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州市2012—2013年发现2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患者均有发冷、发热、头痛等典型疟疾临床症状,在基层医疗机构被误诊为"感冒",后经外周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检测诊断为卵形疟感染。给予氯喹、伯氨喹8日疗法正规治疗,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上海市1例境外输入卵形疟复发病例进行调查和处置,为防控输入性疟疾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史,并采用镜检、现场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法(RD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疟原虫;对病例周围人群进行RDT筛查;对病例学习和生活环境开展蚊媒监测.结果 该病例2019年7月在尼日利亚曾...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1例输人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首先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其次对血样进行RDT检测;最后利用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对该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型。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再对血片进行镜检复核。结果初次镜检结果为间日疟原虫,RDT结果为阴性。巢式PCR检测结果,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bp的卵形疟条带;多重PCR(Pf/Pv)检测无特异性条带产生。重新对薄血膜复核镜检,改判为卵形疟原虫。结论综合巢式PCR、多重PCR、RDT和镜检等检测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综合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形态疟原虫感染病例确诊、降低输入性病例误诊或漏诊率的重要性,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方法 对2023年1月16日弥勒市某医院接诊1例间日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镜检、抗原胶体金法(RDT)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巢式PCR)检测,确诊为1例输入性间日疟感染病例。结果 该患者血涂片镜检厚血膜查见疟原虫,薄血膜中查见配子体皱缩成团,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甚至略缩小,颜色正常与周围正常红细胞一致,与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疟疾防治手册》中病原学检查描述间日疟形态不同。结论 用镜检、抗原胶体金法(RDT)和巢式PCR 3种方法,对非典型形态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例国外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患者为非洲东南部马拉维务工人员,回国后数月因发热、发冷、头痛而就医,人院血膜镜检见多期“间日疟原虫”,环状体粗大,大滋养体期,裂殖体期颗粒较粗,受染红细胞明显变形,呈伞状、齿轮状等多种不规则形状,经广东省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血液疟原虫基因检测(PCR法)鉴定为卵形疟,并进行网络直报订正,对患者使用规范化治疗后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们收治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 ,其原虫形态及临床症状与国内间日疟相同 ,但短期内反复发作 ,不能治愈 ,较为少见 ,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梁某 ,男性 ,50岁 ,广西南宁市人。该患者分别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 ,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两次到缅甸佤城从事淘金。据详细询问病史 ,患者在缅甸淘金期间 ,曾出现发冷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并在当地服用过抗疟药 ,具体药物不详。患者于2001年6月从缅甸返回后 ,曾到南宁市卫生防疫站查血并接受氯喹、伯喹治疗 ,症状得到控制。患者2002年5月第2次从缅甸回来后 ,于6月6日自感畏…  相似文献   

8.
恶性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如不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容易发生重病和死亡。本文通过对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处置分析、讨论,力争早明确,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1例输入性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大的传染病。嵊州市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时有输人性疟疾发生,严重威胁我市的疟疾防治成果。2007年7月5日又发现1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锦州市赴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务工、旅游、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输入性疟疾发病有增加趋势。2011年8月24日,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锦州市中心医院报告,称该院接诊了一位疑似疟疾复发患者,遂派专业人员赴该院对患者进行调查处理。1病例资料患者沈某某,女,26岁,待业做家务,居住于锦州市古塔区。2011年8月19日,患者出现间断性发热、寒战、出冷汗,伴  相似文献   

12.
沙洋县属于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属非恶性疟疾流行区.2005年疟疾发病2例,发病率为0.27/10万.2006年5月9 日,发生输入性恶性疟疾 1例,现将病例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灭疟后期疟疾发病情况,为如期达到我国消除疟疾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0- 2010年疟疾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1年来检出输入性疟疾110例,输入病例中以外来人口输入为主,计103例,占输入病例总数的93.64%,本地人口国外感染本地发病7例,占输入病例总数的6.36%.其中外藉人口国外感染本地发病2例,占输入病例总数的1.82%.外省人口外地感染本地发病101例,占输入病例总数的91.82%,在1990年代以四川最多,占58.06%(36/62).2000年后以安徽最多,占35.42%(17/48).结论:在灭疟后期的病例侦查中,应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发热病人高度关注.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及时规范地处置疫点和有效治疗疟疾现症病人,是杜绝病人死亡和消除疟疾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13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市原是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积极防治于1989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20多年未发生疟疾流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宁波,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疟疾随时可死灰复燃,已对全市的疟疾防治成果构成严重威胁。现对2000~2003年发现的131例输入性疟疾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分别从来自泰国的中国籍游客和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籍商务人员中各查获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输入性登革热境内传播疫情。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1例境外输入恶性疟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发展成脑型疟的诊疗救治情况分享,为输入性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上海市疟疾监测方案(2016年版)》,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隔离医学观察记录、患者就诊、治疗、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患者2020年4月21日自非洲高疟区入境,新冠肺炎隔离期间5月1日至5月4日白天测温正常,晚上出现发热,不在隔离观察测温时段,未自行报告,5月4日晚症状加重,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报告隔离点,转至定点医院,入院体温39.8 ℃。5月5日、6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两次阴性,5月8日疟原虫检测结果为恶性疟阳性,5月9日凌晨出现颅内水肿昏迷,多器官功能损伤,血小板降至39×109/L,血压177/107 mmHg,心率130次/min,呼吸30次/min,体温40.4 ℃,考虑脑型疟,在对症支持抢救和首次抗疟用药后6 h脱离生命危险。5月18日11时痊愈出院。 结论 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应加强来自疟疾高发区的入境人员输入性疟疾健康教育,指导做好疟疾相关症状的自我观察和主动报告,提高求诊意识,减少因担心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就诊转运治疗的繁琐流程,而隐瞒轻微不适症状,导致出现病情加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重症疟疾发生的风险,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从公共卫生风险监测角度,讨论消除疟疾输入引起继发传播的流行病学风险及相关因素,并提出我国疟疾消除后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梳理《2022年全球疟疾报告》中全球疟疾疫情流行动态以及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口岸疟疾疫情监测报告,总结疟疾消除后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现状。结果 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中存在口岸风险监测不及时、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结论 通过以科技化手段提升口岸风险监测能力,探索建立入境人员健康长效监测机制加大国际旅行重点人群防治宣传力度优化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8.
报道输入性恶性疟传染病1例,提高对各种输入性传染病警惕性.通过分析该疾病散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病原学诊断方法,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劳务出国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疟防水平及疫情监管.  相似文献   

19.
对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及处置,提示口岸检验检疫人员过硬的专业本领、快速的联防联控、旅行者受教育和配合程度以及对传染病的风险意识、口岸有效控制蚊媒密度,是成功阻断输入性登革热境内疫情扩散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往返非洲的劳务人员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现将本县发现的首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