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索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2月14日至2月19日,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478例,罹患率为6.72%(478/7 113);2月16日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三和高二两个年级;单独在第一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为4.09%(46/1 124),单独在第二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为4.86%(61/1 256),单独在两个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患者肛拭子15份,诺如病毒RT-PCR检测阳性8份。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供水系统受到一过性污染是本起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彭芳  姚栋  叶文  黄政  陈静芳  徐明忠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328-1331
目的 对长沙市2017年5月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中的病毒基因型别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采集疫情中4份病例粪便标本和2份饮用井水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诺如病毒GI和GII型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测定ORF1与ORF2连接区域序列并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 采集的6份标本中有2份病例标本和1份井水标本诺如病毒GI型阳性,基于核酸序列的进化树分析发现ORF1区域序列位于GI.P11型别分支,ORF2区域序列位于GI.6型别分支。3份阳性标本毒株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9.8%~100.0%。全基因组序列毒株编号为Hu/CSNV0501/2017,基因组编码区全长为7 602 bp。Simplot软件分析重组位点位于ORF1区域序列约5 341 bp。 结论 本次疫情的传染源为井水污染传播,引起此次胃肠炎疫情的病原体为诺如病毒GI.6[P11]重组型。应加强对长沙市诺如病毒少见重组亚型的监测,为重组毒株的遗传进化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江都区某中学一起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查找病原,分析可能的传播危险因素,为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汇总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集部分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累计发现病例180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0.63%;临床表现以呕吐(91.11%)、腹泻(83.89%)、恶心(60.56%)和腹痛(47.78%)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均为轻症病例;疫情历时15 d,首例病人出现后第3 d疫情达峰值;病例覆盖26个班级(占86.67%,26/30),主要集中在初三年级,班级分布有明显空间聚集性,发生首例病人的2号楼罹患率(26.57%)明显高于3号楼(5.89%)和4号楼(2.77%)(χ^2分别为90.89、107.23,均P<0.01)。实验室检测18份疑似病例肛拭子标本有9份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现场调查发现,学校教学楼无学生用洗手池等基础卫生设施,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流于形式。结论本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首例病人发现和隔离不及时、教学楼基础卫生设施缺乏、呕吐物未及时清理消毒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胃肠炎病例的监测,完善学校的基础卫生设施,规范病人呕吐物的处理,防止类似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在国内的流行现状。方法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文献。结果从地点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农村,其次是医院、监狱、社区和公司;从时间分布来说,2004-2009年的数据显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每月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1-3月份和11-12月份两个阶段;从人群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主要发生在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群。结论诺如病毒胃肠炎主要暴发于学校和农村,以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群为主,而且每月都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这些可能与卫生条件落后、地域广、跨越纬度多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以下称F小学)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控制学校内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F小学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人员样本和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结果 2018年10月19 - 22日,F小学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病例145例,罹患率为21.77%。采集呕吐物及粪便标本29份,采集环境涂抹标本10份, 经检测9份粪便标本和2份涂抹标本为GⅠ型诺如病毒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餐饮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本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发生特征、临床表现、采集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疫情从2013年1月17日起到21日结束,共确诊病例18例。6件粪便标本中检出5件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83.33%,其中2件阳性标本经基因测序分析为诺如病毒GⅡ.4/Sydey 2012变异株。结论此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密切接触导致传播,通过采取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中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胃肠炎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NoV)感染状况,并对其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收集江苏省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7起胃肠炎暴发疫情患者肛拭子标本共67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定性检测,NoV阳性标本用RT-PCR扩增其聚合酶区及VP1区基因片段进-步测序分型.结果 7起疫情均为NoV感染引起的暴发,检测阳性率为67.2%(45/67).全部45株阳性毒株序列分析表明7起疫情中除-起是由GⅡ.3型感染引起外,其余6起均由新GⅡ.4感染引起,其中38株毒株与2012年澳大利亚参考株GⅡ.4/Sydney株同源性均在99%以上.进-步对6株新型Sydney变异株的衣壳蛋白VP1区扩增测序,并与9株近年流行株的VP1区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6株毒株的VP1区部分氨基酸已出现突变,而氨基酸位点的突变是与病毒抗原性密切相关.结论 江苏省7起疫情暴发聚集且感染毒株型别单-,说明已出现新NoV变异株,其原型株GⅡ.4/Sydney已在国外多地引起暴发和流行,提示该毒株将是今后防控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 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珠海市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6年珠海市期间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诺如病毒RNA并进行基因测序分型。结果 2011-2016年珠海市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56起,时间分布在1-3月、6月、9-12月;场所为学校(20起)、托幼机构(20起)、餐厅(6起)、公司(6起)、建筑工地(2起)、其他场所(2起);临床特征主要是呕吐(802%)、腹泻(463%)、血常规WBC升高(540%);共8种基因型,分别为GⅡ17(250%)、GⅡ3(250%)、GⅡP16-GⅡ2(214%)、GⅡ6(89%)、GⅡ4/ Sydney_2012(71%)、GⅡ4/2006b(71%)、GⅡ7(36%)、GⅡ5(18%);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625%)、食物传播(339%)及水传播(18%);污染食物有蚝(3起)、沙蚬(1起)、海带丝(1起)及凉拌菜(1起)。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暴发场所,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高危食物为蚝,应加强病例隔离及高危食品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0.
