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强化住院期间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5月31日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入院宣教指导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24 h内开始泌乳率为9.33%、对照组为53.33%;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56%、对照组33.3%;产后72 h乳房胀痛情况干预组无疼痛感的产妇41.3%、对照组26.7%;产后72 h乳头皲裂发生率干预组18.7%、对照组41.3%。干预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比对照组早,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乳头皲裂、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减少乳头皲裂的发生,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积乳症患者的就诊现状,为积乳症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积乳症的3497例患者进行就诊现状分析。结果(1)积乳症患者平均年龄(26.7±4.3)岁,初产妇占93.9%,产后一月内发病最多见,占67.6%,均因乳汁排出欠畅就诊,伴乳房疼痛占86.7%,79.3%患者可及乳房包块,其中85.2%为双乳多发,35.2%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发热,4.2%患者乳房局部皮温升高,腋下淋巴结肿大患者仅占2.7%。(2)来院就诊前曾自行按摩、热敷和用药的患者分别占63.5%、41.3%和15.6%,处理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7.6%、12.7%和48.2%。因自行治疗不当产生乳头损伤、皮肤水肿、血肿、皮肤挫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9%、19.4%、19.3%及17.1%。(3)“六步奶结疏通法”1次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98.51%、91.19%,2次治疗分别为100%、98.83%,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积乳症多发生于产后一月内的初产妇,主要表现为乳汁排出欠畅伴乳房疼痛疼痛,双乳可及多发包块,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乳房局部皮温多正常,腋下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患者自行处理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产后积乳症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11-312
目的探讨早期行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炼对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自然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102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产后进行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练。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产妇的排尿状况、盆底肌收缩力和尿失禁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排尿状况评分逐渐递减,且干预组的排尿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逐渐递增,且干预组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存在尿失禁现象,且产后12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产后3个月(P<0.05);干预组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炼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脑综合治疗仪对减少产后乳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2月住院自然分娩的单胎产妇120例,平均年龄19~32岁,无新生儿严重窒息与畸形,在母乳宣教、技术指导等方面一致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传统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下配合综合电脑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乳胀少(P〈0.05).结论 电脑综合治疗仪能够疏通乳腺管,可以减少产后乳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产期不同宣教方法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晋江市妇幼保健院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产妇450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150人。产前用情绪测定表(HAD)筛查,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心理干预组针对筛查结果进行心理干预,母乳喂养组接受常规宣教和母乳喂养宣教。产后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各组抑郁发生率。结果产前3组孕妇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21.3%(20.0%~22.7%),焦虑/抑郁发生率5.1%(4.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组产妇抑郁症发生率6.2%,心理干预组(2.0%)和母乳喂养组(4.0%)均低于对照组(12.7%),心理干预组与母乳喂养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和母乳喂养宣教能较好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支持和使用产后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提高初产妇混合喂养追奶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产后1~2个月,24 h内添加配方奶200 ml以上的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方式结合自愿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在孕期参加母乳喂养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并借助婴儿模型指导其正确的哺乳姿势,分娩后在病区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和指导母乳喂养技能,出院当天告知注意事项及发放母乳喂养宣传册,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和社区产后康复人员上门常规指导。研究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就诊者进行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评估,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和制定追乳计划并实施。研究组2在研究组1的基础上,配合产后综合治疗仪治疗并进行乳房按摩。比较3组产妇干预1周、产后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情况和干预1个月后的婴儿健康状况。结果 3组产妇在追奶1周和产后6个月时,研究组1和研究组2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2显著高于研究组1 (均P<0. 05)。3组婴儿在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婴儿体质量增长不良和大小便异常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显著低于研究组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支持配合产后综合治疗仪治疗和乳房按摩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改善婴儿的健康状况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前持续心理干预对预防高抑郁评分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孕期检查的产妇,经SDS初步筛查,将SDS评分在42~52分之间的8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45例产妇进行持续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各阶段产后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前和产后1个月SDS评分较入组前明显降低,与入组时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12个月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8.89%、37.78%、20.0%,对照组分别为90.91%、86.36%、4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抑郁评分产妇是产后抑郁的高危人群,持续心理干预具有针对性,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在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中实施心理保健对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分娩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产后随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保健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 d、3个月时EPDS评分以及抑郁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3个月时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时抑郁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保健干预应用到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中的作用。方法:对干预组孕妇进行心理指导和孕妇心理放松操锻炼,对照组孕妇进行产前一般宣教,两组在入组前均行一般情况调查表和SCL-90测试,产后1周行SCL-90复测。结果:干预组在产后的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偏执5个因子方面的分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或<0.01)。结论:综合干预有利于产妇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108-1109
目的探讨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GDM产妇100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出院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正常产后随访,干预组接受医学指导包括营养、运动、体重管理等,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产后42天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产后3个月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产后血糖代谢异常率较高,在产后给予随访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1.
