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400000人死于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是指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其局部病变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直肠癌。临床上绝大多数为进展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ACRC),手术切除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淋巴结阳性和肿瘤侵犯浆膜者很容易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使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向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向发展。现就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在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前给予的旨在缩小病灶以利于手术切除,消灭微转移灶以改善预后的全身或局部化疗。90年代开展的几个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试验证明,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能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3.
<正>迄今为止,完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仍是结直肠癌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直肠解剖结构、瘤灶侵袭或转移等特点,手术治疗对微小病灶难以彻底切除,术后仍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1])。如何提升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增加生存率一直都是需要克服的难点。新辅助治疗近些年来开始在消化道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拟就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新辅助治疗方式1.1新辅助放疗新辅助放疗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短程快速大分割放疗,多  相似文献   

4.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食管鳞癌的高发地区 ,其病死率为 15 /10万左右 ,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五位[1] 。所谓早期食管癌是指病灶浸润深度较为浅表 ,尚未出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的病变 ,亦即UICC分期[2 ] 为Tis~T1N0 M0 的原位癌或I期食管癌 (见表1)。目前 ,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 ,与大多数其他恶性肿瘤一样 ,食管癌的治疗效果与就诊时肿瘤的进展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虽然早期肿瘤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根治 ,对进展期肿瘤的治疗效果仍然很不理想。国外报道[3] Ⅰ~Ⅳ期食管癌患者的总体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31%、2 0 %和4 % ;国内…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距肛门外缘的距离是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手术后局部复发影响生存率 ,局部复发被认为是局部手术治疗的失败[1] 。因此人们对肿瘤远端肠管切除范围有争论。对远端切除范围也有不少研究[2 ] ,但将远端扩散、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研究的报道较少。现将 82例直肠癌远端及淋巴扩散的临床病理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7~ 1999年在本院外科进行手术根治的 82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且无其他恶性肿瘤既往史或现病史。男性 4 6例 ,女性 36例 ;年龄 2 8~ 80岁 ,平均 5 5岁。2 方法2 1 标本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肿瘤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1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的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细胞以及2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对照组)的黏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进行PD-ECGF测定.结果 结直肠癌组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上皮细胞(P<0.05);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质细胞PD-EC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肿瘤间质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是否PD-ECGF阳性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间质细胞是PD-ECGF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文献报道进展期胆囊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 3 6 %~36 3% [1,2 ] ,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进展期胆囊癌重要的预后因素[3 ] 。本文通过4 8例进展期胆囊癌区域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的外科治疗,对进展期胆囊癌病变状况及淋巴结廓清除效果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1995年1月~2 0 0 0年1月,我院对4 8例进展期胆囊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切除治疗。其中男36例,女12例。男∶女为3∶1,年龄32~84岁。4 8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进展期胆囊癌Ⅱ期或Ⅱ期以上。36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12例有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6例中有6例除了有淋巴…  相似文献   

8.
在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之一.1993年Alexander等[1]报道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腹壁转移的病例,并且认为腹腔镜手术增加了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随后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现对腹腔镜手术所特有的CO2气腹环境是否增加恶性肿瘤细胞特别是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呈上升趋势.20多年来,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患者的顶后并未明显改善,复发和转移率高达50%左右[1].在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DukesB期患者中,有近30%的人5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提示可能有结直肠癌微转移的存在[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T3~4M0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入组对象,所有患者由胃镜取病理证实,结合上腹部CT等进行术前分期(根据UICC第6版胃癌分期),采用"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23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完成4个疗程,有效1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占47.8%,疾病稳定8例(34.8%),疾病进展4例(17.6%),上述患者化疗后14例(60.9%)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具有较好疗效,患者耐受良好,提示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肿瘤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1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的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细胞以及2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对照组)的黏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进行PD-ECGF测定。结果 结直肠癌组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上皮细胞(P〈0.05);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质细胞PD-EC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肿瘤间质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是否PD-ECGF阳性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间质细胞是PD-ECGF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进展期结、直肠癌80例随机分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及3、5年生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局部复发率及肝脏、腹腔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37.5%。结论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并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而能降低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并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年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34例,其中伴癌变者3例;早期直肠癌6例;直肠黏膜下巨大囊肿2例。42例均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2例(4.7%)缝合口瘘6例(14.2%),肿瘤局部复发1例(2.4%),无肛门失禁。确诊直肠癌的9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达88.8%。[结论]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中段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林彬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417-1417
抑癌基因DCC和转移抑制基因nm2 3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在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正常肠黏膜、腺瘤相比 ,结直肠癌组织中DCC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下降 ,且与局部复发关系密切。nm2 3基因通过其编码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 (NDPK)调控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系统 ,抑制肿瘤细胞转移[1,2 ] 。本文研究结直肠癌中DCC基因改变的临床意义 ,分析nm2 3 -H1基因蛋白产物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46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来自临床手术或活检的标本 ,其中…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不足,通常发现时多已为进展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腹膜转移,发生腹膜转移者通常预后不佳,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一、腹膜转移的发生率大样本报道胃癌的腹膜转移发生率约20%[1],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13%[2]。目前文献报道的腹膜转移发生率多为术中探查统计,由于腹膜转移至肉眼或腹腔镜可见者易于确定,而腹膜微小转移灶难以确定,因此并未能真实反映腹膜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江龙龙  王子卫 《现代保健》2010,(14):192-193
胃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列恶性肿瘤的前2位。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对进展期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Ⅱ一Ⅲ期的5年生存率仅为11%-40%。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的重点是强调根治性手术的规范性及相关辅助治疗的合理性,但进展期胃癌仍是治疗工作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不能切除性直肠癌的处理对策湖北中医学院实验外科研究所(430061)徐泽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开腹后先作腹腔常规探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和系膜淋巴结以及盆底侧壁淋巴结转移后,明确肿瘤可以切除则行切除术。若已有肝脏等少量的远处转移而局部尚能切除者,...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1].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首次确诊时已有15% ~ 25%的患者发生肝转移,20%~25%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也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然而,近年临床上通过建立多学科综合团队(MDT)的综合诊疗,实行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区域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案,已使CRLM患者5年生存率由以往的30%~35%提高到45%~60%[2],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本文以肝转移灶能否切除为依据,将CRLM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不可切除三类,综合国内外文献对CRLM最新治疗动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新辅助化疗与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癌伴梗阻的病人16例,按改良FOLFOX6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间隔2周,并同时按照肠道功能情况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化疗结束后2周内予以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梗阻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病人均接受了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的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可以缓解梗阻,为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许多国家把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随着人们对结直肠解剖、病理的再认识,人们观念的变更,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手术技巧和手术方法的改进,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使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1.直肠癌的淋巴引流:既往认为直肠癌不论其部位高低,其淋巴结转移均有向上方、向侧方、向下方转移。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直肠癌只有向上的淋巴引流;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主要淋巴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