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例输人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首先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其次对血样进行RDT检测;最后利用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对该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型。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再对血片进行镜检复核。结果初次镜检结果为间日疟原虫,RDT结果为阴性。巢式PCR检测结果,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bp的卵形疟条带;多重PCR(Pf/Pv)检测无特异性条带产生。重新对薄血膜复核镜检,改判为卵形疟原虫。结论综合巢式PCR、多重PCR、RDT和镜检等检测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诊断疟疾及混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疟疾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针对疟原虫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3条分别具有属、种特异性的引物,通过多重PCR反应扩增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结果 19份恶性疟原虫血样均扩增出长度为400 bp的特定基因片段,16份间日疟原虫扩增出长度为300 bp的特定基因片段,20份健康人群对照血样经PCR扩增均为阴性。结论该多重PCR检测系统具有高效、敏感、特异、稳定、简便等特点,适宜于大批量样品同时检测,对疟疾的快速诊断、鉴别混合感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例输入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首先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其次对血样进行RDT检测;最后利用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对该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型。结果:镜检结果为三日疟原虫,RDT结果为非恶性疟感染。巢式PCR检测结果,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40 bp的三日疟条带。结论:综合巢式PCR、RDT和镜检等检测结果,确诊该患者为三日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基因扩增检测四种感染人的疟原虫种类、数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对四种感染人的疟原虫种类、数量进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根据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间日疟的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属、种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荧光定量扩增反应确定标本中的基因拷贝数,用电泳区别各种疟原虫,并对2份疟疾血样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对疟疾血样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通过电泳能区分检测标本中的疟原虫株。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而灵敏地检测出标本中疟原虫的种类、数量,适合疟疾防治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一例输入性疟疾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定。方法采集镜检初诊为输入性卵形疟患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检测、显微镜镜检复核、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经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为非恶性疟原虫阳性;镜检复核查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环状体、大滋养体和配子体,根据形态鉴定为卵形疟;多重巢式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760bp和205bp处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别与Gen Bank数据库中卵形疟原虫变异亚种和恶性疟原虫部分序列的一致性为99.00%。结论该患者经多重巢式PCR和序列分析确诊为湖北省首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变异亚种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例感染不明的恶性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并确诊。方法 2017年10月18日收集该病例临床资料,并开展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采集患者和疑似传染源(供血者)的血样,采用血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剂条(RDT)和PCR三种方法进行疟疾病原检测。结果该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外出史,因治疗白血病有大量输血史。输血后出现畏寒、发热症状和外周血涂片镜检诊断为恶性疟原虫感染,RDT检测恶性疟原虫阳性。经溯源调查,疑似传染源的供血者为非洲籍留学生,在献血前曾有疟疾病史,PCR检测供血者血站留存血样恶性疟原虫阳性。结论该病例为输血性恶性疟,因输入非洲籍留学生血液而感染恶性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疟原虫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疟原虫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于ddPCR方法建立。优化dd PCR的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浓度后,比较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对4种疟原虫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ddPCR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可达到2.3拷贝/μl,重复性良好。13份经qPCR检测的阳性样本,ddPCR检测也均为阳性,正确率达100%;5份经一个疗程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治疗后的疟疾病人样本,qPCR检测均为阴性,dd PCR检测发现其中1份阳性(3.8拷贝/μl)。结论建立的ddPCR能够高度敏感、特异地检测人类4种疟原虫核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4种疟疾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4种疟原虫为研究对象,提取全血样本核酸,采用疟原虫18SSU r RNA作为分子标记,合成通用引物和4种疟原虫特异性引物,建立和优化四重巢式PCR反应体系。结果建立的方法在原虫之间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102copies/μl,经对随机选取的口岸发热样本进行检测,35份血液样本中,检出恶性疟13例、间日疟7例、卵形疟1例、以及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混合感染2例,阳性率为65.7%;比镜检的阳性率54.3%高,尤其是检出混合感染病例比例高,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序验证。结论建立的四重巢式PCR能同时检测4种不同疟原虫引发的疟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适合于口岸输入性疟疾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锦州市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为疾控部门防治和快速检测恶性疟原虫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和流调信息,采用镜检、快检实验(rapid diagnostic test,RDT)及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3种方法对患者血样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在喀麦隆疟疾高度流行区务工期间感染疟疾,经青蒿素类复方治疗8 d;回国后1个月以持续性发热、头痛、畏寒、腹泻等症状入院治疗。镜检见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恶性疟RDT抗原和qPCR基因检测均为阳性,确诊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结论应加强务工归国人员的管理,并通过镜检联合RDT及qPCR检测以提高疟原虫血检效率,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镜检、快速诊断试纸条(rapid diagnostic test,RDT)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tion,Nest-PCR)诊断疟疾应用领域及价值。方法收集2011—2015年疑似疟疾病例血样,采用镜检、RDT和NestPCR进行检测,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综合性能。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疑似疟疾血样64份,镜检、RDT和Nest-PCR检测阳性率均为53.13%,3种方法恶性疟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RDT和Nest-PCR 3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结论 RDT可以应用于基层检测,但须进一步开展镜检或Nest-PCR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检测恶性疟原虫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方法 根据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CPA引物和探针.