刘昊晖  陈婷  覃健敏  农皓 《职业与健康》2020,(14):1987-1990
目的分析2018年南宁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方法对报告的9起疫情的三间分布、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进行描述性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起疫情,每起疫情随机抽取2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2018年南宁市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9起,涉及病例145例,总罹患率为3.45%。时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夏秋季(9—10月),占全年疫情总数的66.67%(6/9);空间分布上,所有疫情均发生在教育机构,其中托幼机构占比最高(6起,66.67%),其次是小学(2起,22.22%);人群分布上,男女比为1.01∶1,以2.5~6岁幼儿为主(占55.86%)。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占66.67%),其次为食物传播(33.33%)。1起疫情为GⅠ和GⅡ组病毒混合感染所致,8起为GⅡ组病毒感染所致。结论引起南宁市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是GⅡ组诺如病毒,夏秋季是高发季节,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高发场所,人传人是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对高发场所重点人员的培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和午托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间中山市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中山市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2013—2017年间中山市20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病例标本,采用 RT-PCR方法测定诺如病毒VP1基因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 20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及小学,占疫情总数的80.0%(16/20)。获得了77株病毒的VP1基因全序列, 20起疫情分别由GII.4 Sydney_2012(25.0%, 5/20),GII.3(25.0%, 5/20),GII.17(25.0%, 5/20),GII.2(15.0%, 3/20),GII.21(5.0%, 1/20),及GII.6(5.0%,1/20)亚型引起,5起暴发中GII.4 Sydney_2012分为两个不同分支。 结论 GII.17型为中山市新发现流行毒株,2016年底发现的两起GII.4 Sydney_2012区别于以往出现GII.4 Sydney_2012,可能为新亚型的重组毒株(GII.P16-GII.4 Sydney_2012)。VP1基因序列分析可作为有效的诺如病毒分型工具, RdRp基因分析应作为重要补充以确定毒株的重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2.
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其感染基因型包括GG Ⅰ、GG Ⅱ和GGⅣ[1].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十分普遍[2],尽管如此,国内报道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多为GGⅡ[3-5],而GGⅠ特别是多区域人群暴发的研究较少涉及.2008年3月杭州市某区发生一起GG Ⅰ诺如病毒的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发生在某高校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发病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和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从2008年3月26日起到4月7日结束,共确诊病例158例.病人的粪便中检出诺如病毒核酸.[结论]这是一起由于厨房从业人员携带诺如病毒并传染给学生而引起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西地区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西共报告6起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累计病例257例,99.61%为临床诊断病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暴发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病例时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春秋季的3、10和11月;病例年龄主要为1~10岁(29.13%)和11~20岁(54.72%);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经水、食物、人传人接触传播等多途径。共采集87份病例、48份食堂从业人员肛拭子,检出诺如病毒RNA阳性数分别为44份和4份,检出率分别为50.57% 和8.33%。结论 广西地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学校,应重点针对中小学校, 开展健康宣教,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等监测工作, 减少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起胃肠炎暴发疫情,以查找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选择部分确诊病例开展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调查。结果在学校共发现269例病例,学生264例(罹患率17.38%),教师5例(罹患率4.39%);学生家长中共发现7例病例;病例班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号教学楼西面楼梯两侧班级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χ2=195.00,P<0.01)。24名学生、3名家长、1名生活老师和1名清洁工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物体表面涂抹标本、桶装水均阴性。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最短为发病后3d,最长14d,中位时间为7d。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为首例病例呕吐物污染环境后造成一次局部范围的共同暴露,通过接触传播使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游学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及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依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利用问卷星开展个案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呕吐物、肛拭子及食品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病原。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现135例疑似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27份标本(20份人员生物样本,3份水样本及4份环境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2020年11月17日午餐在某酒店共同聚餐史,共同就餐点餐饮店有3名从业人员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使用被污染的露天井水清洗菜品及餐具可能是导致本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共同饮食暴露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广东省115起由GⅡ.2、GⅡ.17和GⅡ.4/Sydney 3种基因型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广东省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采用RT-PCR方法对每起疫情的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经基因测序后确定病毒基因型,对GⅡ.2、GⅡ.17和GⅡ.4/Sydney 3种基因型暴发疫情特点进行分析,采用直接标准化法计算病例呕吐和腹泻的比例。