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发病原理、病因及治疗均不同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我院曾成功抢救1例  相似文献   

2.
室早R在P上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简称扭转型室速)比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尖端扭转型室速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高度恶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可最终恶化成室颤,少数或可转化为室速。200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20例TdP,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尖端扭转性室速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尖端扭转性室速3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经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及消除诱因治疗和应用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异搏定治疗35例Tdp得到控制,3例死于室速、室颤.结论 尖端扭转性室速是临床急危情况,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和消除诱因;静脉应用硫酸镁是主要措施,积极采取静脉补钾,心率缓慢患者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对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疾病可应用异搏定;救治需要临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积极调控.  相似文献   

5.
正常的纠正后的QT_c的上限为0.44秒,QTc0.44秒被定义为复极延迟。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发生于QT间期延长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如室速的QRS的图形类似TdP,但QT间期正常者称为多形性室速,而不称Tdp。一、T波和u波的形成机制 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期间产生的电流。其形成是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QT延长综合征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文中就其发病机制、相关药物、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尖端扭转型室速(以下简称TDP),是一种与Q-T间期延长相关联的、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不当往往危及患者生命。多种原因可引起TDP,单独应用乙胺碘呋酮(简称胺碘酮)诱发TDP罕见,现将本院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7岁。因心悸于1992年9月13日来本院就诊,原患冠心病,心电图示快速型房颤(室率110次/分左右)Q-Tc0.36秒,门诊医生投予胺碘酮0.2克,每日二次,患者自觉心悸逐渐减轻。16日下午5时(共服  相似文献   

8.
<正>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一种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之间的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速特征,QRS波尖端围绕基线扭转,易转变为室颤,以晕厥、抽搐或猝死为临床特征,发病急且凶险[1]。Tdp的诱发因素包括低钾、心动过缓、先天性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等,临床实践中因药物(Ⅰa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神病药、喹诺酮类等)诱导获得性QT间期延长诱发Tdp也不少见。近年研究发现,QT间期延长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典型心脏毒性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抗凝中药)对兔心脏电活动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用冠状动脉灌注兔左心室楔形组织块标本,对标本施加刺激周长(BCL)1000 ms基础刺激,1 h后进行实验;实验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同时,分别以卡托普利和司帕沙星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观察对跨壁心电图QRs复合波时程、QT间期、T波峰值至终点的时程(Tp-e)的影响,以及是否引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结果 丹红注射液对QRS波宽度无明显影响;当给予20、60 mL·L~(-1)时,较阴性对照组QT间期轻度延长(P<0.05),并与相关浓度的卡托普利作用一致;但对Tp-e间期及Tp-e/QT比值均无明显影响(P>0.05),且未诱发EAD或Tdp.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仍无明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其他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阿-斯综合征39例,其中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3.3%),阻抗心律失常药、噻嗪类等药物使用过量致本综合征有上升趋势(17.9%)。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为综合征发作的主要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4年1月曾收治1例冠心病Ⅲ°房室传导阻滞(简称Ⅲ°A-VB)所致反复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扭转型室速),经人工心脏起搏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2岁,住院号166306。自1983年6月起患者常感头晕、心悸,一次曾突然摔倒不省人事达30秒钟,当时检查血压正常,心率40~+次/分,后用阿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8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阻,酌行Holter监测。24 h Holter连续监测显示,Ⅲ度房阻,心室率40 bpm,频发Ron T室早诱发反复尖端扭转性室速(见图)。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等症状。讨论扭转型室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病来势凶险,多表现为晕厥及抽搐。经短暂发作后可自然恢复窦性心律,也可持续发作转为心室颤  相似文献   

13.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在5% ̄10%,尤其左室功能不佳者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天或改变剂量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1]。严重者可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1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1.1Morganroth诊断标准1.1.1凡出现以往未发生的新的室速,又无其他原因可查者。1.1.2原有室性心律失常加重①基础状态期前收缩(早搏)1~50次/小时者增加1…  相似文献   

14.
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关于心律失常分类联合工作组的报告,室速和室颤归于冲动起源部位失常中主动性异位性心律。Dessertenne于1966年观察到一种通常可自行中止的居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特殊类型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 ORS 综合波主波呈现连续性忽而向上、继而向下的形态,故命名“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简称TDP)。其实关于这种心律失常的显著心电图表现自1923年起已有陆续报道。因其易发展为室颤,又称为室颤前奏型室速,短暂室颤或芭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verltriculararrhythmia VA)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和不稳定型VA。前者包括完全无症状和有轻微症状VA。后者包括晕厥、先兆晕厥、心脏性猝死(SCD)和心脏骡停。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非持续性和和持续性室速、束支折返型室速、双向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6.
陶淑娥 《医药世界》2009,(8):445-446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扭转型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如:缓慢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等。这种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脏已失去了正常的搏血功能,处于一种不规则的蠕动状态,心脏搏血量极少,如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转为室颤而致命。临床上这种心律失常并不多见,然而我院收治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出现了扭转型室速,此种情况更属罕见。我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术后低血钾所致,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食道心房调搏法(TEAP),检查110名无心律失常儿童(A 组)及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B 组)房室结双径传导情况。A 组检出房室结双径传导26例(23.6%),无一例能诱发室上速。B 组检出房室结双径传导5例(55.6%),其中4例能诱发及中止室上速,室上速时倒P′波位于QRS 波终末部,提示为慢-快型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B 组房室结双径传导检出率明显高于A 组。以上结果表明,房室结双径传导与室上速的发生密切相关;儿童房室结双径传导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电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硫酸镁原为泻剂,现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神经、心血管、肝胆、泌尿、呼吸、代谢、妇、儿科等领域,现简介如下。一、治疗扭转型室速1984年Amlcardiol 首次报告了硫酸镁治疗3例扭转型室速获得成功。作用机制目  相似文献   

19.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形形态多变,主波方向沿等电位线上下扭转,其临床表现凶险,可致猝死,需及时发现及治疗,现将本院救治成功的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室性早搏的药物治疗现状 早搏治疗原则:多数不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对象为频发房早诱发室上速、房颤(AF)者,室早可能诱发室速、室颤者,长QT间期基础上早搏,多形性室早,构成症状的早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