分别用CPA法、吉氏染色镜检法检测78份发热患者血样,验证CPA法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 采用CPA法对不同病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显示,38份含有恶性疟原虫血样中检出37例阳性,其他病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证明其特异性良好;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与镜检法比较,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7.37%,特异性为100%,准确度为98.72%.结论 用于检测恶性疟原虫的CPA检测体系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可用于临床、预防和出入境口岸现场疟疾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低成本的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套式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应用于间日疟原虫实验室检测的效果。方法制备抗凝静脉血的干滤纸血滴标本,采用干滤纸5%Chelex-100煮沸法提取疟原虫DNA,并进行套式PCR反应;通过比较PCR检测结果与疟原虫镜检结果,评价套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方法的效果。结果在42份样本中,有34份血样PCR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一致,占81%;5份镜检结果无法判断的血样,PCR检测为阳性或阴性;2份镜检结果为阴性的血样,套式PCR检测为阳性。结论套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结果可靠,比镜检方法灵敏,有望在疟疾的实验室诊断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建立对4种感染人的疟原虫虫属及定量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100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因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间El疟原虫的18SrRNA基因共有保守序列及LAMP技术原理,设计一套含有6条疟原虫虫属特异性引物的LAMP反应体系,产物经SYBRGreenI进行显色反应及电泳分析,观察其特征条带的情况,利用LAMP技术检测上述4种疟原虫DNA及其它12种相关寄生虫DNA评价反应特异性,利用PCR技术为参照对LAMP技术检测疟原虫虫属试验的敏感性,利用疟原虫重组质粒探索建立疟原虫LAMP定量的可能性。结果4种疟原虫LAMP产物经显色后呈绿色,经电泳后呈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对照及其它相关寄生虫DNA无明显扩增,重组质粒浓度在1.42X10^4~1.42X10^9拷贝机l范围内时,反应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与PCR方法相比较,建立的疟原虫虫属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是其10倍,检出限达到1.42X10^1拷N/μl。结论建立的检测疟原虫属种、数量的LAMP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合疟疾防治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连市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疟疾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大连市疟疾患者的血片和血液样本,应用镜检,RDT和巢氏PCR(Nest-PCR)分别对血片和血样进行检测。结果:17份样品镜检检出恶性疟原虫10例,卵形疟原虫1例,阴性6例;RDT检出恶性疟原虫13例,共同抗原阳性者1例,阴性3例,与镜检结果一致率为82.4%(14/17);巢式PCR检出恶性疟原虫13例,阴性4例,与镜检结果一致率为82.4%(14/17),与RDT结果的一致率为94.1%(16/17)。结论:采用镜检和RDT联合应用的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巢式PCR可提高虫种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的一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检测。〔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上游通用引物和各自的下游特异性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片段,对疟疾患者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广东口岸回国劳务人员中发现的2名疟疾患者的不同采样时间的全血进行检测,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采集的样本被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60bp和450bp特异扩增带,推测2名患者为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其在入境时处于恶性疟的发作期和间日疟的潜伏期,均属于典型的集体输入性疟疾案例。〔结论〕RT-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国境口岸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系统,用于检测恶性疟原虫感染。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分别采用RT-PCR技术和PCR技术进行检测恶性疟原虫血样并比较两才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血样中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而间日疟和健康人血样均未见扩增带。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检测系统初步显示可检出恶性疟血样中0.34个疟原虫所含的RNA模板。以RNA为检测对象的RT-PCR肉眼可见条带的检测水平较以DNA为检测对象的PCR扩增高。结论 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复式PCR检测疟原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适合于疟疾流行区现场应用的复式 PCR检测系统。 [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处理样本 ,设计针对恶性疟原虫 (P.f) p BPK1- 14基因和间日疟原虫 (P.v)线粒体细胞色素 C氧化酶基因 CO 合成引物 ,混合一次扩增检测P.f 和 P.v。[结果 ]P.f 及 P.v模板分别被扩增出一条 2 10 bp和 370 bp的片段 ,与食蟹猴疟原虫 (P.c)、鼠伯氏疟原虫(P.b)及正常人白细胞无交叉 ,且可检测不同地理株的 P.f 和 P.v,P.f 和 P.v的敏感度分别为 5 .5× 10 - 7和 1.5×10 - 6 ,检测 146份疟区发热病人 ,与镜检结果相比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P.f为 97.9%和 98.7% ,P.v为 10 0 %和 98.7%。[结论 ]该复式 PCR检测系统适应于现场疟疾流行病学监测 ,防治效果考核 ,疑似疟疾病人的诊断及虫种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太原市1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分析,探讨赴疟疾流行区的出入境重点人群疟疾防控策略,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疑似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血制作血涂片镜检和血常规检测,用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疟原虫抗原,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样本中疟原虫进行分型。结果 该病例有低热、头痛症状,有高疟区工作、多次罹患疟疾流行病学史,血涂片镜检可见疟原虫配子体、环状体,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为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卵形疟。根据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诊断为输入性卵形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须重视疟疾高流行区出入境重点人群的疟疾防控与宣教工作,加强口岸多病共防,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止输入再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例输血引起的恶性疟疾发病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该患者及相关献血者的血样进行疟原虫检测。结果该患者和1名有出国史的献血者血液中都检测出恶性疟原虫。结论该患者为输血感染恶性疟疾;应采取多方位措施,预防输血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疟原虫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制快速检测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等并可进行分型的基因芯片。方法 筛选疟原虫高度保守而且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瓣RNA基因片断为探针,制备疟原虫诊断和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时提取标本中的疟原虫核酸,用不对称PCR技术进行扩增和荧光标记,然后与检测芯片杂交,进行扫描和分析。结果 建立的疟原虫检测芯片能特异和敏感的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诊断及分型。结论 成功制备用于疟原虫快速侦检和分型的基因芯片,对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