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疾病表现以疼痛为主,并可伴有脊柱变形及骨折等[1],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归属于中医“骨枯”“骨痿”等范畴。在对骨质疏松症诊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赵文海教授是天池伤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全国名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近50年,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而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明显提高[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发生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比较明显的腰背部疼痛,从而导致手术效果及患者的术后恢复受到影响[2]。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肾虚血瘀[3]。  相似文献   

3.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指女性绝经或行卵巢摘除术后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骨形成少于骨吸收,导致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高转化型代谢性骨疾病,频发于女子绝经后5~10 年[1-2]。仇湘中教授以“肝虚络痹”思想为理论基础[3],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为准则,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中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仇湘中教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损害的常见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见腰背部或四肢关节处疼痛不适,部分患者骨量减少甚至于出现佝偻症状,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症致死致残率逐年提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给社会与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以低骨量丢失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已然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全世界每年约发生89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在欧美约1/3~1/2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历骨质疏松性骨折[2]。在全球每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病例中,20%~25%发生在男性,随着严重骨折(如髋部)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将逐渐增高[3]。  相似文献   

6.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女性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因卵巢失去其分泌功能而明显下降,骨吸收旺盛,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后果是骨脆性增高,极易导致骨折,是老年女性PMOP患者常见并发症[1]。笔者对绝经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联合唑来膦酸与补肾活血方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成年人的骨髓每3年就会全部再生一次。人的一生中,骨骼的新陈代谢会经历置个阶段:成长期,骨骼的开三成大于溶解,督密度呈上升趋势,并达到峰值;成熟期。骨骼的形成与溶解日趋平衡,骨密度开始平稳下降;衰老期,骨骼中的钙质较快流失,骨密度陡然下降,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痣。影响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两大因素是骨骼发育期的骨量水平(峰值骨量)和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随着骨龄的增长,骨丢失发生前骨量越简,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就越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S)是一种罕见软骨前体细胞来源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有侵袭性,分化不明[1],约占所有软骨肉瘤总数的1%。大多数发生在四肢近端的深部软组织中[2]。眼眶是继脑膜和下肢之后最常见的骨骼外部位,眼眶MCS病例由STACCHIOTTI S[3]于1971年首次报道,国内外病例少见。影像学通常表现为侵袭性溶骨性病变伴软骨钙化[4],组织学为有软骨分化病灶的小圆形间充质细胞的二态性表现[5]。现报道初诊误诊为神经鞘瘤的眼眶MCS患者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美国国立卫生实验院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2]。近年来,我科应用仙灵骨葆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资料来源于赤壁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均符合1986年美国骨质疏松学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放射线分类标准》。年龄50-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本身会造成腰背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同时由于骨量流失,骨脆性增加,易引发脊柱、股骨等部位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高致残率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抗骨质疏松治疗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规方法,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补充钙剂等,从多方面干扰骨质疏松发展进程,提升骨密度,但疗程较长,见效缓慢[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缺乏运动锻炼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及发展的重要诱因,现代康复理念认为,通过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关系的探讨长沙市中医院(410002)杨少锋主题词骨质疏松/病因学骨质疏松/病理学血瘀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疼痛、畸形和骨折。骨质疏松症目前已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疾病,造成本病的原因是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本病患者椎体生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1]。OP患者在遭受轻微外力情况下容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只有部分有明确的外伤史,多数患者无明确外伤史的情况下出现临床症状,即表现为疼痛(以起身、躺下、翻身过程为明显)、活动受限、进行性椎体塌陷、后凸畸形等[3]。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急性炎症,是小儿常见肺系疾病,占社区获得性肺炎40%以上,以冬春季节多见,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以及气喘等,甚至可导致心肌炎、肾炎以及溶血性贫血等[1-2]。临床治疗多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首选阿奇霉素,但亦存在胃肠道不适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3],且耐药现象亦较为严重[4]。支原体肺炎多属于祖国医学“咳嗽”“肺炎喘嗽”等范畴,麻杏石甘汤则具有“辛凉宣肺、清肺平喘”之功用[5],本研究通过分析阿奇霉素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功效,评估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肝硬化黄疸多发生于失代偿期,是由于受损的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排泌的能力下降,血胆红素浓度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以及体液的黄染现象[1],在祖国医学中属“黄疸”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对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已经取得明显的进展,如新型口服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的出现,能够降低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有效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2]。然而,终末期肝硬化以及并发症如黄疸、腹水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西医除肝移植、干细胞替代疗法外暂无有效手段[3]。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即骨密度低于正常成人骨峰值减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根据病因  相似文献   

16.
骨密度检测方法的演变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评价骨质丢失、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1]。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密度检测方法逐渐增多,但不同方法的测量部位、临床应用价值均有所不同。就比较有代表性的骨密度检测方法的演变、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  相似文献   

18.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19.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全身性骨质疾病,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造成其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引起骨折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渐严重,受骨质疏松影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2018年全国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率为32.0%。,其中老年女性患病率可高达51.6%[1]。PMOP导致的骨折及骨骼畸形等骨问题会导致患者疼痛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OP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口腔骨是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口腔骨的骨密度减低可使颌骨的结构减弱,易发生骨折,影响总义齿的修复效果,甚至影响种植体的骨整合。因此,口腔骨丢失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口腔骨丢失指的是颌骨、牙槽骨或剩余牙槽骨量减少或骨丢失现象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剩余牙槽骨吸收(residual ridge reduetion,RRR)、牙周炎牙槽骨吸收(alveolar bone resorption)和颌骨骨质疏松(mandibular osteoporosis)等3种主要情形,口腔骨丢失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现就全身骨密度变化与颌骨、牙槽骨骨密度变化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