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及其与病理组织的关系.方法:观察整理55例(55个)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的表现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腮腺混合瘤有4种声像图表现:实性均匀低回声;实性非均匀性低回声;混合性回声;囊性回声.随着瘤体内部结构的不同其回声也不同.结论:腮腺混合瘤的声像图特点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血管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CDFI在肝脏血管瘤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6例肝脏血管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326例肝脏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占50%;低回声有强回声边缘占20%,无强回声边缘占7%;混合回声占23%。CDFI显示血流0级占85%,I级占11%,II占3%,III级占1%。结论肝脏血管瘤声像图具有其特征性,对于低回声和混合性回声肝血管瘤应与肝癌进行鉴别,超声是临床诊断肝脏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实验证实的3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结果38例患者共发现51个病灶.内部回声类型 A型:7个,占13.73%,病灶呈现均匀低回声,无明显分隔;B型:16个,占31.37%,病灶呈现低回声,被线状强回声分隔为“细网格状”.C型:28个,占54.9%,病灶呈现混合回声,“粗网格状”结构伴有较大的囊腔.后方回声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9例无变化.血流分级:0级7个,占13.73%;Ⅰ级18个,占35.29%;Ⅱ级15个,占29.41%;Ⅲ级11个,占21.57%.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声像图表现主要基于其病理特点,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以提高超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患者31个腮腺Warthin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对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1个病灶中1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或下极;2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占80.65%(25/31);3大小多在2.0~3.5 cm之间,占90.32%(28/31);4边界清晰,占100%(31/31);5病灶内部回声低回声、多呈囊实性、或夹有网格状回声,占74.19%(23/31);6内部有不同程度血流信号存在,占77.42%(24/31);7本组半数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8.06%(18/3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术前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规范化分析腮腺病灶图像,掌握Warthin瘤的声像图特征,对腮腺Warthin瘤检出的准确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家淑  方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93-2194
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特点,判断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乳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ATL5000 Sono CT及 ACUSON128XP/1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59例乳腺实质性肿块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特征分析,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内容包括肿块的边界、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后方透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特征、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回声不均匀占65 %,形态不规则占75 %,微小钙化占80 %,乳腺恶性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0.70等与良性肿瘤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声像图上有特征表现及彩色血流的特点,对分析乳腺肿块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特点 ,判断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提高乳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 ATL5 0 0 0 Sono CT及 ACUSON12 8XP/ 1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 5 9例乳腺实质性肿块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特征分析 ,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内容包括肿块的边界、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后方透声、周围组织情况及血流特征、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回声不均匀占 6 5 % ,形态不规则占 75 % ,微小钙化占 80 % ,乳腺恶性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 >0 .70等与良性肿瘤有明显差异。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声像图上有特征表现及彩色血流的特点 ,对分析乳腺肿块的性质 ,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Warthinps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腮腺Warthinps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共79侧腮腺发病,累计86个病灶,二维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节.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Warthinps瘤特征性声像学表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病史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两者的超声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涎腺多形性腺瘤61例(66枚)及Warthin瘤23例(30枚)的病史资料及病灶的高频彩超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情况、彩色血流特点等。结果:流行病学统计Warthin瘤发病年龄更大、男性多见、几乎全发生于腮腺、初始病灶多发率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比较,在病灶是否规则、边界、内部低回声、钙化及血流Ⅱ、Ⅲ级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均以规则形态为主,境界清晰,内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多见(P>0.05);但多形性腺瘤呈分叶状、内部回声均匀性及血流Ⅰ级高于Warthin瘤,而Warthin瘤在内部液化、多条索样结构及血流Ⅳ级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流行病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部分共同特性,但也有不同特征,结合病史及不同特征(病灶回声均匀性、内部液化、纤维条索回声及血流信号的差异)对其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15个病灶),低回声病灶2例(3个病灶),中等回声10例,强回声病灶1例,稍强回声病灶1例.2例(14%)为Ⅱ~Ⅲ级血流,12例(13个病灶,85.7%)为Ⅰ级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生殖系统腺瘤样瘤肿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发生于浅表部位的神经鞘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浅表神经鞘瘤声像图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 依据内部回声特点分为2型:实质型和混合型;CDFI显示本组血流信号不丰富,Ⅰ、Ⅱ级占82.3%.