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是T淋巴细胞膜表面表达的负向协同刺激分子, 与其主要配体(PD-L1)形成通路后,可以减弱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甚至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衰竭。PD-1/PD-L1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效应T细胞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该途径可能是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是近年来发现的属于B7/CD28家族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PD-L)结合后在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化及增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PD-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与肝脏炎症程度、ALT及病毒载量等密切相关。通过不同途径阻断PD-1/PD-L1通路可以使耗竭的T淋巴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提示可能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已在多种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展现疗效。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在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及测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外周血T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93±1.23%和33.13±3.38%(P<0.05),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9±1.88%和32.47±2.18%(P<0.05);Child-Pugh A级(30.58±2.99%和32.19±1.44%)、B级(34.61±1.43%和33.46±2.58%)和C级(34.2±2.31%和31.76±2.33%)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肝硬化患者,T细胞表面PD-l和PD-Ll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2=0.8326和:r2=0.643,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提示T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而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并导致病毒感染持续。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是可以表达在T淋巴细胞膜表面的负向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他与PD-1配体(programmeddeath 1 ligand,PD-L)形成通路后,可以减弱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甚至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衰竭.近来研究表明PD-I/PD-L通路的形成可以影响HBV...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取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抗体治疗胃癌,对患者预后生存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取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PD-1/PD-L1抗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不良反应、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A199、CA724、CEA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CA199、CA724、C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明显较长(P<0.05)。两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倦分级和总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皮肤瘙痒、皮疹、腹泻分级更低(P<0.05),研究组皮肤瘙痒、皮疹发生率、腹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途径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PD-L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等相关联。PD-L1可能通过保持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不成熟状态,增强调节性 T 细胞功能,与浸润性淋巴细胞表面高表达的 PD-1相互作用诱导 CD8+ T 细胞凋亡等机制介导肺癌的免疫豁免。目前针对 PD-1/PD-L1途径的临床免疫治疗试验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9.
彭强  李利发  周何  周彤 《山东医药》2022,62(1):86-89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而针对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往往随着治疗日久而出现大量并发症或耐药现象.免...  相似文献   

10.
11.
郭煜  毕经旺  时延龙 《山东医药》2020,60(22):105-108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参与免疫反应的关键抑制因子之一。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可导致T细胞衰竭,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因此,以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能够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并且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研究发现,错配基因修复缺失(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CR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高,是PD-1/PD-L1抑制剂免疫疗法的优势人群,免疫治疗效果较好。而错配修复功能完整/微卫星稳定mCRC患者免疫治疗无肯定效果。PD-L1、dMMR、肿瘤突变负荷等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选择免疫治疗有效的肿瘤患者,但目前这些生物标志物还难以准确地预测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和 B细胞表面,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共抑制分子。当 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death-ligand 1/2, PD-L1/2)结合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使肿瘤逃避免疫破坏。阻断 PD-1/PD-L1通路,则可能减弱其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增强细胞免疫、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大量研究证明PD-1/PD-L1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将对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是由pdcdl基因编码的一个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在维持外周耐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在慢性病毒感染、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疫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小松  姜涛 《山东医药》2020,60(10):102-105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免疫治疗等。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一种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在HCC肿瘤免疫过程中诱导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研究发现在肝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免疫治疗或其他常规治疗后,PD-1/PD-L1高表达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但PD-1/PD-L1作为临床预后标志物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17.
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50 mg/L ox-LDL含或不含5μmol/L辛伐他汀共同孵育温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RT-PCR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表达明显升高(P〈0.01);预先给予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PD-L1表达,与单纯ox-LDL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L1参与了辛伐他汀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T1DM是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的Ins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负性调节T细胞功能维持机体自身免疫稳态,在T1D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D-1/PDL-1通路在T1DM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芪灵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芪灵合剂联合拉米夫定片(LAM)治疗组29例和单用LAM对照组27例,于抗病毒治疗的第0、24、48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的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转阴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 24周、48周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逐渐下降;48周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D4+T细胞PD-L1 48周后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芪灵合剂联合LAM能够提高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