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ushLock缝合锚固系统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行关节镜下PushLock缝合锚固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变化,判断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9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ROM分别为(93.65±3.21)分、(7.25±0.59)分和126.52°±10.33°,均高于术前的(52.47±6.32)分、(3.24±0.68)分和40.36°±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PushLock缝合锚固术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半月板Ⅲ度损伤的患者于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缝合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关节镜半月板损伤Fast-Fix缝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5.4岁。手术患者30例(共34个Ⅲ度损伤的半月板)中男20例,女10例。病程3周~1年,平均6个月。撕裂类型均为纵裂及层裂,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2个半月板,红白区22个半月板。1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并用IKDC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愈合率为82.4%,6个半月板愈合失败。IKDC评分,术前(39.59±1.99)分,术后(80.32±1.98)分;Lysholm评分,术前(39.91±1.82)分,术后(82.53±2.15)分;Tegner评分,术前(3.03±0.67)分,术后(6.68±0.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缝合半月板安全有效,术后2年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合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合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记录手术前后IKDC2000评分及L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左右复查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膝关节活动范围较手术之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末次随访时IKDC2000评分及Lsholm评分术前比较改善。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合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个(40%),B级12个(48%),C级3个(12%),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43例(43膝):男27例,女16例;年龄16~58岁,平均41岁;其中ACL和PCL损伤合并MCLⅢ度损伤14例,ACL和PCL损伤11例,ACL和MCL损伤7例,PCL和MCL损伤5例,PCL和LCL损伤4例,ACL,PCL,MCL及LCL损伤2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有限切开原位修补内侧副韧带。手术前后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检测,以评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43例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5个月,平均24.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移植物失效及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16.39±7.62)分提高至(89.12±6.26)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由术前(19.79±9.65)分提高至(90.13±5.54)分,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32.4°±26.4°提高至122.4°±10.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有限切开原位修补内侧副韧带,能很好地恢复膝关节屈伸、滑动及旋转功能,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筋洗外用颗粒对半月板缝合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洗外用颗粒,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4~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8周和12周膝关节平均活动度[分别为(114.1±18.6)°和(129.6±10.3)°]与对照组8周和12周时比较[分别为(89.7±12.5)°、(112.7±1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周IKDC评分为(84.76±5.21)分、Lysholm评分为(92.54±3.22)分,与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为(79.63±4.67)分、(85.61±4.9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舒筋洗外用颗粒可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4月对1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选择性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比较术前术后主观感受、髌骨外推恐惧试验、Q角大小、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再脱位率。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至少6月,所有患者术后对疗效满意;随访期间患者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Q角术前(15.3±2.72)°,术后6月(12.7±2.6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术前为(58.3±9.69)分,术后6个月为(74.2±7.36)分,术后12个月为(81.9±9.51)分(14例),Kujala评分术前为(54.6±13.77)分,术后6个月为(79.6±5.33)分,术后12个月为(87.1±11.72)分(14例),关节功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病例无再脱位发生。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选择性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锻炼早、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使用锚钉骨隧道外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并随访2年的28例儿童患者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11.0岁。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16例,Ⅲ型8例,Ⅳ型4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手术,建立胫骨双隧道,高强度线经隧道后锚钉隧道外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通过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对比术前、术后数据评估其临床效果。并通过术后CT、核磁复查了解骨折有无移位、不愈合及骨骺损伤等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6个月,平均31.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47.8°±25.4°提高到末次随访128.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7,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5.3±4.3)分到术后(89.8±4.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1);IKDC评分由术前(48.2±7.6)分改善为(87.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P0.01)。影像结果显示骨折愈合,无移位,未见明显骨骺损伤。结论:带线锚钉骨隧道固定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减少线对隧道切割,对骨骺损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延期同时重建膝关节多韧带(ACL+PCL+MCL)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3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膝关节ACL+PCL+MCL复合损伤的记录完整的随访病例13例。均于伤后3周~6个月来本院治疗,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肌腱保残单束解剖重建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重建或紧缩。术后均获得4年以上的随访,在术前、术后半年、1年及以后的每隔1年的随访时间节点上,均拍摄膝关节应力位的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估及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随访4年以上,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其中8例运动功能在术后1~2年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5例显著改善,无需辅助可独立行走。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74±6.30)分,主动关节活动范围123.06°±8.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同时修复膝关节ACL+PCL+MCL的损伤,能获得较好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除了与移植物及固定材料有关外,韧带固定时的顺序和体位可能与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34岁。左膝12例,右膝1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受伤至就诊时间2~22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12、18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0.59±1.82)分依次升至(78.68±1.94)分、(81.75±2.08)分、(83.55±1.88)分、(85.67±1.76)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1.45±1.67)分依次升至(80.14±2.01)分、(82.21±2.21)分、(87.43±1.91)分、(89.56±1.84)分。术后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重建韧带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襻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0例,其中女16例,男14例;右膝18例,左膝12例;年龄10~52岁,平均(28.7±3.5)岁;记录手术前后IKDC2000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平均9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排异反应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所有病例切口甲级愈合,术后8个月来门诊复查,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记录患者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带襻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微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固定牢固的优点,并发症相对较少,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9 ~ 60岁,中位数36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者12例,合并半月板或前交叉韧带损伤者15例.