项雪芬 《药物与人》2014,(8):252-25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10月一2014年2月出生的10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就是按常规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产前进行孕妇学习授课、产时进行母乳喂养好处的宣教、产后给予及时的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比较2组产妇泌乳的情况、乳胀发生的情况、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果:2组产妇泌乳的情况、乳胀发生的情况、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的乳房疼痛,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积乳症患者的就诊现状,为积乳症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积乳症的3 497例患者进行就诊现状分析。结果 (1)积乳症患者平均年龄(26.7±4.3)岁,初产妇占93.9%,产后一月内发病最多见,占67.6%,均因乳汁排出欠畅就诊,伴乳房疼痛占86.7%,79.3%患者可及乳房包块,其中85.2%为双乳多发,35.2%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发热,4.2%患者乳房局部皮温升高,腋下淋巴结肿大患者仅占2.7%。(2)来院就诊前曾自行按摩、热敷和用药的患者分别占63.5%、41.3%和15.6%,处理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7.6%、12.7%和48.2%。因自行治疗不当产生乳头损伤、皮肤水肿、血肿、皮肤挫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9%、19.4%、19.3%及17.1%。(3)"六步奶结疏通法"1次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98.51%、91.19%,2次治疗分别为100%、98.83%,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积乳症多发生于产后一月内的初产妇,主要表现为乳汁排出欠畅伴乳房疼痛,双乳可及多发包块,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乳房局部皮温多正常,腋下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患者自行处理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产后积乳症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门诊的延续性指导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月龄内婴儿及其母亲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婴儿只接受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转入母乳喂养门诊,并由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对产妇母乳喂养给予延续性的指导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3、6和12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及两组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产后3、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和12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3、6月龄时的身高、体重和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3个月时的自我效能在技巧维度和内在思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时技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开展延续性指导可明显提高产妇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自我效能,并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管理中,儿童保健医生对母亲的心理干预对母亲情绪、育儿行为及其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把280例高危儿的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在对高危儿常规保健的同时,按“母亲心理干预方案”对母亲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对高危儿进行常规保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母亲抑郁状态评估,对比两组母亲产后3个月抑郁自评标准分及参加保健情况、母乳喂养率、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内出现SDS标准分〉50分者59例,占21.07%;SDS标准分〉50分者,第1个月SDS标准分两组无显著差别,而干预组SDS标准分第2个月、第3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无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6个月内流失率高于干预组(P〈0.001),6个月时,婴儿Kaup指数〈15者对照组多于干预组,≥15者干预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处在抑郁的高危状态,适当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母亲的抑郁水平,提高高危儿保健质量,改善婴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后催乳干预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山西省汾阳医院利用社区内产后随访的时间对产妇进行泌乳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乳房按摩指导、相关心理指导及社会支持和相关问卷调查。同时抽取城区其他社区相同时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数据采集。结果干预组产后第7天再次进行随访时,产妇自觉乳量明显增加,且产妇对相关泌乳知识除泌乳的生理过程知晓率为88.98%外,其他5项均为9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乳房按摩基本技能掌握率卫生行为形成率也明显提高,达到了97.7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产后3天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及按摩催乳对杜绝缺乳或无乳,保持充分泌乳及促进母乳喂养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某院分娩后出院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指导,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后访视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母乳喂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同时可提高产妇后续母乳喂养率,延长了母乳的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7.
早期干预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近期尿失禁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近期尿失禁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后被确诊为产后尿潴留患者196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早期干预分为3组,未干预组(A组)、未规范干预组(B组)、规范干预组(C组),同期无产后尿潴留193例产妇为对照组(D组),观察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各组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①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总体呈下降趋势。②在产后3个月时,A组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8.72%(38/78),B、C、D组发病率分别为28.13%(18/64)、25.93%(14/54)和18.65%(36/193),A组发病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A组发生率(30.77%,24/78)仅与D组(13.47%,26/193)相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年时,4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3.08%(18/78)、17.19%(11/64)、3.70%(2/54)和11.92%(23/193),A组与C组及D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早期规范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近期尿失禁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初乳泌乳量,为指导产后母乳喂养和制定母乳喂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活产产妇各300例,测量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1、~5 d乳汁分泌量和催乳素水平,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乳汁起动时间分别为产后4 h和15 h;剖宫产组产妇产后第2天催乳素水平低于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组产后1~5 d乳汁分泌第50百分位数(P50)分别为40、80、90、108 mL和167 mL,剖宫产组分别为30、68、901、10 mL和115 mL。【结论】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产后乳汁分泌起动时间晚,催乳素水平低,但乳汁分泌量与阴道分娩组没有显著差异;部分新生儿生后1~2 d适当补充母乳外的营养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贵港市妇幼保健院生产且产后42天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47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476例产妇进行分组治疗,其中157例产妇未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者为对照组,其余319例产妇采用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脏器脱垂,尿失禁,性欲,性交痛、性伴侣满意度,盆底器官脱垂评估系统(POP—Q)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脏器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x^2=4.137~15.489,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时性欲、性交痛发生率、性伴侣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x^2=4.312~17.426,均P<0.05),而产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728、0.464、0.587,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OP-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x^2值分别为67.993、157.046、223.687,均<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的POP-Q评分均显著优于产后3个月(x^2值分别为410.305、481.273,均P<0.05),而对照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的POP—Q评分与产后3个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227、2.965,均P>0.05)。结论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降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的发生率,改善妇女性欲、性交痛、性伴侣满意度,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产后特需上门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9月到2010年4月自愿接受产后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311例产妇为干预组,同时抽取同期6家地段保健科未接受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产妇175例为对照组.用抑郁自评量表于产后1周左右和产后1个月左右两次评估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指数在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12).总体评估干预组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6,P=0.000).干预组中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31.2%(97例);第2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3.5%(73例),干预组在指导前后抑郁率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χ2=4.663,P=0.038<0.05).对照组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4.6%(43例);第2次抑郁发生率为25.7%(45例),对照组两次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5).结论 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