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加改良Sugiura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血流循环、肝外门体分流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 14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进行治疗前后的99mTc动态显像、直接门静脉测压自身对比研究。结果 术前、TIPS及改良Sugiura术后病人的肝脏、门静脉开始显影时间分别显著提前 ;门静脉压力逐步降低 ;TIPS术后门体分流率 (shuntindex ,SI)明显下降 ,而改良Sugiura术后无显著变化 ;肝脏放射性 时间曲线斜率上升。结论 TIPS加改良Sugiura术造成的门静脉及肝外门体分流的改变有助于提高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IPS、改良Sugiura术和T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TIPS(Ⅰ组 )、改良Sugiura(Ⅱ组 )和TIPS加改良Sugiura术 (Ⅲ组 )治疗。 结果 Ⅰ、Ⅱ和Ⅲ组近期并发症分别为 2 3 3 3 %、3 0 0 0 %和 2 0 0 0 % ,其中 ,出血复发率为 6 67%、10 0 0 %和 0 % ,肝性脑病为 16 67%、0 %和 13 3 3 % ,Ⅰ组病死率为 3 3 3 %。术后 1~ 3 6个月随访 ,Ⅰ、Ⅱ和Ⅲ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 3 4 4 8%、3 3 3 3 %和 3 3 3 % ;肝性脑病分别为 17 2 4 %、3 3 3 %和 3 3 3 % ,病死率分别为 2 0 69%、13 3 3 %和 3 3 3 %。Ⅲ组分流道通畅率高于Ⅰ组。 结论 TIPS与改良Sugiura术联合运用能有效地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压力、肠道通透性、NO和内毒素水平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2 0例 ,分别检测肠道通透性、门静脉压力和外周血中NO和内毒素浓度。另有 2 0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较健康志愿者的肠道通透性 (0 132± 0 110vs 0 0 32± 0 0 18,P <0 0 1) ,外周血的NO浓度 (38 77± 13 71vs 2 1 77±3 0 1μmol/L ,P <0 0 0 1)和内毒素浓度 (0 5 7± 0 18vs 0 11± 0 0 5EU/ml,P <0 0 0 1)均非常明显的升高。研究还发现门静脉压力和这三者均有显著相关性 (r >0 45 ,P <0 0 5 ) ,另外肠道通透性与内毒素浓度 (r=0 5 2 9,P <0 0 5 )也存在相关性 ,而与NO浓度则无相关性 ;内毒素和NO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结论 研究表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肠道通透性、NO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门静脉压力和这三者的显著相关说明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导致肠道通透性升高的直接因素 ,而内毒素和NO的升高维持了门静脉的高动力循环。  相似文献   

4.
施他宁和善宁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 (施他宁 )及其类似物 (善宁 )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12例门静脉高压症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后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于门静脉内支架下方的导管 ,分为两组 ,交替分别于TIPS术后 2 4h经静脉输入施他宁 (6mg/2 4h)或者善宁(0 6mg/2 4h)。对患者用药前、用药过程中门静脉压力连续监测。 结果 施他宁用药前后门静脉压力最大差值为 (9 4± 1 0 )cmH2 O ,善宁为 (5 0± 1 0 )cmH2 O(P <0 0 1)。施他宁用药后 1h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并持续至用药后 36h(P <0 0 5 ) ,用药后 8、12、2 4h门静脉压力下降最明显 ;善宁用药1h后门静脉压力也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用药 2 4h后门静脉压力即恢复至用药前水平 (P >0 0 5 )。结论 给予施他宁、善宁后均能显著地降低门静脉压力 ,给药后 8~ 12h作用最强 ,施他宁(6mg/2 4h)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较善宁 (0 6mg/2 4h)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与改良Sugiura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行改良Sugiura手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中出血、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远期消化道大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改良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明显多于断流组(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后的食管静脉消失率明显好于传统断流术,但两者的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脾肾分流术 (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及SRS +PCDV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评价这些术式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状况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1)脾肾分流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 (PVF)减少 (5 7± 9) % ,门静脉自由压 (FPP)下降 (5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2 )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 (8± 5 ) % ,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FPP减少 (19± 7) % ,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36± 8) % ,FPP下降 (34± 10 ) % (P <0 0 5 )。 (4 )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 ;(2 )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有所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减少 ;(3)分流加断流术后PVF和FPP改变不太大 ,但预防出血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IPS治疗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底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血管生成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门静脉高压症Sugiura术患者的食管贲门吻合圈标本78例。(1)PHT组:术前未行TIPS治疗。食管组织118例,胃组织25例;(2)TIPS组:术前曾行TIPS治疗,食管组织5例,胃组织12例。正常食管组织10例、胃组织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食管胃底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食管胃底组织微血管高密度区主要位于粘膜固有层,其次为粘膜下层。粘膜固有层微血管密度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膜下层微血管密度PHT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和TIPS组(p<0.05),TIPS组和正常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管胃底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与门静脉压力改变有关。门静脉高压时,食管胃底组织粘膜下层血管生成活跃,可能参与了食管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的形成;经TIPS治疗后,粘膜下层血管生成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分流、断流术前后门体分流指数和实测门静脉压力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测定 15例分流术和 2 0例断流术前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压力 (H/L PVP) ,并与术中和术后的实测门静脉压力 (PVP)相比较。结果本组 35例手术中实测PVP值为 (37± 4)cmH2 O ,与术前经H/L PVP公式推算值 (36± 4)cmH2 O非常接近 (r =0 81,P <0 0 1)。 15例行分流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H/L PVP变化不大 ,而分流术后实测得PVP(2 8± 3)cmH2 O则较分流前的 (37± 5 )cmH2 O显著降低 (P <0 0 5 ) ;2 0例行断流术的患者术后H/L PVP平均下降较多 ,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断流术后测得PVP数据较分散(P >0 0 5 )。结论H/L PVP可以真实反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的门静脉压力 ,但对推测分流和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改良Sugiura术和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我院在2006年4月到2010年3月间,将8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Sugiura术(实验组n=37例)和B组采用Hassab术(对照组n=39例),总结两种方法的有关临床资料,对比研究其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有1例死亡病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到49个月,平均随访26.5个月,研究组再出血率2.7%,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可行的断流术式,其术后效果明显优于Hassab术。  相似文献   

10.
