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各72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脾脏长径、厚度、门静脉主干直径(MPV)的变化情况。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脾脏长径、厚度、MPV均明显减少,PLT、WBC升高,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脏及血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症有一定疗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脾功能亢进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71例P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地五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采用UDCA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治疗24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ALP)、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TBil、ALP水平、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完全反应、部分生化指标(GGT、TBil)改善、肝脏硬度值下降、证候积分减少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PBC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第三级预防方案(简称:补肾生髓成肝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8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330份。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综合治疗组150例和补肾生髓成肝方案治疗组180例,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生存率,并观察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生化指标(ALT、AST、 TBil、Alb、WBC、PLT、NLR、PT、 PTA)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生存率(3个月82.78%,6个月37.22%)显著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生存率(3个月70.67%,6个月21.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患者Alb(37.17±7.72 g/L)及PLT(161.23±75.67 g/L)显著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患者Alb(34.57±5.98 g/L)及PLT(137.44±97.74 g/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生髓成肝组患者TBil(50.11±86.96μmol/L)、NLR(4.44±3.69)显著低于常规综合治疗组患者TBil(81.59±125.83μmol/L)、NLR(6.63±5.6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第三级预防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改善肝功能,其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肝再生微环境从而延缓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简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417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西药治疗组(7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0例)和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193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8周后患者死亡率及临床生化指标(ALT、TBil、Alb、PTA)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的死亡率(12. 95%)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48. 65%)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 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补肾生髓成肝治疗组在降低总胆红素(TBil)及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方面与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能更好地促进黄疸消退及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运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益血生胶囊治疗3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致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感染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可以延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1].但临床上部分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即使肝功能比较理想,但因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而不能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终未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低,也不适合肝移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因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后,用十扰素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艾灸床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4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患者23例经艾灸床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经升血细胞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后期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对比分析停药后的后期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3天白细胞上升至超出基线范围,治疗前后分别对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及以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仍可稳定在高于基线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在停药2周后三系细胞普遍恢复至基线水平,甚至个别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三系细胞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艾灸床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辅助治疗,能使三系细胞稳步上升并长期稳定在高于基线范围,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对比观察治疗组 (肝、脾动脉双栓塞组 )与对照组 (单纯肝动脉化学栓塞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门脉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治疗组 82例治疗后血细胞均见不同程度增高 ,血小板呈现倍增 ,PT、APTT同术前比有较明显改善 ;对照组 86例治疗后均有WBC、PLT的进一步减少 ,PT、APTT延长。两组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免疫指标检测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门脉压力有较明显下降 ,未发生一例上消化道出血 (UGIB) ,对照组介入术后有 10例发生UGIB。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有较好疗效 ,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门脉压 ,为综合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在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PLT≤75×109/L)的患者66例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皮下注射rhIL-11 3 mg/次,qd;另一组接受皮下注射rhTPO 15000μg/次,qd;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rhIL-11和rhTPO两个治疗组入组例数分别为42例和24例,rhIL-11和rhTPO治疗后血小板数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rhIL-11和rhTPO两组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5.95×10~9/L±12.31×10~9/L、45.92×10~9/L±37.47×10~9/L;rhIL-11治疗的第10天血小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rhTPO治疗的第7天血小板数值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在治疗开始的第3天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rhIL-11组第3、5、7、10天的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分别增长了4%、18%、21%、50%,相比治疗前,rhTPO组第3、5、7、10天的血小板分别增长了39%、84%、145%、267%;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rhIL-11治疗前后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rhTPO治疗后血小板数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 L-11与rhTPO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100%,且二者之间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L-11治疗后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rhTPO对血红蛋白无影响;rhIL-11和rhTPO对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肝功能及凝血无影响;rhTPO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hIL-11(P0.05).