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近期欧洲一项针对酒精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是区分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有效诊断标准。目的:探讨CLIF-C OFs在非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AD患者中鉴别ACLF的有效性。方法:筛选并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非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AD患者274例,按CLIF-C OFs标准分为入院时ACLF组、入院28 d=ACLF组和非ACLF组。分析ACLF组和非ACLF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死亡率。结果:入院时ACLF患者40例27例为人院28 d=ACLF组,非ACLF组207例。ACLF组TB、Cr、INR、ALT、AST、ALB、WBC、ChildPugh、CTP、MELD、MELD-Na评分均显著高于非ACLF患者(P0.05),且年龄更轻(P0.01)。ACLF组肝、肾、脑、凝血、循环、肺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ACLF组(P0.01),28 d和90 d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1)。入院28 d=ACLF组上述指标与入院时ACL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TB水平、28 d内合并感染为进展为ACLF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AD患者中确实存在一群疾病程度更严重的ACLF群体,CLIF-C OFs标准可将ACLF患者从非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AD患者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欧洲肝病学会提出的适用于以酒精为病因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CLIF Consortium Organ Failure score,CLIF-C OF)是否适用于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方法筛选并纳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患者854例,按CLIF-C OF标准分为ACLF组和非ACLF组。分析ACLF组和非ACLF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病死率。结果 ACLF组262例和非ACLF组592例。ACLF组较非ACLF组年龄大,肝、肾、脑、凝血、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情况均显著高于入院非ACLF组(P0.01),28 d和90 d病死率均显著升高(27.1%比3.1%、39.6%比4.9%,P0.01),提示病情更重。结论欧洲肝病学会所提出的评分标准可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合并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筛选出一组病情更为危重、病死率更高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群体。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确实存在一群疾病程度更严重的ACLF群体,CLIF-C OF标准可将ACLF患者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急性失代偿患者中区分出来,以指导临床医生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慢性肝病患者因肝炎活动、急性失代偿或肝衰竭及其并发症住院,病情严重程度不一,需要分层管理。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进展性慢性肝病患者中短期病死率最高的群体,均应在三级医院诊治。未达到ACLF的患者虽然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存在进展至ACLF的风险,一旦进展到ACLF,病死率明显增加,需进行分层管理:其中进展率极低的患者转归良好,在基层医院救治即可;而有进展至ACLF风险的高危人群,应当密切监视病情变化,及时转诊。目前尚缺乏准确评估进展至ACLF风险的预测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标志物或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起病时肝内、外器官衰竭特点,探索新型ACLF临床分型特征,为疾病诊治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首次确诊为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病时肝内、外器官衰竭的情况,将患者分为Ⅰ型和Ⅱ型ACLF。Ⅰ型ACLF为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功能衰竭;Ⅱ型ACLF为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分析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ELD、MELD-Na和CLIF-C ACLF评分系统对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共纳入582例ACLF患者,其中Ⅰ型ACLF患者535例,Ⅱ型ACLF患者47例。两组患者的病因均以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为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Ⅰ型ACLF以慢性非肝硬化肝病(28.2%)和代偿性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LT及PLT参数在不同分型、不同病因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差异,评估PLT和PLT的动态变化对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36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肝功能、PLT及PLT参数,比较不同分型及病因的ACLF患者PLT水平与PLT参数(PLT分布宽度、平均PLT体积),分析其对于ACLF患者90 d死亡率的影响,分析基线、入院后7 d、14 d PLT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PLT动态变化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根据PLT水平及总生存情况绘制ROC曲线。结果 C型ACLF患者PLT水平在明显低于A型及B型ACLF患者(P值均<0.001);相比于乙型肝炎组ACLF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ACLF患者平均PLT体积降低(P=0.035);根据ROC曲线得出临界值,PL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各预后评分模型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2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70例,在纳入的192例患者中,其肝病基础分别为非肝硬化慢性肝病(A组,n=54)、代偿期肝硬化(B组,n=87)和失代偿期肝硬化(C组,n=51)。