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1例输入性球孢子菌肺部感染及皮肤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输入性球孢子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阅读分析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于外院及入院后反复予以多种抗细菌药物治疗,肺内病灶持续进展;每次随访炎症标志物及IgE无明显下降,进一步完善支气管镜检查,非组织真菌涂片见少量细长样菌丝,血培养及巧克力平板常温培养见丝状菌落生长;结合患者美国西部旅游史,考虑球孢子菌感染,应用大剂量氟康唑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起病前有美国西部地区驻留史的患者,临床应当考虑球孢子菌感染的可能性,治疗首选大剂量氟康唑。  相似文献   

2.
球孢子菌病是流行于美国西南部和中、南美洲部分地区的全身性真菌病。大多数人感染粗球孢子菌后并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病变,偶而也可引起各种部位的疾病,主要见于肺、骨和皮肤。将近16%的播散性球孢子菌可发生脑膜炎。假如未予治疗,患者通常死亡。全身和CSF内应用二性霉素B是常规治疗方法,死亡率可降至30%左右。但除了已认识的静脉治疗毒性作用外,CSF内二性霉素B还可引起明显的神经毒性反应。伊康唑(Itraconazole)是一种新的口服三唑类药物,在试管和临床上可对抗包括粗球孢子菌在内的各种真菌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隐球酵母菌病逐渐增多,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现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后出现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ICU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分离到的12株Veenhuisii毛孢子菌的真菌学特征,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采用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后,进行常规真菌学鉴定和菌株的ITS区序列测定,以及采用CLSI制定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对12株菌株进行体外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2株毛孢子菌经真菌学表型鉴定为阿萨希毛孢子菌;但ITS区序列测定为Veenhuisii毛孢子菌,体外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2株Veenhuisii毛孢子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结论 Veenhuisii毛孢子菌在人体标本中分离到为我国首次报道,在对其进行的真菌学鉴定中,常规的表型鉴定方法不足以准确鉴定结果,应进行rDNA基因序列检测证实。  相似文献   

5.
[摘要]?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因耶氏肺孢子菌自身的病原学特点,PCP的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例首诊为“AIDS相关PCP”的病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原因以及治疗结局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相似文献   

6.
邓志海  杨华玲 《现代保健》2012,(18):127-128
目的:总结晚期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AIDS住院死产病例机会性感染种类、临床特点。结果:39例患者中机会性感染死亡前六位依次是肺孢子菌肺炎、肺结核、败血症、细菌性肺炎、隐球菌脑膜炎、其他真菌感染。结论:预防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AIDS机会性感染,是延长AIDS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作者指出,由于脊髓膜内注射二性霉素B以治疗球孢子菌脑膜炎,在加利福尼亚和亚里桑那施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术(以下简称池穿刺)的数目大大增加。文中用2例说明池穿刺的危险性。例1:男,31岁,血管球性肾炎而继发慢性肾功衰竭,有剧烈下背疼痛,并放射到双腿。第二天由于下背剧痛难忍,体温上升到39.4℃而入院。住院第四日神经科会诊怀疑有棘硬膜外脓肿的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曲康唑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该药对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有良好疗效,但国内外医药期刊关于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常有病例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手术联合抗真菌治疗的效果. [方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1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 [结果]12例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复查CT及MRI示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大小. [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能有效减轻脑积水,安全而迅速.  相似文献   

10.
新近有效药物的回顾本文重点复习常见霉菌病治疗的近况,包括原发性感染(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偶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接上期)深部真菌病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包括组织浆胞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和孢子丝菌等  相似文献   

