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17):2084-2086+2092
目的 分析温州地区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 2020 年 2 月—2021 年 12 月住院和门诊患者 1 000 例,使用 13 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检测病原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 Inf A) 、甲型流感病毒 H1N1( 09H1) 、季节性 H3N2 病毒( H3N2) 、乙型流感病毒( Inf B) 、腺病毒( HADV) 、博卡病毒( Boca) 、鼻病毒( HRV) 、副流感病毒( HPIV) 、冠状病毒( HCOV) 、呼吸道合胞病毒( HRSV) 、偏肺病毒( HMPV) 、肺炎支原体( Mp) 和衣原体( Ch)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阳性率为 16. 80% 。各类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前三位为 HRV( 5. 20% ) 、HADV( 4. 30% ) 、HRSV( 2. 00% ) 。 < 1 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 53. 33% ) ,≥65 岁最低( 10. 32% ) 。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 143,P = 0. 285) 。不同的病原体感染率具有季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分析,了解本区域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共7 954例,采用PCR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常见的13种呼吸道病原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7 954例样本中,呼吸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51.37%(4 086/7 954),其中单一感染占比86.15%(3 520/4 086),混合感染占比13.85%(566/4 086)。病原体检出率前三位的为鼻病毒(HRV,23.33%)、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8.32%)和副流感病毒(HPIV,6.6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中,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V和HRSV是宁波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体。病原体的检出率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泰安地区儿童13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取咽拭子标本,进行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对其性别、年龄段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9 332例患儿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9-2021年男性患儿均高于女性患儿;年龄统计分析发现0~1岁组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年龄段,其次为>1~2、>3~4、>2~3岁组,>5~6岁组为最低。2019—2021年13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57.91%,其中单一阳性率为27.65%。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类型依次为鼻病毒(20.31%)、呼吸道合胞病毒(11.85%)、副流感病毒(8.33%)、腺病毒(7.46%)及肺炎支原体(4.97%)。各种病原体年际变化不同,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年发病率均较高,且比较平稳,3年检出率分别在20%左右和8%左右。肺炎支原体在2021年检出率明显高于2019年和2020年。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2020—2021年分别有下降和升高的趋势。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随季节变化较大,鼻病毒在各个季节发病率均较高,以秋季为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春季、冬季发病率较高,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在夏季发病率最高。结论 0~2岁婴幼儿更易感染病原体,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是泰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主要类型,各种病原体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东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获得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 850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利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13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并对结果按照0~≤6月龄、>6~≤12月龄、>1~≤3周岁、>3~≤7周岁、>7周岁的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8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阳性的有1 720例(60.35%),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阳性的有533例(18.70%);在13种病原体中,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分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61例(23.19%),肺炎链球菌(SP)629例(22.07%)和流感嗜血杆菌(Hi)282例(9.89%);而混合感染率排名前5的病原体分别是卡他莫拉菌(MC,98/119,82.35%)、鼻病毒(HRV,21/34,61.76%),流感嗜血杆菌(Hi,171/282,60.64%),人偏肺病毒(hMPV,44/75,58.67%)和肺炎链球菌(SP,357/629,56.76%)。各年龄组间感染的病原谱存在差异,低年龄段患儿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是RSV;SP和肺炎支原体(MP)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检出率随季节变化较明显的病原体是SP、RSV、MC和Hi;SP的检出率在5-10月份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RSV检出率在3月份有1个次高峰,在9月份达到最高峰;Hi检出率在5月份达到高峰;MC和MP的检出高峰期均是10-11月份。结论SP、RSV、MC和Hi在患儿中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RSV、SP和MP在各年龄组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注意病原体流行的季节变化、年龄组常见病原体差异以及多重病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流行特征及病毒混合感染的病原学构成。方法:2006年9月~2009年8月共收集720例起病3天内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H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MPV)及冠状病毒(HCoV)等7种病毒的核酸。结果:①病毒总检出率为69.7%(502/720),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病毒为RSV(19.4%)、Flu(16.9%)和HRV(14.2%)。不同年龄组患儿同种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02例阳性标本中,83例(16.5%)检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7例(1.4%)检出3种病毒混合感染。不同年龄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毒混合感染高峰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其中春季以RSV、HRV、Flu和MPV混合感染为主,夏季则以Flu、HRV和ADV混合感染为主。结论:RSV、Flu和HRV是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混合感染以RSV和Flu最为常见,随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有一定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吴军良  唐静 《健康研究》2023,(6):688-691
目的 了解金华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的9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的阳性检出率,分析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就诊的5 915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成人患者的9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915例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总阳性检出率为28.2%;其中肺炎支原体(MP)阳性检出率最高(18.31%),其次为B型流感病毒(BIV)(10.5%)。男性呼吸道病原体IgM检测总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单一阳性与混合阳性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柯萨奇B组病毒(CoxB)、人副流感病毒(HPIV)的检出率,夏季高于其他季节;MP检出率秋季低于其他季节;BIV的检出率,春、冬季节高于夏、秋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中MP阳性检出率最高,BIV次之,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分布与性别、年龄、季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年龄和流行季节特点. [方法]2007年4月~2008年3月应用实时荧光返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门诊18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患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进行HRV检测,并进行不同年龄组、季节病原分布情况比较. [结果]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共检测出HRV阳性26例,检出牢14.4%,其中92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6例,检出率17.39%,88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2例检出率1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岁82例中HRV阳性12例(14.6%),最小年龄11个月.