分别采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研究组CLIF-C ACLF评分模型和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COSSH)模型预测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和病因构成比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TBIL和IN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C组腹水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6%和47.1%,显著高于B组的62.1%和33.3%或A组的40.7%和22.2%(P <0.05);A组28 d和90 d生存率分别为63.0%和59.3%,与B组的69.0% 和57.5%或C组的56.9%和47.1%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TBIL、Cr、INR和肝性脑病是ACLF患者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MELD、CLIF-C ACLFs和COSSH-ACLFs模型预测生存的效能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而以MELD评分的效能最优。结论 不同肝病基础的ACLF患者临床特征和并发症存在差异,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8,(12)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虽然ACLF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但欧洲(欧洲肝病学会)和亚太地区(亚太肝病研究学会)的专家对ACLF的定义略有不同~([1-2])。总体而言,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无论病因)基础上发生急性失代偿的患者。ACLF可在任何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中发生,且常存在急性感染发作、肝脏灌注受损、药物或其他因素如  相似文献   

8.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临床独特的肝病综合征,预后不良。ACLF是在原有肝病基础上的重症慢性肝炎,绝大多数患者同时有肝硬化,即在肝功能不良、全身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当前,世界范围内对ACLF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ACLF共同的特点是往往除肝衰竭外有多脏器衰竭,尤其是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与慢性肝衰竭相似,但预后却截然不同,ACLF在28天内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ABC分型的预后及最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和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COSSH)最新COSSH-ACLF Ⅱ评分对ACLF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1 409例随访队列进行ABC分型,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和MELD、MELD 3.0、COSSH-Ⅱ及住院3 d后COSSH-Ⅱ评分(COSSH-II-3d), 评估对患者360 d预后的预测能力, 同时比较了对不同分型及不同病因ACLF预后预测的差异。结果 1 409例ACLF患者生存曲线显示, A型ACLF与B型、C型ACLF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 Rank(Mantel-Cox)χ2=80.133, P<0.01;A型与C型比较, χ2=76.198, P<0.01;B型与C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717, P>0.05。AUROC分析MELD、MELD 3.0、COSSH-Ⅱ及COSSH-Ⅱ-3d AUROC[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44、0.655、0.817和0.839(P值均<0.01)。CO...  相似文献   

10.
[摘要]?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易引发肝细胞癌和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 AD)是LC严重损伤肝功能的表现,干预不及时可使LC进一步转化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增加致命风险。预防ACLF发生的关键是早期识别AD向ACLF转化,目前尚无预测评分系统可用于准确预测ACLF前期细菌感染。近期,有研究表明,全身性炎症是这一进程的主要机制之一,全血细胞计数来源的血液学免疫指标能反映全身炎症情况,可用于评价肝病进展。本文总结了这些指标在LC进展、尤其是AD向ACLF转化预测方面的最新研究,并对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早期识别细菌感染并预测从AD到ACLF的进展,提高LC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诱因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差异和近10年发病诱因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医院住院治疗的53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转归(好转/死亡),并计算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537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 511例(95.16%)、HCV相关ACLF 3例(0.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37%)、未分型18例(3.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 2例(0.37%)。537例ACLF患者中,34.8%无发病诱因,17.1%未规范治疗,16.0%为HBV-ACLF停用核苷类似物(NAS),9.7%饮酒,6.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 28 d病死率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53、11.351、4.274,P值均<0.05)。手术[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2.132(1.240~3.664)]、感染[HR及95%CI:1.942(1.262~2.989)]是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后5年发病诱因与前5年发病诱因比较,药物诱发ACLF患者比例明显增高(χ2=6.365,P<0.05)。结论ACLF患者存在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因时,与无诱因患者比28 d病死率增高;手术和感染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常用的四种出血事件评估标准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血事件。方法 在56例非-ACLF、26例达到亚太肝病协会发布标准的ACLF(APASL-ACLF)和12例达到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的ACLF(EASL-ACLF)患者,采用出血学术研究会标准(BARC)、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标准(GUSTO)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标准(ISTH)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57.6%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非ACLF组出血发生率为41.1%,显著低于APASL-ACLF组或EASL-ACLF组的76.9%和100.0%(P<0.05);有出血事件组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13.0%和24.5%,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的0.0%和 0.0%(P<0.01);BARC标准、TIMI标准和GUSTO标准判断28 d短期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747~1.000)、0.801(95%CI:0.653~0.94)和0.841(95%CI:0.697~0.984),均显著低于ISTH标准的0.95(95%CI:0.861~1.000,P<0.05)。