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06/2017-05确诊的98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治疗与预后等.结果 EG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85/98),以黏膜型(82/98)常见;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应警惕EG;EG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胃常见;内镜下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浆膜型患者腹水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疗效良好,激素治疗组嗜酸粒细胞下降明显,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内镜活组织检查和腹水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收集的肺吸虫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肺吸虫病误诊的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62例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皮下结节或包块、纳差、盗汗、咳嗽、咯痰,心累、气促、发热、胸痛、癫痫等。67.74%的患者有皮下结节或包块,90.32%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院外误诊28例,误诊率45.16%。结论肺吸虫病诊断的关键在于病原学检查,但是因病原学检出率低,早期诊断肺吸虫病在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流行病学资料,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病原学、免疫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脑型肺吸虫病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脑型肺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24例脑型肺吸虫病人的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进行逐一分析。结果 24例病人年龄为5~26岁,有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症状14例,颅内高压征6例,脑组织破坏症状1例,炎症性症状1例,其他表现2例。有白细胞总数升高19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普遍升高,14例病人胸片肺部发现异常,12例病人CT或MRI发现颅内有占位性病变,3例病人骨髓检查均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4例病人中用吡喹酮和硫双二氯酚联合治疗12例,单纯运用硫双二氯酚治疗11例,单纯用吡喹酮治疗1例。其中除2例单纯用硫双二氯酚治疗的病人复发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脑型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在临床工作中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并及早进行抗病原治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患者主要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蟹或蝲蛄等后被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结核病、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现报道1例非肺吸虫病高发区的以胸腔积液、肺部"隧道征"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病例,以提高非高发区临床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吸虫病病例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肺吸虫病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83.33%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83.33%患者肺吸虫抗体阳性,予吡喹酮口服治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结论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应重视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肺吸虫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误诊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80例并殖吸虫病的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方法及误诊情况。结果:临床分型依次为胸肺型55例(68.8%);皮肤型18例(22.5%);腹型4例(5%);其他3例(3.7%)。临床误诊49例,占61.3%,多被误诊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其次为肺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核性心包炎及颅脑肿瘤等。所有患者肺吸虫抗体检测均为阳性,90%患者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数为(10.91±4.99)×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65±2.07)×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39.40±19.17)%,经吡喹酮驱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至(9.20±10.17)%,且全部患者治愈。结论: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误诊率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临床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出现腹水、肠梗阻、甚至便血。由于对病变认识不足,临床很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收治1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被误诊为结核性腹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骨髓检查、组织活检及腹水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该文就EG的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在我科诊断的3例特殊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诊断的3例华支睾吸虫感染伴肺浸润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表现、病理、治疗及转归.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6.7岁,均有吃鱼生史.3例患者均慢性起病,均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例1表现为刺激性干咳6个月,夜间明显,伴有盗汗.例2发作性喘息2年余,解痉平喘治疗效果差.例3活动后气促2年,且出现多脏器受损甚至功能衰竭的表现.前2例患者肺部可闻及哮鸣音.3例患者经肺活检证实嗜酸粒细胞肺浸润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大便找肝吸虫卵(+),血清肝吸虫抗体(+).经吡喹酮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对来自肝吸虫病流行区,有吃鱼生史,患者以肺部症状起病,不能用肺部常见疾病来解释,抗炎、抗结核、抗真菌和解痉平喘治疗无效时,同时伴有周围或组织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就要考虑到肝吸虫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的可能.大便找到肝吸虫卵、肝吸虫酶标抗体阳性是肝吸虫病的可靠诊断方法.吡喹酮是治疗肝吸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例诊断和治疗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的临床过程。方法对本院成功治疗1例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此例有顽固性喘息、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右下肺外周浸润影像学改变,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辅以抗生素,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治疗四天后胸部CT右侧结节影几近完全吸收,住院12 d后好转出院。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有着特有的典型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容易被误诊,给予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症状并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因而确诊相当困难,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VMC的过度诊断难以避免,但因漏诊导致的失治误治,临床上也屡见不鲜。