术前均行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及MRI检查,明确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0d,中位数7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33.8±3.6)分提高至术后(87.6±8.1)分.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6例,可2例.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解剖重建ACL治疗ACL损伤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7~63岁,中位数36岁。左膝17例,右膝21例。合并轻度半月板损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周,中位数1.5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综合疗效,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4例术后ACL轻度松弛,不影响手术效果。术中未出现骨隧道后壁破裂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增加[(52.71±7.50)分,(90.39±3.26)分,t=-28.401,P=0.000;(48.87±9.05)分,(89.16±4.29)分,t=-24.803,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解剖重建ACL治疗ACL损伤,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对3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结合TightRope钢板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重建后内侧角或后外侧角,同时处理合并伤。随访期间,通过关节稳定性检查、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1个月。术中发生腘动脉外侧壁损伤1例,术中予以修补;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予以半月板成形术或缝合修复术;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探查其神经连续性完整。术后1例外侧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愈合;其他患者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具有微创便捷、固定牢固、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可较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以缝线联合带袢钛板Endobutton内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1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全关节镜下手术,采用膝关节后内、后外入路复位骨折块,以PCL胫骨定位器从胫骨结节前内侧向撕脱骨块两侧的胫骨平台后方钻入导针,4.5 mm空心钻钻骨孔,2~3条爱惜邦5号线穿过PCL腱骨结合部引到胫骨结节前内侧穿过Endobutton打结固定。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8~28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能骨性愈合。仅1例发生后抽屉试验Ⅰ°松弛,但膝关节无明显不稳。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无受限。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为(40.0±25.1)分,术后6月为(96.0±3.2)分。结论: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关节镜下复位缝线+Endobutton内固定术有微创、出血少、操作方便、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与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31例,单束重建42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膝39例,右膝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d至17个月,中位数1个月。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12个月2组患者于屈膝30°和屈膝90°时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结果:1IKDC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单束重建组和保留残束重建组患者IKD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23±24.21)分,(38.26±18.35)分,t=0.752,P=0.426;(91.12±8.75)分,(94.12±7.23)分,t=0.845,P=0.513];术后12个月2组患者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t=0.423,P=0.001;t=0.579,P=0.004)。2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45±28.97)分,(47.24±27.89)分,t=0.491,P=0.501;(94.21±5.51)分,(95.61±2.98)分,t=0.780,P=0.146];术后12个月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t=0.213,P=0.000;t=0.458,P=0.007)。3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6±2.31)分,(2.76±2.68)分,t=0.813,P=0.079;(7.15±1.70)分,(7.45±1.72)分,t=0.851,P=0.124];术后12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t=0.741,P=0.006;t=0.193,P=0.000)。4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术后12个月屈膝30°(15磅、20磅、30磅)和屈膝90°(15磅、20磅、30磅)时单束重建组患者的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均大于保留残束重建组[(1.51±1.52)mm,(0.54±1.01)mm,t=0.127,P=0.013;(1.92±1.57)mm,(0.74±1.04)mm,t=0.226,P=0.001;(2.23±1.32)mm,(1.35±1.26)mm,t=0.121,P=0.012;(0.97±1.24)mm,(0.42±0.76)mm,t=0.452,P=0.021;(0.97±1.68)mm,(0.34±1.02)mm,t=0.521,P=0.016;(1.25±1.49)mm,(0.53±1.26)mm,t=0.530,P=0.012]。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修复ACL部分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膝关节功能,但是保留残束重建较单束重建能够提供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与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缝线固定15例,采用关节镜下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1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14岁,中位数10岁;按Meyers-Mckeever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34 d,中位数14 d。分别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胫骨骺板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8.67°±6.20°,39.92°±7.42°,t=0.480,P=0.640;(40.87±6.32)分,(41.75±6.25)分,t=0.360,P=0.720;(50.01±5.71)分,(47.42±4.91)分,t=1.240,P=0.230]。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1.07°±8.60°,131.33°±9.21°,t=0.080,P=0.940;(92.73±4.43)分,(92.81±4.01)分,t=0.110,P=0.910;(93.27±3.92)分,(93.92±3.18)分,t=0.470,P=0.650];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t=31.250,P=0.000,t=31.070,P=0.000;t=25.720,P=0.000,t=25.740,P=0.000;t=22.940,P=0.000,t=22.890,P=0.000)。胫骨隧道法固定组4例术后出现胫骨近端持续轻度疼痛,1例术后13个月在骺板内有骨桥形成;骺板规避法固定组无胫骨骺板损伤表现;骺板规避法固定组胫骨骺板损伤发生率低于胫骨隧道法固定组(P=0.047)。结论:对于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而言,关节镜下胫骨隧道法与骺板规避法缝线固定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骺板规避法固定较胫骨隧道法固定能更好地降低胫骨骺板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线铆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取膝关节后方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使用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块、带线铆钉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使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24个月,平均(14.2±3.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与术后分别为(52.56±7.82)分、(90.32±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分别为(41.73±7.92)°及(125.5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带线铆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利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外排锚钉和挤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外排锚钉和挤压螺钉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7~58岁,中位数3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均无肢体神经和血管受损。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5 d,中位数6 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5 min,中位数65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中位数3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前轴移试验Ⅰ级7例,术后10个月均正常;术前轴移试验Ⅱ级7例,术后10个月6例正常、1例Ⅰ级;术前轴移试验Ⅲ级3例,术后10个月均为Ⅰ级。术后10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缝合锚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行缝合锚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行持续随访,以Lysholm量表及IKDC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IK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缝合锚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显著,术中及预后效果均较理想,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