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检测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恶性浆膜腔积液组共82例,良性浆膜腔积液组122例。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化学发光法(MELA)检测癌胚抗原。结果胸腔积液占浆膜腔积注数量的86.27%。82例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癌胚抗原含量〉5ng/ml者56例,占68.29%,122例良性浆膜腔积液癌胚抗原检测结果均≤5ng/ml。结论癌胚抗原检测对形成浆膜腔积注原因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及恶性心包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25例,其中伴胸腔积液者21例,伴心包积液者4例。腔内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腔内积液后,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腔内局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有效率为71.4%(15/21),临床受益率为95.2%(20/21);治疗肺癌合并恶性心包腔积液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均为100%(4/4)。治疗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出现胸痛3例(14.3%),T波改变1例(4.8%);肺癌合并恶性心包腔积液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T波改变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各1例(25.0%)。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或恶性心包腔积液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猪尾导管心包引流联合10F小导管胸腔引流或穿刺抽水治疗9例多发性浆膜腔炎的疗效。方法通过经皮猪尾导管心包引流救治心包填塞,并留置导管,多次腔内化疗治疗心包积液;经皮胸腔引流或穿刺抽水并局部化疗治疗双侧胸腔积液;肿瘤患者常规化疗控制肿瘤发展。结果9例重症多发性浆膜腔炎患者中,7例心包及胸腔积液均基本获得临床治愈(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基本消失并不再生长),临床治愈率77.8%,肌力及心功能恢复良好。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不但生存期延长6~12个月以上,而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实现生活自理;1例结核性多发性浆膜腔炎患者完全治愈;2例病情极重,未能完全控制心包积液而衰竭死亡。结论猪尾导管心包引流联合胸腔导管引流并化疗可治疗恶性或结核性多发性浆膜腔炎,方法可靠,可救治心包填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一种新的引流、给药方法对避免胞必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难治性中-大量胸腔积液过程中包裹性积液形成的价值。方法:对28例非小细胞肺癌所致中-大量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引流尽液体注药后仅6 h即再次引流、注药,如此反复至胸水控制。结果:28例患者中,CR 12例(42.86%),PR 9例(32.14%),NC 7例(25%),总有效率75%。无包裹性积液产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胸痛及发热。结论:采用胸水引流尽后注射胞必佳,注药6 h后即再次引流,如此反复致胸水控制的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所致中-大量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并可有效避免包裹性积液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管引流及灌注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在诊断治疗上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我科对4例恶性心包积液,34例恶性胸腔积液,2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应用微管引流及灌注化疗。结果:恶性浆膜腔积液控制率为81%,灌注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结论:微管引流及灌注方法简便,安全,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共识所言浆膜腔是指心包腔、胸膜腔及腹膜腔,恶性浆膜腔积液是指浆膜腔积液中经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或浆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它是肿瘤转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大量积液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国与欧美国家之诊疗理念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全球尚缺乏明确的恶性浆膜腔积液诊疗指南或规范。我国现有2014年发表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不包括恶性心包腔与腹膜腔积液,且部分治疗方法(如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在临床上并未广泛应用。本共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介绍了目前全球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现状,欧美国家治疗核心思想,我国治疗进展;二是详细介绍了该病诊断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重点说明了脱落细胞学或浆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方法,包括近年来兴起的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技术在分子基因检测方面的应用;三是该病治疗流程,包括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原则,对普通式抽液/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主要药物推荐、药物剂量、灌注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以及特殊类型的恶性浆膜积液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系统治疗原则、全身给药选择亦给予了明确指导;最后简要说明了恶性胸、腹腔积液体外热循环灌注化疗技术的适应证与操作流程。目前,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治的中文期刊报道文献虽众多,但高质量文献极少,更谈不上证据级别,但本共识充分考虑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条件,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我们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各种浆膜腔积的引流 ,对有些恶性浆膜腔积液局部注射化疗药或粘连剂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料与方法本组 2 7例中男 1 8例 ,女 9例 ,年龄 45~ 90岁。胸腔积液 2 7例 ,合并心包积液 4例 ,原发病 :肺癌 2 3例 ,乳腺癌 1例 ,食道癌术后 1例 ,结核性胸膜炎 1例 ,气胸伴反应性胸膜炎 1例 ,皆为中等量~大量胸膜腔或 /和心包积液 ,4例合并心包积液者皆为肺癌转移。置管方法 :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卧位 ,心包积液患者皆采用半卧位 ,常规B超探查定位 ,取液平最宽部位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恶性心包积液采用B超定位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术引流心包积液,并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腔内化疗1次积液消失者3例,化疗2次积液消失10例,化疗3次积液消失4例;完全缓解73.9%(17/23),部分缓解13.0%(3/23),总有效率为87.0%(20/23),无效为13.0%(3/23)。结论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腔内化疗联合高频热疗的护理经验。包括积液引流及胸腔内注药,高频热疗前、中、后的观察,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与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液引流和注药时的病情观察、保持导管通畅及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上多见于由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等引起,既往治疗常采用反复穿刺抽液后浆膜腔内用药,积液复发快、难以抽尽,患者痛苦较大,常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猪尾导管引流并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 ,具有积液量大 ,不易控制的特点 ,患者常死于心包填塞。我科自 1995年以来 ,对 10例患者采用Seldinger’s穿刺点 ,经剑突下途径 ,置入猪尾导管行心包引流 ,同时予以腔内注药化疗 ,经临床观察 ,能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继续生长 ,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现将治疗方法与护理工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5~ 6 9岁 ,平均 5 6岁 ,所有病例经心包穿刺及临床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心包转移 ,原发病为肺癌 6例 ,食管癌 2…  相似文献   

12.