通过复习文献和结合临床研究,提出了以下诊断策略:①临床诊断:严格执行1999年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在排除其他心肌疾病的基础上做出诊断;②疑似诊断:补充心脏核磁检查和抗心肌抗体的检测作为筛查手段之一,弥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的不足,避免对一些非典型VMC患者的漏诊或误诊;③病原学诊断:在当前不能普及进行心肌活检的情况下,慎用心肌活检,同时重视对心肌肌钙蛋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脑裂头蚴病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极易误诊及漏诊.现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首例艾滋病合并脑裂头蚴病患者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相关探讨,为临床诊治艾滋病合并脑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亢的临床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的25例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老年甲亢患者,误诊时间20d~5年,一经确诊,通过个体化治疗,合理指导,病情均得到缓解和治愈,并发症也得到控制。结论老年甲亢误诊率高,症状不典型,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评价江苏省县级人员开展血清学筛查血吸虫病的检测能力, 为构建血吸虫病现场查病质控体系提供技术 支撑。方法 方法 制作标准血清, 由县级人员在现场血吸虫病查病的同时对标准血清进行单盲检测, 比较检测结果与标准结 果的符合率、 误检率和漏检率。结果 结果 江苏省26个县 (区、 市) 共检测标准血清780份, 检出阳性134份, 阴性646份, 总符 合率为95.13%, 总误检率为1.28%, 总漏检率为19.23%, 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1.605 3, P = 0.000 7)。26个县 (区、 市) 中分别有5个和21个出现了误检和漏检, 分别占19.23%和80.77%。江滩、 山丘、 水网和湖滩4类 地区血清学检测误检率为0~2.08%, 漏检率为16.67%~3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误=1.590,P = 0.667 1;χ2 漏=1.757, P = 0.624 4)。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2类流行区血清学检测误检与漏检率分别为1.14%、 1.39%与18.18%、 20.00%, 差异亦 无统计学意义 (χ2 误= 0.008, P = 0.931;χ2 漏=0.001, P = 0.974)。结论 结论 漏检是江苏省县级水平血吸虫病查病质量下降的 主要原因, 现场血清学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场血吸虫病查病同步开展标准血清检测是控制查病质量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正常人群颅内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3%~7%),而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极易误导临床诊治。目的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误诊情况,以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效率。方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2018年共收治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138例,选取其中首诊误诊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例误诊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情况、首诊误诊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瘤特点、诊断策略及治疗策略。结果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5±7.2)岁;门诊入院3例,急诊入院15例,院外转入10例(3例先转入门诊)。1例首诊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3例首诊误诊为颅脑创伤,行颅脑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并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术后恢复良好。4例首诊误诊为颅内肿瘤,其中1例术中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大出血,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及轻偏瘫;1例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2例术前发现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17例首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除1例因动脉瘤再次破裂、病情迅速加重而放弃手术外,其余16例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2例因并发症而死亡,其余14例患者中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5分者2例、4分者3例、3分者3例、2分者6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生率较高,且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极易导致漏诊、误诊(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脑创伤、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等),临床医师及影像学医师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提高诊断效率,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5例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45例单纯胆管梗阻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单纯胆管梗阻患者相比,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中男性占比更高(91.11% vs. 46.67%;[χ2] = 20.737,P < 0.01)、农村病例占比更高(62.22% vs. 22.22%;[χ2] = 14.757,P < 0.01),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45例,占100%)和腹痛(40例,占8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R) = 10.717,95%可信区间(CI): (2.571,44.662)]和有饮酒史[OR = 4.474,95% CI: (1.019,19.642)]是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 = 0.128,95% CI: (0.038,0.435)]为保护因素。实验室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较单纯胆管梗阻患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而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566、-3.454和-3.821,P均< 0.05)。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胆管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在临床工作中可结合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伴有便秘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60例老年IC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5例,根据有无便秘分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比较两组I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治经过及疾病转归等。结果160例IC患者中,便秘患者占57.5%;便秘组发病年龄低于非便秘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48.8%);病变程度较重;治疗2周后黏膜完全愈合率63.0%低于非便秘组79.9%。便秘组中78.3%的患者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与非便秘组75.0%相仿。结论慢性便秘在老年IC中常见,是老年I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伴有慢性便秘的老年I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当慢性便秘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旦出现腹痛或便血时应高度警惕IC发生,应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由于CSVD发病隐匿、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短期预后较好,因此易被忽视,造成误诊、漏诊和不规范的诊疗.文章就CSV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双肺易受累等特点,易导致漏诊误诊,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困难。发热、咳嗽肌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可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识别。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发热情况CT表现、缺氧程度、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程度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