~6岁78例中HRV阳性13例(16.67%),>6岁20例中HRV阳性1例(5%),三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V阳性检出率在3~5月和10~11月各有一个高峰,以3月份最高(31.58%). [结论]鼻病毒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七、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感染高峰集中在春、秋季两季.6岁以下儿童易感HR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腺病毒(HADV)2、3和7型的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25 686例, 采集其深部痰液或鼻咽吸取物, 使用多重PCR检测13种临床常见呼吸道病原体, 并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 PCR对采用随机数法选取的510份HADV阳性标本进行2、3和7型的分型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ADV阳性检出率为7.99%(2 052/25 686), 3~<6岁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1.44%), 2019年HAD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0.64%)。510份HADV阳性样本中, 3型构成比最高(31.16%), 其次为7型(21.37%)和2型(11.18%)。2019年HADV2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018年和2020年(χ2=8.954和16.354, P=0.003和<0.01), 而3型的阳性检出率则明显高于2018年和2020年(χ2=5.248和4.811, P=0.022和0...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泰州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哨点医院ILI病例和SARI病例基本信息并采集咽拭子标本,用PCR法开展13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2年4月―2019年12月ILI就诊百分比(ILI%)和SARI就诊百分比(SARI%)分别为7.27%和2.44%,具有秋冬季流行高峰。共检测956例ILI病例和557例SARI病例的标本,二者的病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84%(486/956)、39.14%(218/557)。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为优势病原体,其检出率分别为14.81%、9.25%、9.39%、7.73%。总混合感染率为30.11%(212/704),主要为SP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低年龄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0~ < 5岁儿童的检出率达34.83%(χ2=54.47, P < 0.001)。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的检出率为2.12%,以HCoV-OC43亚型为主(46.88%),各亚型季节分布不明显。  结论  泰州市哨点医院呼吸道综合监测发病呈秋冬季的流行高峰,主要病原体为SP、Flu、HI、HRV,1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性呼吸道疾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董晓根  罗明  王世斌  秦萌  封会茹  张玲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90-2392
目的了解2011年3月—2012年2月北京市丰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谱构成及其流行特征,为该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随机采集哨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220例,利用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RT-PCR、PCR)方法进行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博卡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9种病毒性病原体的检测和支原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2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125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56.82%。其中有6份标本为双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流感病毒(65/131,49.62%)、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均为26/131,19.85%)。其他病原体的检出率均小于5%。不同病原体检出在季节分布上存在差异:流感病毒冬季检出率最高,支原体秋季检出较多,而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峰期发生在夏季,病原体检出率在季节分布上总体呈现冬季(12—2月)较高,夏季较低的特点。不同性别间病原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发病3 d内采集的标本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于3 d后采集的标本,而支原体相反。结论北京市丰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在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中应考虑到不同病原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 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 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 结论 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性病原体分布、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片段分析法进行13种病原体检测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年龄<3岁)、学龄前期儿童组(3岁≤年龄<6岁)和学龄期儿童组(6岁≤年龄<18岁), 分析不同患儿的病原体阳性分布及季节流行特点、临床特征、部分实验室检测指标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922例患儿, 检出病原体阳性1 748例(59.8%), 其中1 391例(79.6%)为单一病原体检出, 357例(20.4%)为2种及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检出, 病原体检出率排名前三的依次为鼻病毒(HRV)(39.7%)、合胞病毒(RSV)(22.8%)及副流感病毒(PIV)(12.5%)。病原体阳性患儿以<6岁龄多见(1 563例, χ2=146.59, 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及遗传变异特征。方法2013—2017年在广州两家哨点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集0~6岁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拭子作为标本。采用逆转录PCR和巢式PCR方法进行HRSV的检测和分型,通过MEGA 6.0、NetNGlyc 1.0等软件对HRSV序列进行基因亲缘性分析以及N?糖基化位点的预测。结果共收集鼻咽试子标本1225份,其中男性783份,女性442份;月龄M(P25,P75)为8(3,24)月。共检出HRSV儿童感染者209例(17.06%),其中HRSV?A为117例(55.98%),HRSV?B为92例(44.02%)。2岁以下儿童HRSV检出率为18.83%(196例),占总阳性标本的93.78%。209例检出HRSV儿童中,32例(15.31%)还感染了至少1种其他呼吸道病毒。进化树分析显示,62株HRSV?A属于ON1基因型,2株属于NA1基因型,53株HRSV?B全部属于BA基因型。G蛋白的第二高变区在氨基酸替换,终止密码子的使用以及糖基化位点方面均具有多态性。结论广州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HRSV的高发人群,ON1为HRSV?A主导基因型,BA为HRSV?B的主导基因型。多样化的氨基酸替换,某些糖基化位点的缺失与插入,体现了G蛋白作为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9至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中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20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分泌物1份,用逆转录反应(RT)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y)、流感病毒(IFA、IFB、IFC)、腺病毒(AD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检出为84例(占70.00%);②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毒病原;③人类偏肺病毒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检出率为3.33%;④毛细支气管炎的好友季节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4月份;⑤2009至2011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6.65,P=0.000 <0.05).结论 冬春季节是毛细支气管炎好发季节,以合胞病毒感染为主,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可致较凶险的临床症状,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疆哈密地区5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3种病毒多重检测的调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入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500例,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检测13种呼吸道感染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呼吸道腺病毒(AdV)、甲、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 A、Inf B)、副流感病毒(PIV 1/2/3)、人肠道病毒(hEV)、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 229E/OC43)、人博卡病毒(hBoV),并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对。结果 500份样本中阳性样本379份(75.80%),检出率前三位分别为RSV(19.40%)、hRV(16.00%)、Inf B(12.60%);<1岁组、1~3岁组、>3岁组,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97%、77.47%、65.4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检出率在<1岁组最高,Inf A和Inf B检出率在>3岁组最高;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0...  相似文献   

16.