63例多浆膜腔积液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常见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浆膜腔积液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30.2%)和结核(30.2%),其次为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与积液部位、积液性质、性状有一定关系;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组中ADA含量明显升高,较恶性和非结核良性多浆膜腔积液组差异显著(P〈0.01)。23例(恶性积液18例、结核5例)患者通过病理细胞学确诊。结论:恶性肿瘤和结核是多浆膜腔积液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今又生联合热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1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伴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患者,胸腔、腹腔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排出积液后,用200~1 000ml生理盐水溶解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今又生)1支(1×1012VP)经引流管注入浆膜腔,72 h后体外射频热疗,1次/w,4 w为1个疗程,并评价积液控制效果.对本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整体护理及分析.结果 对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较合理的护理,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是今又生联合热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浆膜腔积液和血清中CEA、CA199、CA125在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分别测定80例浆膜腔积液发现癌细胞的患者、80例浆膜腔积液未发现癌细胞患者的血清,以及浆膜腔积液中CEA、CA199、CA125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 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CA199、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浆膜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CEA、CA199、CA125在积液中的水平高于其血清中的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CEA、CA199、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0.926、0.854.结论 浆膜腔积液中的CEA、CA199、CA125水平对判断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性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朝红 《临床医学》2006,26(12):31-3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联合顺铂、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11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58例)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联合顺铂、rhIL-2胸腔内注药组;B组(60例)为常规抽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药反复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4.5%,B组有效率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顺铂、rhIL-2胸腔内注药是治疗恶性胸水安全、有效、方便的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5-3、CA19—9检测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68例良性浆膜腔积液患者(良性组)和50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恶性组)CEA、CA125、CA15-3、CA19—9水平,分析脱落细胞学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恶性组脱落细胞学诊断为恶性45例,漏诊5例;良性组脱落细胞学阳性1例,误诊为恶性积液;恶性组CEA、CA125、CA15—3、CA19—9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O.01);脱落细胞学联合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8.5%,准确性为98.3%。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脱落细胞学检测在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质判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恶性积液增长快,反复穿刺增加病人痛苦及感染机会,我科于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收治的55例胸、腹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的患者进行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留置引流积液、腔内注药等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ICC)在常规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ICC方法,在48例常规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涂片中检测癌胚抗原(CEA)、上皮膜蛋白(EMA)、间皮细胞(MC)的表达,并与HE染色比较。[结果]48例常规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中,HE诊断阴性27例,恶性17例,可疑4例。ICC检测反应性积液29例,恶性19例。[结论]ICC最佳抗体组合检测常规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结果直观,较易判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恶性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常规处理方法为穿刺或置管化疗,目前置管方法有传统的空针抽吸法、外科小切口置管或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均有其不足之处,为探索一种新的小量浆膜腔积液置管引流方法,我们采用动静脉留置针(Vasocan以下简称留置针)穿刺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TIL/LAK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方法 :对接受TIL/LAK治疗的 38例恶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恶性胸膜腔积液 32例 (A组 ) ,恶性腹膜腔积液 5例 (B组 )恶性心包腔积液 1例 (C组 ) ,在A、B、C组患者腔内注入由自身积液分离和培养的TIL/LAK每周 1~ 3次 ,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