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急灸法》是南宋著名针灸学家闻人耆年所撰。该书是闻人氏收集历代名医治疗各种急性病证的灸疗方法,且对其亲自实践后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治疗急危重症的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本文笔者就灸法的适应证,施灸的方法、时机、部位,艾柱的大小、壮数,骑竹马灸法的操作方法及艾药结合等方面对闻人耆年于该书中所体现的灸法的学术思想及施灸特色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了用温和灸法灸中脘、梁丘穴治胃痉挛,灸神阙、上巨虚治肠痉挛,具有简、便、效、验等优点,30分钟内疼痛消失率高于西药时照组,24小时内疼痛复发率低于西药对照组。作者认为温和灸法是治疗胃肠痉挛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类经图翼》的灸法特点作了浅述。书中总结了灸法的要则、罗列了禁灸腧穴、汇集了诸多灸法验方。其灸法内容丰富,就施灸方法而言,有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一般炷如麦粒,其包括化脓灸,或在病变局部直接施灸;间接灸包括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隔附子饼灸、隔姜灸、隔癞虾蟆灸等灸法,用于多种病证治疗。就施灸时机而言,临床宜根据疾病进程、时机而实施灸治。在灸治壮数上强调临证变通。另可根据灸后反应来识别患者病情深浅,判断灸治预后。《类经图翼》对明代以前艾灸疗法的整理、总结和运用,对于后世灸法的继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灸资生经》以灸法的载述独见其长。就该书的灸法特点作了浅述。书中言及用灸法治疗的病证较广;对腧穴宜针宜灸、宜灸不宜针、宜少灸及禁灸穴都作了记述;所列病证灸方用穴精简,大部分灸方只取一穴施灸;重视压痛穴的应用,作为确定施灸穴位的依据;提倡"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施灸原则;重视灸感,对灸感现象有详尽的描述;灸疗法众多,灸药并用的论述也较多;临证时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年龄、部位、病情选择艾炷大小和艾灸壮数,控制灸量;阴虚燥盛之证及孕妇、产后应当慎灸;该书作者认为治病应以调理脾胃为本,并注重预防。该书对灸法的收录和运用广博,而且实用,对后世针灸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杨继洲对灸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希言  马巧琳 《中国针灸》2006,26(6):451-453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不仅是针刺手法的大家,也是灸治的名家,对灸法认识独到而深刻,其贡献主要有3个方面:①大量收录各家灸法和治验,博采众家之长,广集明以前灸法之大成。②结合临床经验,对揣穴与体位、施术先后、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点艾火、发灸疮等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操作规范。③创新形成杨氏临床灸疗特色,即取穴贵精,以疏通经气;用灸在活,能常中达变;灸必有验,当把握时机;针灸、药物宜结合使用;灸后调摄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6.
臧明 《中医药学刊》2010,(6):1328-1329
《太平圣惠方》是集北宋以前各种方书之大成而编纂成的一部大型方书,该书内容颇丰,涉及面广,对针灸的论述是针法、灸法俱载。对该书的灸法学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该书在倡导针法和灸法并重的同时,对隋唐时期部分医家偏重施灸的思想进行了批评和纠正,对灸法的适宜范围、施灸部位、灸量,以及施灸禁忌等提出了独到见解,为后世系统化和科学化研究灸法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不同时期古代医家对灸法的主要学术思想、艾灸主要适应证、灸治方法以及灸药并用的见解,来指导现代医学中灸法的运用,以促进灸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备急灸法》是现存最早的灸法治疗急症专著,涵盖22种急性病症的灸治方法,包括诸发、肠痈、疔疮、附骨疽、霍乱、霍乱转筋、急喉痹、风牙疼、皮肤中毒风、蛇伤、犬咬、溺水、自缢、鼻衄、夜魇不寤、卒忤死、精魅鬼神所淫、妇人难生、转胞小便不通等,用穴精少,灸治有方,灸药结合,保存了南宋以前急症用灸的宝贵临床智慧。通过对该书灸法应用的病种分类、选穴用穴、灸疗方式、潜在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扩大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张雷  蔡荣林  胡玲 《中国针灸》2013,33(3):279-280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该书在保存最早灸方、灸治病症广泛及使用灸材丰富、灸法具有多样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价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0.