本组超声检出率100%,超声诊断准确率86.5%.结论 浅表神经鞘瘤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6例腮腺Warthin瘤。男性40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6.7:1。肿瘤全部发生在腮腺,占全部腮腺肿瘤的128%。患者年龄74%在50~70岁,其中54%在50~59岁。11例为多发性肿瘤,表现为:1)双侧腮腺发生;2)同侧腮腺多个发生,且见于脱腺后下极;3)与其他类型肿瘤相伴发生。在治疗上,采用腮腺浅叶或大部切除术,或肿瘤连同部份腺体及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7年~2010年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36例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17例(86%),恶性肿瘤19例(14%),所有病历均行手术治疗,4例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术后有暂时性面瘫16例、涎瘘及皮下积液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永久性面瘫1例、恶性肿瘤复发1例。结论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决定,小的腮腺良性肿瘤实施瘤周正常腺体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并能减少腮腺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腮腺混合瘤个体化手术治疗对面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点及CT值量化指标,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双期增强CT的表现,对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CT密度、强化模式及CT值量化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病例均为单侧单发,16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跨浅、深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肿瘤最大截面横径为0.5-5.5cm;大多呈椭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17例(17/22)肿块内见囊变区,其中1例(1/17)见钙化灶。所有病例在双期CT增强均有强化,动脉早期强化较明显、CT值为(104.7±15.3)Hu,最大强化率为152.3%,动脉晚期(近动静脉交界期)CT值为(118.7±13.8)Hu;基底细胞腺瘤至少有两种强化模式:一是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动脉晚期持续强化;二是动脉早期显著强化,动脉晚期强化幅度有所减退,同时与其相关病理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径≤20 mm的体积微小的腮腺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收集术前CT检查肿瘤直径≤20 mm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为直径11~20 mm组与直径≤10 mm组,对两组进行临床随访,比较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共收集原发性上皮性腮腺肿瘤患者2 067例,其中肿瘤直径≤20 mm者有685例(33.1%),男女性别比例为1 ∶1.93,平均年龄(45.3±13.8)岁(12~83岁),中位病程12个月(1周至30年)。685例中良性肿瘤635例(92.7%), 恶性肿瘤50例(7.3%),良恶性比例为12.7 ∶1;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黏液表皮样癌。肿瘤直径≤10 mm的患者有74例,占肿瘤直径≤20 mm患者的10.8%(74/685)。肿瘤直径11~20 mm组(n=611)和≤10 mm组(n=74)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理学分型比较提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1~20 mm组患者良性肿瘤占92.8%(567/611), 恶性肿瘤占7.2%(44/611), 良恶性比例为12.9 ∶1;直径≤10 mm组良性肿瘤占91.9%(68/74), 恶性肿瘤占8.1%(6/74),良恶性比例为11.3 ∶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9.5个月(1~91个月),有2例患者局部复发,其中1例死亡,总体2年生存率为93.7%, 5年生存率为89.3%。结论: 直径≤20 mm的体积微小的腮腺肿瘤以良性多见,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其中的腮腺恶性肿瘤预后良好,应积极进行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腮腺结核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结核的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病灶部位:2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1例弥漫性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性,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在腮腺结核CT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经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62例(66个病灶)和多形性腺瘤47例(49个病灶)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检查。比较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DCE-MRI参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和DCE-MRI参数值在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中的鉴别价值。结果: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病灶最大截面积、部位、形状、边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腮腺Warthin瘤病灶囊变数明显少于多形性腺瘤患者(P<0.001);腮腺Warthin瘤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P<0.001)。两组患者速率常数(Kep)、对比剂浓度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Warthin瘤容...  相似文献   

18.
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腮腺腺淋巴瘤的MRI征像。结果 2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共42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单侧单发16例,单侧多发7例,双侧多发4例。在MRI上,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压脂T2WI均为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早期轻中度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小肝癌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骁  郭盛兰  李智贤  刘若川 《广西医学》2003,25(9):1603-160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早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个小肝癌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表现,主要分析肿块的边缘回声、侧方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块与周边血管的关系及肿块周边与内部的血流性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45个病灶具有明显团块效应,多为低回声,周边可有声晕,侧方可有声影,后方回声可增强,周边血管可受压、中断。病灶最大为3cm,最小为1.1cm,另有3个病灶未检出,总的检出率93.8%。所检出病灶周边及内部均有血流信号,其中88.9%为动脉,11.1%为门静脉。动脉显示为高速低阻型。肿瘤体积与血流速度有一定关系,即肿瘤越大,肿瘤内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越高。结论:小肝癌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特征,超声可作为诊断小肝癌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