胡建平  陈军  林斌  吴松  冯伟  石鑫 《腹部外科》2010,23(6):350-352
目的探讨改良的Sugiura手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运用。方法自2001年7月至2007年12月普外科收治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120例,58例急诊行改良的Sugiura手术,47例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延期15例行改良的Sugiura手术。结果105例急诊手术者术后均立即获得确切的止血效果;改良的Sugiura手术组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并发症轻微;术后两组病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Sugiura手术并未增加手术风险,近期、远期疗效满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TIPSS与改良Sugiura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Wu X  Li J  Cao J  Wu X  Han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16-218,I013
目的 研究TIPSS与改良Sugiura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因出血和腹水采用TIPSS和改良Sugiura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TIPS,改良Sugiura术和T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X  Cao J  Wu X  Han J  L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98-100
目的 探讨TIPS、改良Sugiura术和T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地对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TIPS、改良Sugira和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结果 Ⅰ、Ⅱ、Ⅲ组近期并发症分别为23.33% ̄30.00%和20.00%,其中,出血复发率为6.67%、10.00%和0%,肝性脑为16.67%、0%和13.33%,Ⅰ组病死率为3.33%,术后1 ̄36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IPS、断流术、断流加分流术对肝功能性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本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37例 ,行TIPS治疗 8例、断流术 10例、TIPS +门奇静脉断流术 10例、门奇断流+脾肾分流术 9例。采用超声多普勒、D 山梨醇 (SOD)清除率和直接门静脉测压检测手术前后肝总血流量、肝功能性血流量和门静脉压。结果 术前病人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血流量显著增加 ,肝功能性血流量显著下降 ,ChildC级病人下降更为显著。TIPS、TIPS +断流术和断流 +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性血流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5 )。其中 ,TIPS术后肝功能性血流量下降显著大于TIPS +断流术和断流 +脾肾分流术。断流术病人门静脉压和肝功能性血流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功能性血流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 ,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减少肝功能性血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门静脉高压症(porta; ju[ertemsopm,PH)及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oe,OJ)时,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与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和门静脉缩窄组(C组),每组20只。术后第3周取肠系膜淋巴结、脾、肝组织及门静脉、腔静脉血细菌培养,测定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及肠XO,XD活性水平。结果B组及C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为12%,B组和C组分别为28%和54%;B组和C组空肠XO水平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组和C组门静脉压力也较对照组升高。细菌移位率与XO活性成正相关(r=0.603)。XD活性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及梗阻性黄疸时可发生细菌移位,可能与肠黏膜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强有关,肠壁XO水平活性增强引起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助于细菌移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对8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Sugiura手术的情况。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吻合口漏1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平均4.1年。随访期间再出血1例,无吻合口狭窄发生,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肝性脑病发生率2.35%。结论本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入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术中分别应用8mm直径裸支架和8 mm直径ePTFE覆膜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应用门静脉造影直接测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IPS术,术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术后随访裸支架组平均(8±4)个月,覆膜支架组为(6±4)个月.TIPS术后两组门体压力梯度分别下降约60%及58%(t=0.79,P>0.05),术后裸支架组门体压力梯度逐渐上升[(13.2±1.2)mm Hg],而覆膜支架组保持在术后水平[(9.5±2.9)mm Hg],二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多普勒显示TIPS术后覆膜支架组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和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裸支架组,肝内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高于裸支架组[(125±20)cm/s比(88±13)cm/s、(1816±380)ml/min比(1074±239)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TFE覆膜支架维持了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及分流道内的高速、高流量血流,维持了较低的门体压力梯度,提高了TIPS术后分流道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7.
经腹改良Sugiura术与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刘志苏 《腹部外科》2008,21(5):300-301
目的比较经腹改良Sugiura术与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随机分为经腹改良Sugiura术(研究组,25例)与Hassab术(对照组,28例)两组.对比研究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研究组再出血率为4.0%,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7.9%(P〈0.01);食管静脉曲张的消除率研究组为100%,对照组为57.1%(P〈0.01)。结论经腹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它使断流更为彻底,而操作并不复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8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前均经B超及CT等影像学证实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有完全或部分闭塞,对其行TIPS治疗,并评价疗效。结果对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TIPS术,1例失败,6例为先经皮穿刺右肝门静脉分支,建立经门静脉右支至主干通道,并行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其中4例经常规TIPS途径由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2例由门静脉右支穿刺右肝静脉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1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失败,改由常规TIPS途径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72±8.35)mmHg降低至术后的(21.43±7.64)mmHg;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分流道狭窄,再次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1例术后5个月再发黑便,复查提示分流道堵塞,并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放弃进一步治疗。另5例在12个月随访中分流道通畅,未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 TIPS是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