12.
由脑膜炎奈瑟菌引发的细菌性脑膜炎在非洲的流行往往与该菌的A血清群有关,而欧美等地的散发病例、爆发和高发性地方病通常是由B群和C群引起。其他血清群如W135、Y、X等群有时也会导致脑膜炎的地方性发病和爆发。20世纪60年代就有对脑膜炎奈瑟菌X群的描述,北美、欧洲等地曾观察到X群球菌脑膜炎的发生;尼日尔和加纳均报道了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常伴有高病死率,而且必需长期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氟康唑(Fluconazole)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三吡咯化合物,在体外对新型隐球菌有抗菌作用。据表明,此药对隐球菌脑膜炎的动物模型有效,而且容易穿透入脑脊液。本文报道1例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脑膜炎因两性霉索 B 治疗无效后使用氟康唑治疗获得成功。患者男性,40岁。1985年8月因隐球菌脑膜炎首次入院,最初给予静注两性霉素 B7周,同时加用5-氟胞嘧啶4周。后曾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系统性真菌病均有增多的趋势,据美图1970年统计有7.697名系统性真菌病,Hart 报告1966~1967年两年间较1960~1965年5年间的总数高出34倍,据估计美国约有3000万人受过组织胞浆菌感染及1000万人感染过球孢子菌,均为肺部感染。我国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仅北京就报告2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各地区陆续不断地也有系统性真菌病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真菌药物共有6种。 伊曲康唑 [适应证]临床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等,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相似文献   

16.
阿萨希毛孢子菌引起的感染较少见,我们从患者标本中检出阿萨希毛孢子菌两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 1.1 病例1 患者男,83岁,因咳嗽咳痰间断发热1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全身皮肤多处有浸润性暗红色斑片,有3处4 cm×4 cm大小的黑斑,时有糜烂结痂.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5/μl,有真菌孢子及菌丝.取尿样接种于血、萨布罗和麦康凯琼脂平板,35℃需氧培养,24 h均有两种菌落生长,菌落计数>10 5CFU/ml.涂片为革兰阳性关节孢子及细长菌丝,血清芽管阴性,尿素酶阳性.取菌加入API20CAUX试剂条中,30℃孵育48 h,提示为阿萨希毛孢子菌.其后又多次从该患者尿、皮损分泌物中培养出该菌.APIFUNGUS2系统MIC值48 h:氟康唑8μg/ml、5-氟胞嘧啶32 μg/ml、两性霉素B0.5 μg/ml、伊曲康唑0.5μg/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有效安全的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抗真菌药物.方法 将确诊的150例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酮康唑组、伊曲康唑组、氟康唑片组,每组50例.酮康唑组口服酮康唑200 mg,1次/d;伊曲康唑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1次/d;氟康唑片组口服氟康唑片100mg,1次/d;三组均服用7d,比较三组临床及真菌学疗效的差异.结果 酮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42/50)和72%(36/50),治愈+显效率分别为96%(48/50)和94%(47/50),显著高于氟康唑片组的46%(23/50)和60%(3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酮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6%(48/50)、94%( 47/50),均高于氟康唑片组的62%( 3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康唑及伊曲康唑是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良好选择,短期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全球主要脑膜炎球菌疾病负担与非洲“脑膜炎地带”周期性大规模流行有关 ,发病高峰为 11月到次年 4月的干旱季节。布基纳法索是这个地带发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997年报告 42 0 0 0余例 ,2 0 0 1年 14 0 0 0例。脑膜炎的流行主要是由奈瑟氏脑膜炎菌 (NM )A群引起。近 60年来奈瑟氏脑膜炎菌一直与侵袭性感染相关 ,包括一些小规模的流行。 2 0 0 0、2 0 0 1年麦加朝圣期间 ,沙特阿拉伯报告了由这一血清群引起的脑膜炎爆发。随后 ,世界上几个国家也报道了由W1 35群引起的病例 ,绝大多数病例有曾到沙特阿拉伯进行国际旅行或与朝圣者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的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经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获得痊愈,希望能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致残和致死,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肆虐的中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该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亦是一大危险因素;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引导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有效的引导治疗需要强有力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然而在该病高发地区这类药物通常很难获得,因而造成病死居高不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及时有效治疗,能够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率;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无症状性隐球酵母菌属感染的合理处置和抗病毒治疗的适时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