结论rhIL-11与rhTPO均能短期显著升高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水平,相比rhIL-11,rhTPO提升血小板时间更快,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舒肝益脾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舒肝益脾胶囊(治疗组)和水飞蓟宾葡甲胺(对照组),疗程3 mo,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脾静脉主干宽度变化、脾脏横径变化、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TOUCH)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降低转氨酶指标及减轻肝纤维化(主要是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TOUCH数值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低黄疸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对脾脏肿大的改善即脾脏回缩(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脾脏横径变化)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舒肝益脾胶囊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探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体积、肝总动脉、脾动静脉、门静脉内径差异及肝脏血流状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42例,无肝脾疾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1)测量比较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组与对照组脾脏体积、肝总动脉、脾动静脉、门静脉内径之间的差异;(2)分析比较脾脏体积与各相关血管内径之间的相关性;(3)测量比较基于Couinaud分段肝脏五叶相关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脾脏体积与各血管内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组脾脏体积及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108、17.484、23.124、13.636,P值均<0.05)。(2)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脾脏体积及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418、13.293、15.136、7.093,P值均<0.05),但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脾静脉、门静脉、脾动脉内径与脾脏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0.548、0.726)。(4)脾功能亢进组全肝叶PVP、T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组HPI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肝右后叶HPI高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555、4.570,P值均<0.05);各组间全肝叶H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脾功能亢进组全肝叶HAP均低于对照组、轻及中度脾功能亢进组。结论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静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与脾脏体积增大一致,且中、重度为著;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门静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均减少,肝动脉灌注量以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12.
脾功能亢进是肝炎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但对于尚未进展至肝硬化的慢性肝炎患者,其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尚不清楚。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95方案”)的病理诊断标准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分级,我们对497例病理确诊的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及112例临床诊断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真丝线段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8例。栓塞主要于脾实质区红髓小动脉,结果所示短期内有明显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上升,脾脏缩小,栓塞反应不重。认为是一种较安全、技术不复杂而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对机体侵袭性小,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可代替单纯性脾切除。  相似文献   

14.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77例Child-Push B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行PSE术40例,脾切除术37例,比较术前术后肝功能、血常规、术后并发症。PSE术能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 的外周血象,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即有明显回升(P<0.001)。PSE术后可出现脾包膜下血肿、上消化道出血、肝性 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但低于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机率。PSE术治疗肝硬化脾亢,近期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真丝线段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8例。栓塞主要于脾实质区红髓小动脉,结果所示短期内有明显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上升,脾脏缩小,栓塞反应不重。认为是一种较安全、技术不复杂而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对机体侵袭性小,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可代替单纯性脾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3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至正常水平,脾区疼痛的发生率为97.81%,发热发生率为86.34%,腹水发生率为15.85%,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且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理想,方法安全。术前做好详细的病情评估及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水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前、脾肾间隙、肝肾间隙、下腹部腹水量的影响,评价该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至研究结束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健脾补肾利水方,疗程为1月,随访1月。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15d、治疗1月及随访1月体重、腹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15d、治疗1月及随访1月体重、腹围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15d、治疗1月及随访1月肝前、下腹部腹水量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月、随访1月肝前、下腹部腹水量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15d、治疗1月及随访1月脾肾间隙、肝肾间隙腹水量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5d、随访1月脾肾间隙、肝肾间隙腹水量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④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15d、治疗1月及随访1月腹水指数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月、随访1月腹水指数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利水方可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体重、腹围及肝前、脾肾间隙、肝肾间隙、下腹部腹水量,并能降低腹水指数,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PS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良  郭都 《山东医药》2009,49(6):105-106
目的观察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46例HC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TACE联合PS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自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SE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80例,其中研究组48例,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32例,行脾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E后脾局部梗死后门静脉内径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显著,微创易恢复,门静脉宽度变窄,门脉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脾切除手术,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以及血象变化,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WBC、RBC、Hb和PLT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WBC、RBC、Hb和PLT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能使恢复患者正常血象,提高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术后疼痛较轻,患者出院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