59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59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感染监测及亚型鉴定,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采集四川大学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抽吸物,使用RT-PCR方法检测HRSV及鉴定亚型,收集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2份呼吸道鼻咽抽吸物检出HRSV感染145份(24.5%),其中A亚型107份(73.8%),B亚型38份(26.2%).HRSV感染高峰季节在冬季,患儿年龄多为2岁以内,临床诊断以肺炎和支气管炎为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季节和潜在基础性疾病对病毒感染有影响,年龄2岁以下、感染季节冬季和潜在基础性疾病是HRS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HRSV是2010~2011年四川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A亚型毒株在此流行期占优势地位.四川HRSV感染监测结果为全国HRSV流行病学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来贵阳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06年6月~2011年4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 3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共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 396例患儿中,345例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24.7%,其中RSV感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PIV3和ADV,混合感染3例;1岁以内的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冬春季为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3.9%和34.2%,均以RSV为主.结论:在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中,RSV是引起贵阳地区儿童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是PIV3和ADV,发病年龄集中在婴幼儿阶段,并以冬春季节高发,RSV是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与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预防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或一次性吸痰管采集鼻咽吸取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共检出病毒327株,检出率为65.4%,住院患儿<1岁与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43、46、>6岁等年龄的混合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患儿的混合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原学特征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与患儿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种病原体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3 4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3 498例患儿血清进行9种病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PIV)]。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3 498例患儿中检出病原体呈阳性者为10 525例,检出率为44.79%,其中单一病原体阳性的占63.29%,病原体检出率位居前3位者分别为MP(37.37%)、IFB(12.66%)和LP(6.06%)。②<1岁、1岁~3岁和>3岁患儿的9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20.95%、64.31%和79.08%。2011-2014年9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54.71%、39.88%、45.05%和43.34%,4年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9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45.37%、38.59%、44.91%和50.08%,在各年龄组、各年度及各季节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47.80,182.41,160.28;P<0.05)。 结论南宁地区MP、IFB和L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全年均有感染发生,冬季常见,>1岁儿童易感。  相似文献   

20.
Zou LR  Zhou J  Li H  Mo YL  Chen QX  Fang L  Wu J  Wu D  Huang P  Ke CW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9):825-82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2006—200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各病毒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于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集1554例ARI患者发病1~3d内的咽拭子和鼻拭子各1根,共收集1554份。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A型和B型( FluA、FluB)、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 HPIV1、HPIV2、HPIV3)、偏肺病毒(MPV)、冠状病毒(HCoV) 229E型(229E)、HCoV OC43感染等1 1种病毒的核酸。分析各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临床症状。结果 1554份标本的病毒总检出率为65.9% (1024/1554),RSV检出率最高,为16.8% (261/1554),其他病毒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RV[13.9% (216/1554)]、FluA[11.6% (181/1554)]、MPV [6.5% (101/1554)]、FluB[6.4% (99/1554)]、HPIV[4.9%( 76/1554)]、ADV[3.5%( 55/1554)]、HCoV[2.3%( 35/1554)]。HPIV和HCoV在各年龄组人群中的感染率相近;FluA和FluB感染率在15 ~24岁人群中最高,分别为16.5%(29/176)、7.4%(13/176);MPV、RSV和HRV在4岁以下儿童中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7% (49/503)、21.7%( 109/503)、18.9% (95/503);ADV的感染率在5~ 14岁人群中感染率最高,为6.0%(19/318)。HPIV和HRV的发病率无明显季节特征,FluA、FluB、RSV、ADV、MPV和HCoV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特征。ARI患者中存在22.2%( 227/1024)的患者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FluA、FluB、ADV感染患者出现高热症状的比例较高,分别为90.1%( 163/181)、88.9%( 88/99)、92.7%(51/55)。结论RSV是引起ARI的主要病毒病原体,新发现的病原体如MPV也是引起ARI的重要病原体;部分病原体的感染与年龄和季节有一定的关联;ARI患者中部分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