《扁鹊心书》是南宋著名医家窦材所撰.该书是窦氏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笔者就该书中窦材灸法学术思想的特点有:崇素灵、辨经络、治病求本、本于真元;重元阳、温脾肾、扶阳三法、灼艾第一;审虚实、取穴精、辨证证治、艾药齐施;道艾火、法阴阳、灸法养生、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1.
《针灸资生经》是由南宋医家王执中编撰而成,该书收录灸法广泛实用,对后世艾灸疗法的理论贡献巨大。文章从施灸时取穴、体位、灸感、顺序、补泻、灸量、禁忌、临床运用、灸后护理,以及灸针药与临床相结合等内容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特点。  相似文献   

12.
“艾”技师     
《双足与保健》2012,(4):12-15
正看似简单的艾灸,不是随便灸一灸就能起到作用的。准确的应用灸法,关键在于掌握灸法的适应范围、寻求最佳的穴位组方、运用恰当的施灸方法、有效的控制灸量和灸感。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首先应因人而宜。如老人、小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糖尿患者则禁用着肤灸,因易出现  相似文献   

13.
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执中所著的《针灸资生经》对灸法的载述独见其长,详细记载了有关灸法体位的选择、壮数的多少、艾柱的大小、施灸的顺序及点艾火等艾灸的技术问题;同时除记载直接灸的灸疗方法外,还记载了隔盐灸、隔蒜灸、隔巴豆灸等间接灸疗法,以及天灸、竹茹灸、鼠粪灸等非艾灸的灸疗方法;而且创新形成王氏临床灸疗特色,即通过发灸疮、洗灸疮、贴灸疮等方式来进行的灸后调护。该书对灸法的收录和运用广博、实用,对后世灸疗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35-537
传统灸法历史悠久,功效卓著,对灸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应熟知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选择施灸材料,明确灸治部位,掌握操作技巧,分辨刺激程度,注重灸后调理。如此掌握要点,知常达变,才能充分发挥灸法应有的治病效能,使传统灸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梳理古代医籍,发现葛洪、巢元方、汪机三位医家持“无病勿灸”的观点,分析后认为其反对未病先灸并非是否定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原因分别为:随病而治的辨证用灸思想;对小儿生理特性的考量,以及对因地制宜原则的把握;对化脓灸滥用的批驳。结合相关文献,得出灸法“治未病”亦有宜忌:灸法防病须明确适应证,灸治已病须辨证,以防传变;灸法“治未病”宜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保健灸不宜使用艾炷化脓灸。在临床上,不能忽视灸法的宜忌,以避免灸误、坏证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自明为南宋江西旴江医家,其代表著作《外科精要》中多处专论灸法治疗痈疽疖疮等外科疾病。从辨证施灸,治病求本;提出上病下灸原则;灸药兼施为用;多种灸式灸法;明确灸治痛痒为度以及告诫重视灸治禁忌等方面总结概括其灸法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对旴江医学著名医家及其代表作进行梳理。从陈自明打破“热证禁灸”、危亦林认为虚实寒热诸病均可用灸、龚廷贤尤重隔物灸、李梴首创脐灸、龚居中提出灸治痨瘵等方面对旴江医学中灸法部分进行阐释,突出旴江医学灸治防病思想。总结旴江医学中辨证施灸、灸量、灸法、灸材、施灸顺序、灸法专科化的临床意义,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神应经》是一本针灸学著作,其对灸法的论述比较广泛,该书中灸字共出现273次,而且在许多篇章中对疾病的治疗都用到了灸法,书中《八穴灸法》 《灸四花穴法》《妇人部》《穴位图》等章节,对灸法的运用做了深刻的阐述.席弘重用灸法,既有严谨认真地继承传播,又有不落窠臼的神来之笔.探究该书中灸法的治疗特点,窥一斑而知全豹,并深刻领略大师风采,以期更好的提取精华,更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灸甲乙经》为西晋皇甫谧撰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术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该书中灸法的特点进行了划线布穴、灸穴详实,辨证施灸,禁灸腧穴、记载详实,证治广泛等四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均是唐宋时期灸法专著。该文通过对两书的研读比较,发现两书在灸治腧穴、灸治方法、灸治思想、灸治范围等方面各有异同。该文主要从载穴分部、取穴定位、灸疗内容、灸法禁忌4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