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6例,依照给药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联合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注射液+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水肿量、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62.79%(P<0.05);治疗后联合组水肿量、血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的16.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呋塞米治疗效果显著,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13-2214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脑出血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甘露醇的基础上,加以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降颅压起效以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血肿、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肿、水肿范围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颅压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脑水肿,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某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给予两组患者水、电解质与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托拉塞米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1次/12 h,静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治疗;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行同样的脱水治疗,另给予呋塞米注射液,1次/12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血肿和周围脑水肿体积变化,以及颅内压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期间患者的颅内血肿与周围脑水肿在3 d达最高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在各时段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周围脑水肿情况第3天、5天、7天、14天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均逐渐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明显,在各时间段,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与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与ADL评分均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明显,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能有效减少颅内血肿、周围水肿,降低颅内压,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52-354
目的探究醒脑静联合甘油果糖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清转铁蛋白(Tf)、铁蛋白(F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内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血清Tf、Ft水平。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患者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水肿量较入院当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内,两组患者血清Tf、Ft水平均呈先升后降变化,组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3d的T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14d的F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还可减少脑水肿,改善血清Tf、Ft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息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全量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取半量甘露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7 d后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对于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潘广 《临床医学》2016,(12):69-70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脑水肿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与甘露醇联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GCS评分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15d后脑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治疗可进一步增加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昏迷指数,缩小脑水肿体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神经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1).观察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则行常规降压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神经功能评分(NIHSS)、血肿量、血浆vWF及NF-κ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比较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的SBP、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的SBP、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扩大4例(7.41%),对照组血肿扩大12例(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5 d血浆vWF、NF-κ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9.63%(43/5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0.78%(3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有效控制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增多,显著减少血肿扩大发生,能明显降低血浆vWF及NF-κB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七叶皂苷钠和甘露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且明确诊断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常规静滴甘露醇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分析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和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I指数和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联合治疗方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血肿与水肿指标、神经功能和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表观扩散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效果、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表观扩散系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整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某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联合甘露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脑水肿体积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经过治疗7~20 d后,实验组患者脑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治疗中联用吡拉西坦和甘露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小患者的脑水肿体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尼莫地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长存  闫军 《临床医学》2010,30(2):45-4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对45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尼莫地平和甘露醇组)和对照组(单纯甘露醇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颅内血肿大小及其周边水肿大小的变化,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头颅CT上血肿吸收率为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血肿周边水肿面积等各指标平均减少分数以及CT上血肿吸收率与对照组相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疗效肯定的药物,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2组SSS评分和血肿、水肿体积比较的改变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SS评分、血肿和水肿体积比较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小剂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β-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颅压的控制情况(降颅压的起效时间、降颅压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降颅压的起效时间、降颅压的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15-1617
目的研究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CT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将两组血肿消退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消退时间为(5.32±1.0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较,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超早期强化降压遏制脑出血后血肿加剧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研究组32例,常规组2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予以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控制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量及血肿加剧比例、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肿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加剧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常规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34.38%,显著高于常规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应用于脑出血治疗中,可有效控制患者收缩压,遏制血肿加剧,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在脑出血脱水治疗中的作用差别。方法 将5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各25例,每组中分别包括10例出血量≤15ml和15例出血量〉15ml者。其中一组给予甘油果糖脱水,另一组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其他治疗相同。对作用差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甘露醇脱水作用较甘油果糖快、强,但持续时间短,易反跳,且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而甘油果糖作用缓和、平稳,持续时间长,且无明显反跳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对于出血量较大、脑水肿严重者,在脑水肿高峰期,以选用甘露醇脱水为宜;在水肿吸收期则改为甘油果糖为宜,以避免引起肾损害;对于少量出血者,在水肿高峰期及吸收期均可用甘油果糖替代甘露醇;对于有肾功能不全或年龄过大者(〉75岁),以尽量选用甘油果糖为宜;对于出血量大且伴有肾功能不全、颅内压较高的水肿高峰期患者,可选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合用,交替静滴,以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96例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手术和锥颅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将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格拉斯哥评分优良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术治疗脑出血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优势明显,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优良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