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护理及应用。方法统计本科30例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应用情况,针对患者出现PICC的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渗血3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异位2例,并发症统计6例。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实施PICC导管置入,减少了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理想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银兰  汤文平 《安徽医学》2010,31(8):988-98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2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施行PICC置管术后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28例置管患者中穿刺点渗血16例,导管堵塞13例,静脉炎11例,送管困难6例,导管异位6例,导管脱出5例。结论 PICC技术所提供的安全方便的静脉输液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确保导管正常使用并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堵管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我科25例危重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应用情况,针对患者出现PICC堵管的并发症,及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PICC有利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对于5例患者出现的堵管,通过处理后均能复通。结论 PICC导管可以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安全给药通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导管的维护,减少堵管的发生,是安全留置PICC导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了65例神经外科PICC置管的方法和维护.结果 65例患者中,1例意识模糊患者将导管拔出,2例出现了静脉炎,采取措施后好转,1例患者发热原因不明拨出,其余病人均达到了治疗周期.讨论使用了PICC后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输液工作效率,是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输液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ICC置管与浅静脉留置针两种输液方法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将本科60例患者,根据输液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为经PICC置管输液的患者,B组30例为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在应用中观察、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PICC导管,不但降低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而PICC导管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侨 《安徽医学》2016,37(3):353-355
目的 分析总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运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按护理工作改进前后,分为改进前(16例)、改进后(14例),对比护理工作改进前后患者PICC置管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后的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改进前(75.00%),改进前后患者的置管时间、导管滑脱与意外拔管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改进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改进前(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给药通道,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置管情况,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及其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116例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116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40例,其中导管堵塞10例,管腔内返血8例,穿刺点渗血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脱出4例,穿刺点感染4例。经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后,继续留置PICC管32例,拔管8例。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掌握,可有效减少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116例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116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40例,其中导管堵塞10例,管腔内返血8例,穿刺点渗血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脱出4例,穿刺点感染4例。经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后,继续留置PICC管32例,拔管8例。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掌握,可有效减少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郑美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94-359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的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2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处理措施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5例,穿刺点局部反应2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1例。1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除导管脱出1例患者中断治疗,其余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并发症均得到有效缓解,继续进行PICC输液治疗。结论 PICC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1.
徐媶  奚艳  吴小梅  汤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5-886,889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55例)和CVC组(50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平均穿刺时间少于CVC组;PICC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满足了老年危重患者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长期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1年3~12月需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98例危重新生儿的PIC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危重新生儿均成功置入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73/98),导管留置时间(19.7±2.0) d,成功过渡到肠内营养完全建立并成功拔管的92例(93.9%),发生并发症共10例,发生率为10.5/1000导管日,其中感染0例,静脉炎1例,导管脱落3例,导管堵塞3例,穿刺点渗血3例。因并发症拔管6例,采取对症治疗后继续PICC治疗4例。结论 PICC可作为需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新生儿的静脉通路,掌握正确的PICC方法,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PICC置管在老年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PICC置管在老年患者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9例接受PICC置管,B组51例接受股静脉置管,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93.22%,B组穿刺成功率为78.4%,A组明显高于B组(χ2=5.08,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局部渗血(59.3%vs 80.4%),χ2=5.6867;导管脱落(1.7%vs 15.7%),χ2=7.1281;局部感染(1.7%vs 11.8%),χ2=4.6550;误入动脉(0 vs 9.8%),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患者肠外营养的应用中,PICC置管可以安全有效地替代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4.
李钦领  王杨  代会  葛丽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37-1640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建立客观的临床预警工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58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建立关于导管堵塞的临床预警工具。结果 研究共纳入458例重症患者,其中导管堵塞组患者57例(12.4%),非导管堵塞组患者401例(87.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OR=1.084,95%CI:1.043~1.126)、PICC管留置时长(OR=1.045,95%CI:1.018~1.073)、PICC管静脉高营养(OR=3.025,95%CI:1.305~7.014)及PICC管输血(OR=2.773,95%CI:1.151~6.683)是导管堵塞的独立预测因子。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  相似文献   

15.
周荭  马玉 《当代医学》2014,(34):126-127
目的寻求对于头皮静脉、四肢外周静脉损毁严重或显露不清的危重患儿静脉通道建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例危重新生儿实施经颈外静脉置入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结果 3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新生儿可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8例产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38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经相应护理后均痊愈。结论PICC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寻求适用于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入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900例危重抢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80例,通过对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336例(80%);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56例(9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69例(16.4%),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20例(4.2%)。结论在危重症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预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推断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PICC置管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各42例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出血发生率38.1%(16/42),干预组11.9%(5/42),两组出血的发生率差别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的并发症,使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