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掌握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11年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病情、螺情等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分析该地区血吸虫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类型地区的实际有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56.79,P < 0.05),人群患病率随钉螺实际有螺面积的增加而升高(P < 0.05),并且有4个波动高峰(1992、1995、2005、2008年)。时间序列分析显示ARIMA(1,1,1)是拟合最优模型,短期预测2012-2015年贵池区血吸虫病发病率分别为0.017%、0.007%、0.012%和0.010%。结论 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滩地区仍应加强监测,以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池州市2008~2012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风险.方法 收集2008~2012年池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有螺环境数据库、疫情监测报表等资料,分析全市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特点.结果 2008~2012年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79%、0.60%、0.58%、0.52%和0.36%,急血发病率由2008年的0.38/10万降至0,晚血病例数由2 274降到1 894;5年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70%、1.44%、1.16%、1.68%和0;螺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现有钉螺面积分布仍较广,且螺情不稳定,山区感染性螺点数量相对较多.结论 池州市达疫情控制标准后的5年间,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进一步控制,但仍然存在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的风险因素,今后需进一步加大以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年安徽贵池区桂畈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3月在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桂畈村设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现将2005年该点监测结果报告如下,旨在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0~2006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池区2000~200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整理流行状况、人畜病情、螺情等相关材料,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进行指标间关系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贵池区一、二类流行村数呈下降趋势,三、四类流行村数逐渐增加(χ^2=281.5,P〈0.01);人群病情呈波动趋势(χ^2患病率=3705.6,P〈0.01;χ^2发病率=507.5,P〈0.01);耕牛患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患病率=118.5,P〈0.01);螺情呈整体下降趋势,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池区7年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以防止疫情突然反弹。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安徽省繁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该县2009~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9年下降了55.7%,2008年以后全县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未查出阳性。全县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至103.2hm2,较2009年下降了16.4%;阳性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螺面积。活螺密度2009~2011年呈波动状态,2011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14只/0.1m2,较2009年下降了65.0%;阳性螺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繁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池州市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为了解全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客观地评价防治成效,为各级政府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4年全市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度池州市血吸虫病防治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和近两年螺病情资料。以流行村为单位统计全市流行区2004年基本情况和螺病情指标。比较各项疫情指标,描述全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分析流行特点。结果一、基本情况池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南部,国土总面积8721平方公里。长江沿岸总里程162公里,辖区内有秋浦、九华、白洋、黄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并分析临澧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两次回升前后螺情与病情的动态变化,找出变化规律,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记录临澧县从1960年到2013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分析螺情、病情变化趋势及规律。 结果  临澧县两次血吸虫病疫情回升过程中,均有螺情回升,且钉螺密度与人群,牛感染率均呈正相关(1982~1997年:r人=0.879,P<0.01:r牛=0.898,P<0.01。2003~2013年:r人=0.791,P<0.01;r牛=0.845,P<0.01)。 结论  螺情是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重要预警指标,有效控制螺情是减少血吸虫传播的重要手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血吸虫病疫情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应加强疫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安徽贵池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探索流行规律,为优化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统计分析国家监测点一贵池区涓桥镇桂畈村的各项指标.结果 监测点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后,2005~2010年,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自6.38%下降至2.37%;仅2005年发生1例急性感染病例.感染性钉螺密度自0.00820只/0.11m2下降至2009年的0.000 64只/0.11m2,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在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将人群感染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流动人群的监测、管理和防治工作力度.做好传染源控制的巩固,加强对野生动物和猪、猫、犬的监测,进一步降低疫情,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今后一个阶段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和县2008~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监测点数据及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纵向分析全县6年间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 结果  全县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8年下降了73.3%,晚血病人数降至27例,较2008年下降了55%,2011年以后全县连续3年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县耕牛感染率下降明显,2013年下降为0,较2008年下降了100%;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802.68hm2,较2008年上升了9.1%,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钉螺;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活螺密度降至0.1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56.8%;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市血吸虫病疫情趋势,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3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3年楚雄市无新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病畜,2013年底仍有钉螺面积6.14 hm2,但无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及活螺密度2013年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31.73%、65.15%。结论 2008-2013楚雄市血吸虫病病情稳定,螺情反复,今后应加强传染源监测和钉螺控制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趋势,评估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楚雄市1994-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人畜病情和螺情的变化,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结果楚雄市199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无新感染血吸虫病患者、病畜和感染性钉螺发现,活螺密度明显下降,分别由1994年的0.69只/0.1m2降至2012年0.0075只/0.1m2;但钉螺面积回升,有螺面积在2.45~28.04hm2,最严重时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2012年仍有钉螺面积6.17hm2。结论楚雄市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病情稳定,但螺情形势严峻,今后应加大外来传染源监测和钉螺控制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一级支流富水流域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 方法 收集2008-2012年监测点村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监测点村居民感染率从2008年的3.83%降至2012年的0.23%; 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 并实现 了无牛村; 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明显下降, 连续5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结论 该地区 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持续好转趋势, 但仍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2 年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 2009~2012 年,该县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2012 年全县三类村和四、五类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较2009 年分别下降了45.54%和51.41%,2012 年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人为313 例,4 年间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2009~2012 年全县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5%、1.48%、0.88%和0.71%,呈逐年下降趋势;4 年中全县有螺面积降幅不明显,但感染性钉螺面积和密度明显下降;2012 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掌握余干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余干县2008-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血 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8年后, 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 现已呈现低感染状态, 连续5年未发现 急性感染病例。2012年, 仍有88个村耕牛感染率>1%, 感染性钉螺面积10 hm2 。 结论 结论 余干县要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 控制目标, 必须加大力度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1~2005年安徽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贵池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行政区的长江南岸,地处江南丘陵地带,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10个县之一,全区有25个乡(镇、处)20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截止2005年底,每年仍有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为了解近年来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更好地制定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04~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8年铜陵市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疫情监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2008年与2004年相比,人群感染率下降26.81%、耕牛感染率下降73%,钉螺面积压缩135.839 hm2,阳性螺面积下降122.45 hm2,阳性螺平均密度下降81.82%.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 通过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铜陵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省51个县(市、区)2008~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省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患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4%,较2008年下降了48.2%,病人数下降至16 510人,较2008年下降了55.2%,晚血病人数降至5 804例,较2008年下降了7.52%,2013年以后全省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至0.18%,较2008年下降了88.8%。全省有螺面积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全省钉螺面积下降至27 280hm2,较2008年下降了4.4%,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3年以后全省未查出阳性螺面积;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09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489 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29.6%。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乡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全县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人畜病情、螺情等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004年以来,全县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2 476.17hm2,较2004年下降了23.05%;有螺环境数182个,较2004年下降了24.48%;人群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从2004年的7.55%下降至2012年以后查不出阳性;耕牛感染率从2004年的8.5%降至2011年以后查不出感染牛。2007年全县达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以后全县无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2011年以后全县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2年全县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结论  2004年以来,通过采取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血吸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存在较大面积钉螺分布环境,疫情存在反弹风险,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整理分析2004~2009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描述血吸虫病疫情和流行特点。结果 2004年以来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2.69%,比2004年(9.34%)下降71.20%,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04年(44例)减少96.30%,2006~2009年连续4年未发生突发疫情。2009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降至1.87%,较2004年(8.22%)下降77.28%;实有钉螺面积31 084万m2,比2004年减少1 582万m2。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均降至3%以下。结论通过实施血吸虫病重点项目、整县(村)推进和省部联动综合治理项目,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