结果 广东省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67起,GⅡ.2、GⅡ.17和GⅡ.4/Sydney 3种基因型引起115起。暴发场所中,GⅡ.2型为小学占39.68%(25/63)、托幼机构占28.57%(18/63)、中学占25.40%(16/63)、大学占6.35%(4/63);GⅡ.17型为中学占41.03%(16/39)、其他社会单位占20.51%(8/39)、小学占15.38%(6/39)、大学占12.82%(5/39)、社区和托幼机构各占5.13%(2/39);GⅡ.4/Sydney型为大学占53.85%(7/13)、托幼机构和其他社会单位各占15.38%(2/13)、小学和中学各占7.69%(1/13)。传播途径中,GⅡ.2型为接触传播占77.78%(49/63)、食源性传播占17.46%(11/63);GⅡ.17型为食源性传播占53.85%(21/39)、接触传播占15.38%(6/39)、水源性传播占12.82%(5/39);GⅡ.4/Sydney型为食源性传播占53.85%(7/13)、接触传播占38.46%(5/13)。临床表现中,GⅡ.2型的标准化呕吐比例为73.76%、腹泻比例为42.85%;GⅡ.17型的标准化呕吐比例为76.37%、腹泻比例为51.40%;GⅡ.4/Sydney型的标准化呕吐比例为54.10%、腹泻比例为55.95%。结论 GⅡ.2型主要涉及小学、托幼机构和中学,以接触传播为主;GⅡ.17型主要涉及中学和其他社会单位,以食源性传播为主;GⅡ.4/Sydney型主要涉及大学,食源性传播比例最高,接触传播也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18.
广西自治区2006—2007年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共报告9起(城市1起,农村地区8起)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累计病例117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75例(6.39%),临床诊断病例1099例(93.61%),无死亡病例。疫情暴发地点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学校、监狱、自然村屯,农村病例数构成(86.20%)高于城市(13.80%)(P〈0.01);病例时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2006年病例时间分布与2007年分布不一致,2006年病例全部集中在9、10和12月,2007年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78.75%(452/574);病例年龄主要为10~19岁(39.52%)和20-29岁(28.88%),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2.19:1,职业分布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服刑人员。病例症状较轻,病程一般为2—3d,具有自限性。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食物、人传人接触传播等多途径传播。共采集81份病例和10份密切接触者急性期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RNA阳性72份和5份,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50.00%。结论广西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多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初夏季节。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重点针对疫情好发地区,采取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等综合措施,减少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广西自治区2006-2007年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及描述性分析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共报告9起(城市1起,农村地区8起)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累计病例117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75例(6.39%),临床诊断病例1099例(93.61%),无死亡病例.疫情暴发地点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学校、监狱、自然村屯,农村病例数构成(86.20%)高于城市(13.80%)(P<0.01);病例时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2006年病例时间分布与2007年分布不一致,2006年病例全部集中在9、10和12月,2007年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78.75%(452/574);病例年龄主要为10~19岁(39.52%)和20~29岁(28.88%),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2.19∶1,职业分布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服刑人员.病例症状较轻,病程一般为2~3 d,具有自限性.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食物、人传人接触传播等多途径传播.共采集81份病例和10份密切接触者急性期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RNA阳性72份和5份,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50.00%.结论 广西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多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初夏季节.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重点针对疫情好发地区,采取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等综合措施,减少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宋灿磊  刘燕 《实用预防医学》2013,(11):1294-1296
目的 研究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在国内的流行现状. 方法 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生物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疫情的文献.结果 国内从2003年1月-2012年6月共发生83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从地点分布来看,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浙江省,其次是北京市、广西省;从季节分布来说,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每季度均有发生,但秋冬季高发(10、1、2月份);从发生场所来说,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水源性、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多为GⅡ.4型感染所致. 结论 学校等作为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应加强诺如病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疫情报告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