组为(303±128)U/ml。D半乳糖、AGE、L葡萄糖都能引起类似衰老的效应。结论D半乳糖的拟衰老效应是因其在体内引发了NEG反应及AGE诱发了大量的自由基放大NEG的效应而引起的,NEG反应是生物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五种中药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观察了葛根、柴胡、地黄、人参和麦门冬5种药物对人血清白蛋白和大鼠晶状体蛋白的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除麦门冬外的4种药物对两种蛋白质的糖基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人血清白蛋白糖基化,各种药物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组的;40%,43%,26%,30%和0;对于大鼠晶状体蛋白的糖基化,其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组的:46%、30%、33%、31%和0。实验结果提示,在这些中药中(除麦门冬外)可能存在着较有应用前景的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剂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与非酶糖基化标志物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ysineadducts,CML)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CML、SOD及MDA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WV与年龄、CML与MDA呈正相关(P0.05),CML与MDA呈正相关(P0.01),与SOD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V与年龄、CML及MD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程度与非酶糖基化水平、氧化应激均呈正相关,非酶糖基化水平与氧化应激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胶原非酶糖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以阿魏酸钠处理8周,可使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胶原和胶原中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阿魏酸钠保护抗氧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促糖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研究了大黄醇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促糖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减轻DM大鼠肾脏肥大,使肾重/体得值明显下降,降低DM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使DM大鼠血糖,果糖胺和糖化珠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非酶糖化和氧化作用与糖尿病血管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作用与非酶糖化关系密切。首先,氧化作用参与了非酶糖化;其次,非酶糖化与氧化作用特别是脂质过氧化互有促进作用;最后,晚期糖化终产物发挥生物效应时体内也发生了氧化应激。糖尿病血管重建时非酶糖化与氧化应激增强,其作用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酶糖化和氧化作用与糖尿病血管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与非酶糖化关系密切。道德氧化作用参与了非酶糖化;其次,非酶糖化与氧化作用特别是指质过氧化互有促进作用;最后,晚期糖化终产物发挥生物效应时体内也发生了氧化应激。糖尿病血管重建时非酶糖化与氧化应激增强,其作用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调节和意义.方法 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干预组糖尿病大鼠氨基胍.第12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脏系膜外基质增生(MME),测定肾内ACE2、ACE蛋白表达,计算ACE2/ACE比值,并检测肾脏ACE2mRNA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氨基胍干预组UAER及MME降低(P< 0.05),肾脏ACE2表达及ACE2/ACE比值增加(P< 0.05).结论 AGEs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ACE2表达,减少ACE2/ACE比值,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形态学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干预血管衰老提供分子靶点。方法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内皮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4、10、16月和24月龄大鼠血管重塑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增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纤维化程度增高,内皮细胞形态呈现衰老改变,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结论血管衰老性重塑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16INK4a和p21cip1的表达有关。进一步阐明其调控机制可为延缓血管衰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月龄小白鼠体内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小鼠月龄增加,POD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提示过氧化物酶观察是动物衰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氧化应激可通过促进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促进血管外基质增生等多条途径参与肺动脉血管重构,加速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进程。近来研究发现,针对氧化应激进行的抗氧化治疗可有效地抑制肺动脉血管重构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进一步证明了氧化应激在肺动脉血管重构乃至肺动脉高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病理条件下氧化还原信号途径,寻找抗氧化治疗的特异性药物,是肺动脉高压抗氧化治疗的基础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界嵴连接蛋白43分布的增龄性变化与电传导异向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界嵴组织连接蛋白 4 3(Cx4 3)的增龄性变化及其与电传导异向性的关系 ,采用新西兰幼年白兔 (2 0~ 30天 )、成年兔 (6~ 8月 )、老年兔 (2 6~ 2 8月 )界嵴组织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x4 3。与各年龄组月龄相配对的家兔各 7只 ,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量界嵴纵向 (VL)及横向 (VT)传导速度。结果 :界嵴组织可见P样细胞单个或成群分布。各年龄组Cx4 3阳性表达面积无差别 ,幼年兔Cx4 3表达多在细胞的侧 侧连接上 ;成年兔端 端表达比侧 侧表达为多 ;而老年兔则以端 端连接表达为主。随着年龄增加 ,各年龄组VT 和VL 也发生改变 ,传导异向性(VL/VT)明显加大。端 端 /侧 侧Cx4 3阳性面积比率与VL/VT 明显相关 (r =0 .90 3)。结论 :界嵴Cx4 3表达的增龄性变化与电传导异向性改变有关 ,后者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可能是界嵴产生和 /或参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慢性疾病,可引起相关的血管损伤.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而氧化应激(OS)是引起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OS可引起体内糖代谢障碍和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血糖和炎症反应,损伤组织器官,并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血管损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的认识、评价和治疗OS,可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00 mg/L AGE培养HUVEC 24 h;以50、100μmol/L EGCG预处理8 h后再用200 mg/L AGE作用于HUVEC;对照组用200 mg/L牛血清白蛋白作用于HUVEC 24 h。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Hoechst-33258染色观察HUVEC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检测以反映HUVEC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组HUVEC发生染色质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活性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加(P0.01)。EGCG预处理后能够使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细胞活性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减低(P0.01),活性氧水平降低(P0.01);EGCG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EGCG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GE诱导的HUVEC凋亡,这一作用可能通过抑制HUVEC内氧化应激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4 cis- and trans-genetic variants (rs6921438, rs4416670, rs6993770 and rs10738760)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gen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and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n Iranian population.

Material & Metho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six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nd MetS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 (IDF) criteria. Genotyping was carried out in all the individuals for 4 VEGF genetic variants using an assay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biochip array hybridization.

Results

As may be expected, patients with Me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body mass index, fat percent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triglyceride, whereas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e also found that 1 of the VEGF- level associated genetic variants, rs6993770,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MetS; the less common T allele at this locu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MetS. This association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ment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P = 0.007). Individuals with MetS carrying the AT + TT genotypes had markedly higher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triglycerid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P < 0.05).

Conclusions

We have foun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s6993770 polymorphism and MetS. This gene variant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s. There was also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is variant and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the MetS, including triglycerid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2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作为观察组,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病理图象管理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却显著升高(P<0.01),8周末这一作用更加显著(P<0.01);SHR组内膜增生较WKY组明显,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在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机械力的作用到处存在,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对发育、生长、疾病等都起到重要作用。生物机械力是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较好的进展,在心血管研究方面尤其如此。例如,人们初步认识到血压升高或血管构筑改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既可为引起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又可为维持或加速疾病变化的终极成分,并成为比任何生长因子或致病多肽对血管结构和功能影响更加明显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将结合我们自己的部分工作,就机械力对血管结构、功能影响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做一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