结论 ACLF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多,但致死性出血事件少见。在四种出血评分标准中,经验证,ISTH标准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我国及亚太地区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显示,与发生在无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相比,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抵抗后续急性打击的能力更强.该发现促使临床专家和基础研究者从慢性肝病基础上损伤抵抗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来探讨ACLF的发病机制.本文就肝纤维化基础上损伤抵抗(模拟ACLF)现象及其细胞与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述评,以期为阐明ACLF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倩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10):2301-2306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短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准确评估ACLF患者预后,对临床决策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ACLF预后评价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现有的预后评价体系,帮助临床医生及时给予适当的临床干预措施,进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各种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于慢性肝病后,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病患者体内,肠道菌群毒素可通过门静脉或体循环至肝脏导致肝细胞死亡,此外,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机制发生移位,诱导感染、血管扩张和全身炎症反应发生,促使疾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和ACLF,最终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梳理了近5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在ACLF发生、发展、防治中的意义。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病进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ACLF病因学中的作用,为ACLF的诊断和治疗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常用的四种出血事件评估标准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血事件。方法在56例非-ACLF、26例达到亚太肝病协会发布标准的ACLF(APASL-ACLF)和12例达到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的ACLF(EASL-ACLF)患者,采用出血学术研究会标准(BARC)、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标准(GUSTO)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标准(ISTH)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本组57.6%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非ACLF组出血发生率为41.1%,显著低于APASL-ACLF组或EASL-ACLF组的76.9%和100.0%(P0.05);有出血事件组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13.0%和24.5%,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的0.0%和0.0%(P0.01);BARC标准、TIMI标准和GUSTO标准判断28 d短期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747~1.000)、0.801(95%CI:0.653~0.94)和0.841(95%CI:0.697~0.984),均显著低于ISTH标准的0.95(95%CI:0.861~1.000,P0.05)。结论 ACLF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多,但致死性出血事件少见。在四种出血评分标准中,经验证,ISTH标准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正【据Hepatology Research 2021年4月报道】题:呼出气冷凝液代谢组学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作者Jing J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导致慢性失代偿肝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国内外临床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题。部分ACLF患者在治疗"黄金窗"阶段通过积极救治,能够获得可逆性的恢复,因此早期预测ACLF预后对患者及早施救以及重症化防控十分有益。肝臭是由重症肝病患者所呼出的一种特殊气味,  相似文献   

18.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恶化,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其短期病死率高。目前较多研究发现ACLF主要发生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的患者上,而其不同于传统肝硬化AD,最主要特点是ACLF短期和中期的预后较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表现出预后的临床异质性。单纯的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首次非出血的AD患者和发生任何第二  相似文献   

19.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归纳了ACLF的概念、病因以及涉及炎症反应、氧活性、代谢等方面的发病机制。总结了ACLF的最新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认为ACLF发展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对ACLF应该有一个全球普遍适用的定义,从而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ACLF的临床诊治,而且需要前瞻性研究来确定慢性肝病发展为ACL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是以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特点的复杂临床综合征。ACLF具有可逆转性,长期预后转归结局多样化。依据疾病特征进行ACLF临床分型,对优化疾病管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东西方ACLF定义和临床特征,从起病表现和动态转归的新视角重新定义,提出ACLF新型临床分型。第一种是基于起病时肝内、外器官衰竭为特征的ACLF临床分型,包括:Ⅰ型ACLF,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脏功能衰竭;Ⅱ型ACLF,慢性肝病基础上肝脏急性失代偿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第二种是基于临床转归的动态ACLF临床分型,包括A型:快速进展型,B型:快速恢复型,C型:缓慢进展型,D型:缓慢恢复型,E型:缓慢持续型。新视角ACLF临床分型的提出,期望东西方学者对ACLF疾病认识更具有包容性,缩小分歧,优化疾病管理路径,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供临床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